-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053L/2023-9705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25
- 发布单位:
-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市文广旅体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推进文旅领域重点任务、重要项目,不断完善以人为本、区域均衡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奋力打造名实相符“东海好望角”。
一是项目争先,擘画“两湖两城”旅游发展蓝图。坚持旅游高质量发展,以“两城两湖”战略为引领,全面启动曙光湾旅游综合体、金沙湾活力海岸项目,全速推进台州一号公路、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工程,完善全要素的旅游服务体系。要对标浙江省蓝色海洋文化旅游带建设,以金沙湾、曙光湾等为重点,培育温岭沿海黄金旅游带。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东部旅游一体化规划布局,谋划文旅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打造曙光新区、礁山港城、东海湾区、龙门湖科创新城四区联动的全域旅游系统。要持续开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指导泵业制造小镇创建3A级景区,争创A级景区镇1个、景区村庄3家,银宿级以上旅游民宿2家,百县千碗体验(单品)6店,开通福建动车专列。加快特色文旅项目建设,丰富方山-长屿硐天世界地质公园的游览、研学、科普功能,开展地质科普进校园等活动,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开展地质科学研究。
二是服务争优,构建“全覆盖”品质文化生活圈。高标准创成建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加快城市文化客厅建设,完成文化中心内部装修,筹备开馆工作。织密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市级场馆、镇级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现有文化阵地的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新型文化空间建设,2023年建设新型文化空间10个、文化广场8个、省乡村博物馆2家,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5个。强化文化圈服务效能。依托“浙里文化圈”应用促进资源下沉,大力打造各类文化平台载体,增添多层次、多元化城市文化元素,常态化组织展演展览2万场以上,全年送越剧到基层100场,送综艺100场,举办“乡村艺校”公益文艺培训500班次,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积极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谋划集音乐、美食、非遗等各类主题的文旅展演展销市集,培育文艺旅游节庆品牌。创新文化治理模式,完善乡村文化客厅机制建设。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力补文艺创作短板。完成以“民主恳谈”为题材的越剧现代戏创作,冲刺省“五个一”奖项。加强文艺创作扶持,提升市级文艺展演影响力。
三是品牌赋能,培育“多元化”文旅融合场景。紧扣“更加有效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更加有力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三个维度,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能级,创新消费场景,拓展文旅融合的空间载体。围绕浙江省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开展“百县千碗”“百县千宿”“百县千礼”“百县千艺”“百县千集”品牌创建和项目培育行动,深化“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品牌IP,推动温岭吃住游购娱等领域文旅产品的完善升级。一方面,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进文化场馆景区化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0个博物馆(台州黄岩博物馆)、美术馆创建成为4A级景区。我们在建的市文化中心不仅要承载文化服务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打造成为复合型的文旅场馆。要加强非遗活化利用,积极谋划非遗景区(点)、非遗展示馆、非遗街区、非遗民宿等,争取纳入全省100家创建名单。另一方面,要为旅游产品植入文化元素。要按照“深处挖掘、小处植入”的要求,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手段,以“文化润景”为途径,鼓励引导各类文艺名家、文艺剧团、演出公司等参与旅游景区展演项目,探索“非遗+短视频”“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形式,引导非遗元素进景区,推进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申报。
四是传承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要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进文化标识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创新项目。要加强数字赋能,发挥“文物守望”应用在文物保护中的实效。建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2家。持续提升文物安全等级,开展全市木结构文保单位白蚁防治、文物体检、3处木结构民居类消防设施整改提升、6处文保单位修缮工作。传承历史文脉,做好坊下街西区改造中文保单位的处置工作,指导新河清明上河园建设,推动两个区块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举办王伯敏先生诞辰百年系列活动。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开展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强化非遗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一批非遗工坊。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探索创建“非遗在社区”示范点。
五是筑牢防线,提升文旅市场监管效能。持续迭代深化安全生产“四化”建设这条主线,在防风险、除隐患、建机制上拿出更多的实招硬招。要聚焦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旅游包车、防汛防台和极端天气、文物安全、广电安全播出等六方面问题,紧盯全国“亚运会”“五一”“国庆”等关键时段,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领域风险隐患整治行动,针对查出的隐患问题实行清单式整改管控,为温岭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要加强文旅市场监管,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