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J091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19 16:30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温教函〔2023〕33号                A

谢海燕、杨福仁、陈朝辉、叶学利、江美云、王彬、林正玲、林玲飞、白金凤、王伯连、陈桂清等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第2023J0917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任重道远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民生的一件实事。多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为此努力,我市也不例外。为支持我市农村等偏远地区教育发展,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关于建议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

经济待遇方面。市委市政府一直来非常关心、重视教师待遇问题,近年来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现已与城区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滨海、石塘、坞根、东部地区及其他各镇小学的校区和幼儿园的分园还享受满三年不满十年300元/月、满十年400元/月的农村特岗津贴。目前,教师整体收入已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为加快温岭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温岭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22年10月印发《温岭市教育提质行动八条措施》,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校(园)长岗位奖励、优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奖励,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发展,支持成立多层级教育基金会奖教助学。

政治待遇方面。在每年的教职工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我市政策向农村、海岛等地区学校倾向,或说是绑定式支持偏远农村学校。如2022学年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我们特别提出,石塘镇、滨海镇和坞根镇的公办学校在按标准核定名额的基础上,可增加推荐1个名额,同时管辖两个及以上校区的农村学校还可增加推荐1个名额。

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也向农村教师倾斜。《温岭市教育局、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农村教师尤其乡村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农村教师评聘高一级职称的通过率原则上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应适当倾斜照顾”。

二是关于解决好农村学校萎缩问题,建议教育资源合理分配。重点做到关注教师人力资源分配和学校硬件资源投入。

关于学校硬件资源投入情况。根据全市各镇街道人口现状数量及近远期城镇规划情况,在2022年底完成全市义务教育布点专项规划、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全市学校建设项目根据各专项规划进行建设、改造。近三年来,市财政安排41个项目,总投资138636万元用于农村学校项目建设,其中箬横镇东浦中学食宿楼拆建工程、箬横东方幼儿园新建工程、箬横白峰幼儿园改建工程、箬横致新苑幼儿园二次装修工程、箬横中学校舍改造工程、箬横乌沙幼儿园改建工程总投资共计7670万元;同时安排208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运动场改造、功能室提升、校舍暑期维修改造等,其中涵盖箬横四小运动场改造、箬横三小运动场改造、市职业中等学校箬横校区变配电扩容、箬横片学校普通教室照明灯光改造以及校舍修缮加固改造等工程。

关于教师资源分配情况。一是高质量招聘农村新教师。2022年春季招聘53人、提前批招聘55人,基本分配在农村学校。二是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和台州学院每年培养20人左右,同时实施委培生管理专项计划,鼓励他们在校认真学习,做好农村教师生涯规划。三是严格控制进城考的数量。要求城区学校进城考指标数控制在国家编制人数的2%以内,同时严控骨干教师超标的学校选聘农村骨干教师,其中近三年来街道学校选聘教师(即进城考)一直控制在每年50人以内,特别是今年在城区学校扩班31个班级的情况下进城考只选聘31人。

三是关于创新办学体制,建议集团化办学保证区域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诚如委员们所提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办学体制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可以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来保证。其中2021年我市学校间采用融合型教共体3对(即市三中-市三中东部校区、太平小学-太平小学东部校区、横湖小学-横湖小学新城校区),共建型城乡教共体18对(即36所学校,包括小学24所、初中12所)。同时制定2022年《温岭市城乡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健全教共体教师流动优化激励机制,实现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共体全覆盖,要求各城乡教共体间每年开展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的线上同步课堂,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进一步推进教共体学校间的教师交流,新组建融合型教共体教师要实现无障碍流动,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按省定要求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

近年来我市在教共体办学基础上,以城区一体化办学来助推优质校园建设。2022年6月20日市四中与市六中、市三中与市七中一体化发展启动仪式先后举行,温岭城区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正式启动。“一体化发展”就是校级领导两校一套班子、一套管理与教学模式,实现深度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思路,充分赋予学校在教师内部流动、教学管理以及班子中层调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市教育局组建调研组,对全市16个镇(街道)深入开展调研,在全面准确掌握区域教育资源情况和充分逻辑推演下,提出了组建名校领衔的集团化学校整体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设想。“一体化发展”将按照先城区再城乡的原则,有序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下阶段,温岭教育将以城东街道一体化办学为原点,陆续整合资源,向周边街道辐射,全面推进城区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品质化发展。

四是关于加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

委员们所提的“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换,才是解决农村教育扶贫问题的根本”,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

1.名师工作室学习资源向农村教师倾斜。柔性引进学科知名专家在温岭设立名师工作室,包括高中数学、高中物理、高中化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科学等7家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中农村普高学科骨干占比一半以上,为各农村普高与初中的学科带头人建设搭建有效平台;成立由本市特级教师、台州市级以上名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29家,工作室成员中农村学校的年青教师占比一半以上,为各农村普高与义教阶段的年青教师培养搭建了有效平台。

2.搭建多样专业成长平台。面向农村学校年青教师设立“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9家,“小学职初种子教师专班”2班;为农村青年教师搭建了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设立如曾雪玲金牌班主任研修坊,助力初中年青班主任提升德育与管理能力;聘任浙江省首届思政年度人物王海波担任师德师风基地兼职导师,引领年青教师提升思政教育素养;优化入职新教师培训模式与2-5年职初教师素养过关考核,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等。全面组织义务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实行精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3.实施职初教师全员培训、考核机制。采取新教师培训“4+1”模式,进一步规范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和评优工作,考核结果与新教师的转正定级挂钩,这种“岗位练兵、导师带教、同伴互学、考核促进”四位一体的培训形式进一步激发了新教师的学习内驱力,新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从2019学年开始,我局开展2—5年教龄教师“职初专项考核”,教师在每年6月底前接受学校考核组的工作表现考核,8月底前完成教育局人事科组织的业务考核(业务考核内容为模拟上课)。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教育业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4.多途径开展选人用人机制、统筹开展学校干部的高端培训。

注重青年教师成长培养机制。其中对农村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经选拔到街道学校或镇中心校跟岗培养,期满后返回原校工作,加快优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跟岗培养对象选拔范围为校级领导后备干部、35周岁以下的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工作室学员、职初教师专项考核优秀3次及以上且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教师以及职初种子教师专项培养班学员。校级领导后备干部跟岗培养时间为1-2年,学科教师跟岗培养时间1—3年(最长不超过3年)。

重视校级领导干部选用方式的探索,采用公开比选方式选用校级领导干部、通过笔试面试选拔校级后备干部、从学校优秀中层干部中民主推荐等多途径选用校级领导,同时在不同层面重点关注29周岁以下年轻干部的选用。

基于选人用人做好干部梯度的培训与培养。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入职校长、园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对校级后备干部开展专项培训。组织开展中学学科教研组长、党建负责人、安全管理者、工会主席等到浙师大等高校开展专项培训;分学段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德育管理人员到浙师大、杭州等地开展专项培训;推荐部分优秀的农村校长参加国培与省培项目、参加台州市组织的高端培训;分学段组织正职校长赴南京、杭州等地开展专项培训。通过专项培训,让更多年轻干部、后备干部脱颖而出。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人事科             联系人:蔡妙才

联系电话:86218870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