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758U/2023-968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19
- 发布单位:
-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304501号提案答复的函
潘新春、陈超等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升级现代渔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20230450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围绕“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不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转型强渔、科技兴渔、融合富渔等三大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岭特点的现代渔业发展新路径,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大力实施转型强渔工程。一是推进水产养殖业升级。大力开展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陆续建成省级以上示范场31家,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强化高效养殖模式推广,海水池塘鱼贝内循环、鱼虾贝生态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帆布池集约化养殖模式,双齿围沙蚕全工人养殖模式,中华鳖生态养殖模式等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陆续建成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投产面积分别达2340亩、650亩。二是推进捕捞产业提质。出台《温岭市2022-2025年度海洋渔船减船转产实施方案》,加大渔船减船转产补助力度,重点压减资源破坏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渔船,2022年压减渔船78艘、功率26423.9千瓦;2023年截至目前已申报133艘、功率38219千瓦,其中84艘、功率24064千瓦完成拆解。出台《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培育发展远洋渔业,2022年实现远洋捕捞产量5.8万吨,成为辐射拉动温岭渔业产业增长的生力军。积极实施国内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近五年更新建造友好型渔船200余艘。三是推进区域品牌培育。发布“温岭海鲜”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宣传、推广、使用等系列活动,建成宣传展厅,授权使用企业10家,举办大型推广活动,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10万人。指导发布城南小鲜品牌,重点抓好“温岭红虾”品牌建设,在苍南开设超低温“船冻虾”专柜。四是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在积谷山、洛屿、三蒜岛、牛山岛附近海域设置“积洛三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区,每年开展增殖放流。2022年,放流海水苗种0.94亿单位,投放人工鱼礁1.5万空方。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渔工程。一是强化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建立“首席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服务网络,深化渔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渔技推广应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获评首批全国星级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基层优秀单位。二是强化水产苗种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国家级青蟹良种场建设,开展泥蚶“乐清湾1号”、缢蛏“甬乐1号”新品种良种繁育推一体化试验示范及龟鳖苗种繁育,建成良种示范基地2个、省级以上繁育基地1家。三是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以乌鳢、滩涂贝类为重点品种,加大对水产苗种生产企业、较大水产养殖单位规范用药和“三项记录”检查,强化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检测、监控,加强“双随机”检查,并在重点镇建立6家快检实验室,2022年抽检485批次,合格率达98%以上,问题产品查处率100%。推进海虾品质提升,推广渔船低温冷藏技术200余艘,建立船冻虾冷链仓储基地,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推进海捕虾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储运,有效减少保鲜剂使用,石塘镇海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入选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面实施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合格证制度和追溯管理,在新增3家合格证追溯试点的养殖主体的基础上,督促原46家已纳入试点的养殖主体按照要求打印追溯标签,对于未纳入追溯试点的主体,采取自行填写、打印合格证或者乡镇代开等多种方式落实合格证管理。
三、大力实施融合富渔工程。一是推进温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温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试点,项目围绕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等五大任务开展建设,预计总投资16.99亿元,建设期3年,通过整体改造礁山渔港和提升温岭中心渔港,建设礁山渔港小镇和石塘风情小镇,打造“渔贸游”融合发展的综合渔港经济区。目前,累计投资3.56亿元。二是发展水产加工业。加强对水产加工企业的扶持,顺利实施松门传统鱼鲞加工转型升级示范区、石塘金星海虾加工园区、松门水产加工示范园区等加工项目,建成松门东南工业园区、石塘上马工业园区等两个主要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区。推广“互联网+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相继建立天和、金太、骏马、碧洋等冷冻加工企业冷链平台、云仓网络销售平台。三是培育休闲渔业。围绕石塘、松门半岛旅游建设,深入挖掘曙光文化、石屋文化、渔村文化,积极发展渔业观光、海鲜品尝、民宿民居、文化享受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建成全国“最美渔村”1家,省级渔业休闲精品基地3家。
下阶段,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江河湖海要食物”重要指示精神,以水产品稳产保供、渔业高质高效、渔村美丽宜居、渔民富裕幸福为目标,奋力打造现代化渔业“安全、绿色、生态、智慧、法治、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重点抓好三个“重塑”:
一、重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融合集聚。争取壮大远洋渔业规模,拓展远洋基地建设,以龙门港区口岸开放为契机,争取开放远洋港口建设,做好远洋二三产业链建设升级改造。重点推进海虾一线深冻技术应用,培育温岭海虾核心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集约化和环境友好型设施渔业,以海上贝类养殖为主,积极探索拓展深远海养殖,探索建造深海养殖工船,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加快水产品精加工发展,大力支持预制菜、鱼糜、休闲等产品开发,推进渔业“往深里走、往精里走”。加强品牌培育推广,重点创建和培育“温岭海鲜”区域公共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在重点餐饮企业、海鲜网络直播企业、重点加工养殖企业等开展授权使用。加快冷链物流业发展,提升松门水产品交易市场能级,创建台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结合《滨海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更新改造现有休闲渔船,策划形成一批精品休闲渔业项目,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明显的休闲渔业基地。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申报,待申报成功后继续投放人工鱼礁,形成1.98平方公里海洋牧场示范区。
二、重塑发展动能,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现代种业、健康高效养殖、鱼病防治、渔业装备升级、“物联网+渔业”等现代渔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研究攻关,推进“机器换人”。积极支持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联网,大力推进互联网上船、进养殖场、进加工企业、进平台。推进“从苗种到餐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开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支持渔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对接渔业产业大脑,全面推行“浙渔安”“浙农码”。把新型职业渔民、渔业实用人才和休闲渔业服务人员培训教育纳入“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渔民培训力度。
三、重塑保障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以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为载体,以现代化渔港建设为基础,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渔港集聚,打造现代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加大渔区道路、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渔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探索研究渔船法人化改革,引导渔船船东向企业法人转变,促进自然人渔业向法人渔业转变。进一步扶持壮大渔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为一体的渔民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为渔民服务的综合平台,实现渔民自我管理、行业约束。在完善海洋捕捞政策性保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加大政府补助比例,减轻渔民负担,形成“政府搭台、公司运作、渔民自愿”的渔业保障机制,达到应保尽保,增强渔民抵御灾害能力。
最后,感谢你们对港航口岸和渔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渔业管理科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576-86126510 邮 编:317500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温岭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2023年6月16日
附件:
本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202304501
●提案标题:关于全面升级现代渔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
●提案类型:B类
●采纳建议:4条,解决问题:4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内容:构建现代渔业发展产业体系。
1-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推进水产养殖业升级,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县;推进捕捞产业提质,发展远洋渔业,更新改造友好型渔船;推进区域品牌培育;推进渔业资源养护。
2-1提案建议内容: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支撑体系。
2-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一是强化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二是强化水产苗种基地建设。三是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申报。
3-1提案建议内容:构建现代渔业发展组织体系。
3-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一是推进温岭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二是开展“温岭海鲜”培育推广。三是培育休闲渔业。
4-1提案建议内容:构建现代渔业发展保障体系。
4-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狠抓初级水产品质量,推进海虾品质提升,全面实施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合格证制度和追溯管理,积极拓展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