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J101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19 16:36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温教函〔2023〕36号                A

陈航波、颜延明、卢军芳、孙旦江、张愉、叶会会、陈元方等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乡村学校走出师资制约的建议》(第2023J1013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任重道远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民生的一件实事。多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为此努力,我市也不例外。为支持我市农村等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乡村教师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市委市政府一直来非常关心、重视教师待遇问题,近年来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目前,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除和城区教师享受同等水平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外,还享受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按职称和年限,分五类五档60-400不等)、偏远地区农村教师特岗补贴(教龄10年以上400元/月、10年以下300元/月)、浮动一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薪级工资等待遇,应该说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城区同等教师的收入水平。此外,高中段教师绩效工资还享受20%-29%不等的上浮(如新河中学25%,箬横中学、松门中学、大溪中学20%)。同时滨海、石塘、坞根、东部地区及其他各镇小学的校区和幼儿园的分园还享受满三年不满十年300元/月、满十年400元/月的农村特岗津贴。教师整体收入已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全市引进的各类人才遍布各个乡镇,并没有乡镇与城区之分,因而全市人才补贴政策是一盘棋无差别。

为加快温岭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温岭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22年10月印发《温岭市教育提质行动八条措施》,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校(园)长岗位奖励、优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奖励,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发展,支持成立多层级教育基金会奖教助学。

二、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一方面根据各学段教育实际投入水平及其发展需求,差异化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培训经费、生均设备购置费等预算,并考虑教育事业发展、财政状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如,省一级重点中学、其他高中、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等学段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为1600元/生·年、1400元/生·年、1200元/生·年、1000元/生·年,且标准连续两年提高。另一方面,根据《温岭市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等教育领域重点工作,保障教育相关项目经费。

三、职称评定和各类评优评先向乡村倾斜。在每年的教职工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我市政策向农村、海岛等地区学校倾向,或说是绑定式支持偏远农村学校。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也向农村教师倾斜。《温岭市教育局、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农村教师尤其乡村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农村教师评聘高一级职称的通过率原则上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应适当倾斜照顾”。

四、学校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办公住宿条件逐步改善。2021年至2023年市级农村学校投资计划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共计41项、涉及资金13.8636亿元,其中新河镇长屿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新河镇长屿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二期)、新河中学学生宿舍改造工程、新河镇长屿中学新建体艺馆工程、新河镇塘下幼儿园拆建工程等项目总投资共计9652万元。同时已将新河镇新区幼儿园列入2023年政府投资计划中前期项目,今年可启动前期报批。另2021至2023年教育局在新河镇内学校安排22个暑期维修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656万元;主要涉及到新河中学运动场改造、长屿中学校舍维修改造、新河镇中校舍维修改造、新河片学校普通教室照明灯光改造等学校暑期维修改造工程。

五、改革师资调配制度,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一是高质量招聘农村新教师。2022年春季招聘53人、提前批招聘55人,基本分配在农村学校。二是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和台州学院每年培养20人左右,同时实施委培生管理专项计划,鼓励他们在校认真学习,做好农村教师生涯规划。今年力争扩大力度,计划定向委培25人且全部面向乡镇。三是严格控制进城考的数量,适度控制规模。

六、创新办学体制,推进集团化办学保证区域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办学体制上要不断改革创新,采用融合型教共体、共建型城乡教共体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同时制定2022年《温岭市城乡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健全教共体教师流动优化激励机制,实现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共体全覆盖,要求各城乡教共体间每年开展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的线上同步课堂,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进一步推进教共体学校间的教师交流,新组建融合型教共体教师要实现无障碍流动,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按省定要求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

七、加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委员们所提的“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换,才是解决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根本”,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名师工作室学习资源向农村教师倾斜。柔性引进学科知名专家在温岭设立名师工作室,成立由本市特级教师、台州市级以上名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中农村普高学科骨干占比一半以上,为各农村普高与初中的学科带头人建设搭建有效平台。搭建多样专业成长平台。面向农村学校年青教师设立“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9家,“小学职初种子教师专班”2班;为农村青年教师搭建了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全面组织义务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实行精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实施职初教师全员培训、考核机制。采取新教师培训“4+1”模式,进一步规范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和评优工作,考核结果与新教师的转正定级挂钩,这种“岗位练兵、导师带教、同伴互学、考核促进”四位一体的培训形式进一步激发了新教师的学习内驱力,新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多途径开展选人用人机制、统筹开展学校干部的高端培训。重视校级领导干部选用方式的探索,采用公开比选方式选用校级领导干部、通过笔试面试选拔校级后备干部、从学校优秀中层干部中民主推荐等多途径选用校级领导,同时在不同层面重点关注29周岁以下年轻干部的选用。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人事科         联系人:潘林峰

联系电话:86126136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