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6788/2023-9684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科函〔2023〕3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20
- 发布单位:
- 市科技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 第202302301号提案答复的函
滕毓等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产学研融合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30230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制胜导向,提出了构建“两城两湖”新格局的重要决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正如你们所说,我市目前仍面临着创新平台能级不高、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人才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强化。
今年,根据省、台州市“315”工程实施方案和动员部署会精神,我市制订了《温岭市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构建了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框架,明确了未来5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总目标,为进一步强化深化我市产学研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整合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纵深推进“一心一带”科创走廊建设。以“两城两湖”建设为主核,高标准谋划建设九龙湖科创中心、龙门湖科创带,全力推进科创走廊建深建实,深化实施“双招双引”,在龙门湖科创带谋划构建全周期全链条的孵化平台体系,努力创建省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创新要素向“一心一带”集聚,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科创高地。今年3月,《温岭市科创走廊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印发公布。
二是拓展高校院所合作“朋友圈”。强化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高校院所共建科创载体的实绩实效,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和要素资源优势,深度对接和融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高端技术、人才等智力支持。目前,我市已与江苏大学、华中数控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体研究院5家,市科创中心已集聚浙工大、浙理工等高校院所在市科创中心设立技术转移中心12个。
二、提能建设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平台支撑
一是全力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高校、技术团队、民营企业力量,努力将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打造成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国产化创新平台,聚焦机床装备核心技术、前瞻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助推机床产业向高端迈进,预计5年内形成标志性成果5项。目前,创新中心已启动运行,占地面积约74亩的中心总部项目预计6月下旬开工。
二是完善科创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创新产业园、温岭(海宁)大厦等平台建设进度,探索深圳人才飞地布局,进一步在全国各大科创高地拓展人才孵化空间。上半年,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分中心完成落地签约。持续提档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创中心、“科创飞地”等科创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平台合力。壮大培育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金融机构,优化投资环境和机制,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服务保障。
三、壮大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强化企业主导
一是强化创新“主力军”。持续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开发,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5年内,每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每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以上,力争3年内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市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4家。
二是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深化“揭榜挂帅”机制,积极对接省“双尖”“双领”重点攻关计划,进一步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广泛征求技术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重点领域,提炼技术攻关榜单,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攻克精密制造、泵与电机、新材料等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助力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自立自强。目前,2023年度第一批温岭市级重点研发榜单已发布,确定项目中榜单位5家。征集上报省“尖兵”“领雁”重点攻关项目技术需求9项。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人才驱动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贯彻台州人才政策3.0,实施“曙光匠才”评选,激发人才活力。实施台州“500”精英等重点人才工程、“曙光英才”引领计划,深化市场引才、乡贤招才等多元化引才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引进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建强人才创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台州温岭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科创飞地等人才集聚平台,支持乡镇街道创办人才孵化平台,探索建设民营人才园区,持续完善人才服务。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训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建强第一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支持校企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和引进合作,建立高效稳定的企业人才来源渠道。去年,市教育局、市职技校、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共建温岭市校企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通过政校企三方协作,连接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中小型泵制造企业提供“面对面”技术服务。市职技校联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三是努力补齐教育资源短板。我市将积极向上对接,谋划新办一所海洋特色鲜明、工科专业为主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突出海洋特色、服务产业集聚,为产学研融合发展输送注入重要的科研力量和技能人才。
感谢你们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 办公室 联系人:何叶明
联系电话:15967627328 邮 编:317500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