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322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6-20 09:02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温教函〔2023〕44号              A

朱晓燕、阮陈妮等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建议》(2023220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现有职业学校3所,共有学生12675人。其中,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首批中职名校、省中职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台州第一技师学院是省重点技工院校,温岭市职业中专是省级重点职校。在省职业教育发展绩效考核中,2020年、2022年我市均获优秀单位,2018年,我市创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为台州市唯一的县(市、区)。2020年以来,教育部、浙江省提出职业教育助力“活力温台”建设的意见,台州市出台建设职业教育窗口“城市”的工作方案,为我市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统筹,重视职教发展。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牢牢树立“抓经济就得抓职教,抓职教也是抓民生、促发展”理念,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市长任副组长,切实加强创建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近年来,密集出台《温岭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温岭市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建设方案》《温岭市教育提质行动八项措施》等政策,明确全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与措施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加大投入,强化资源保障。我市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部门融合发力,在宏观管理、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具体支持措施,近三年,投入校舍改造资金3000万元,职业教育发展资金6630万元,超过职教专项经费按常住人口每十万人达百万元以上的预期目标,其中,投入3500万元改善职业学校实训场所设备,投入200万校企合作实训专项经费,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创优、整体跃升。2023年起,职高生均定额经费提高至2800元,较2021年增加700元,实际生均公用经费达4500元。此外,全国首创产业工人随迁子女就读中职学校补助、奖励制度,规定父母一方在温岭就业满5年、8年的,随迁子女就读期间可分别申请生活补助每月200元、300元,助力“双招双引”。

三、靶向设置,优化专业建设。实施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推进各中职学校特色化发展。各校积极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化专业布局,发展新兴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全市共有加工制造、医药康养、信息技术等13个大类33个专业,与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高度匹配。其中,省级以上示范专业、骨干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共7个,省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个(台州第一技师学院的“鞋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省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3个(市职技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烹饪专业和市职业中专的汽修专业),均与本地主导产业密切相关。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产业学院框架6个,入选浙江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3个,其中“温岭市泵制造业产教融合联盟”为台州市唯一一个由中职牵头建立的产教融合联盟。同时,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技术需求,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集群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度与贡献度。

四、聚焦内涵,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构建以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新发展格局,产教融合载体呈现出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产业学院、产教联盟等多样化形式,共有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3个、省级联合体4个,重点培育钱江机器人学院、职城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等4个产业学院,既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又建立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等技术支持,真正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依托名师力量,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平台等技术支持,共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和外观设计专利6项,近三年实现校企合作项目技术转让6项、技术服务54项,进一步助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的温岭市校企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在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挂牌成立,已开展直流水泵控制器测试仪等12项研究,转化科技成果15项,为企业提升产值1780万元。

五、聚集资源,拓展培养渠道。建设名师工作室,聚合团队力量,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目前,建立技师(名师)工作室15个、省级优秀产学研联合体3个,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各类实训基地15个。培养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 2 人、名师名校长、教坛新秀、市级以上获奖等名优骨干教师 137 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级技术能手 8人、“浙江省工匠”11人,职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达 90%以上。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聘请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共有7个专业的17位企业师傅进学校教学,今年计划争取联合市人社等部门通过中职学校自主招聘的方式选聘专业教师。深化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作,推进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推动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紧密衔接。目前,我市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温州理工学院合作,开设中本一体化专业2个;中高职一体化合作院校共19所,联办专业22个,每年合作培养学生约1200人。如,2022年市职技校成功申报浙江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台州唯一),联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与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钱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申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合作,试点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定向培养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专业技术人才,保障就业。

2023年6月,我市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岭学院,并在今年秋季开始招收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两个专业4个班级160名学生,实现温岭人在温岭上大学的梦想,为温岭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六、聚力共富,提升职教服务。各校积极打造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实施“三全”育人的路径,建立“立德树人”品牌,构建创业创新培育体系。建立“桔子创业园”“糕手非凡烘焙坊”“金曙光汽车维修中心”等学生创业基地,让学生在“实战”中“练枪”,提升实操能力。近年来,在省中职师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共获得21个一等奖,其中,获创新创业小发明比赛一等奖十一连冠。市职技校、市职业中专等被认定为“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另外,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和技术优势,对接社会需求,直接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共富。通过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办专业班;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办特色班;与地域特征结合,办移民培训班等。培训内容涉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双证制”教育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失土农民培训、水库移民培训、转业军人就业培训等。近三年,全市中职学校共计培训社会人员近10万人次,社会培训人数是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以上。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市职业教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职成教科           联系人:颜灵富

联系电话:86216901           邮  编:317500


2023年6月19日


附件

●提案编号:202302201号

●提案标题: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建议

●提案类型:A 类

●采纳建议:3条,解决问题:3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内容:(从提案中摘录)

政府牵线搭桥将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联结,实现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

1-2提案办理解决说明:(从答复件中摘取50字以内文字)

2022年政校企三方合作共建的温岭市校企泵与电机产学研中心挂牌成立,已开展12项研究,转化科技成果15项。

2-1提案建议内容:(从提案中摘录)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2提案办理解决说明:(从答复件中摘取50字以内文字)

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聘请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共有7个专业的17位企业师傅进学校教学,今年计划争取联合市人社等部门通过中职学校自主招聘的方式选聘专业教师。

3-1提案建议内容:(从提案中摘录)

市场主导,教产对接,进一步优化专业,培优育强。

3-2提案办理解决说明:(从答复件中摘取50字以内文字)

省技工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个(“鞋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省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3个(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烹饪专业和汽修专业),均与本地主导产业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