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10XC/2023-9669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18
- 发布单位:
- 市商务局
温岭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局秉承省厅、市局“两稳一促”的工作思路,紧扣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两城两湖”、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主线,聚力双循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壮大商贸市场业态,着力推进我市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年底,温岭市实现自营出口372.0亿元、占台州市出口总值的14.7%,实现限上社零158亿元、总量居台州市第1,实现网络零售额243.5亿元、居台州市第2。全市现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1120家,出口2000万元以上企业342家,省出口名牌企业34家,经备案(核准)境外项目205个,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5个,备案中方投资额1703.59万美元;批零入库企业578家,2022年新入库企业160家,其中,电商入库企业154家,新入库企业64家。
一、单位基本概况
市商务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科级,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牌子。主要承担党中央、省委、台州市委和市委关于商务、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商务、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局机关行政编制21人,实有22人。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工程师1名;贸促会会长1名,副会长2名;股级职数8名,其中正股级7名,副股级1名。内设办公室、商贸发展科、商贸运行科、电子商务科、对外贸易科、投资合作科、粮食和物资储备科7个职能科室。下属3个事业单位和1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分别为:市散装水泥发展中心(编制4人,实有5人)、市贸促会(编制3人,实有2人)、市会展服务中心(编制3人,实有4人)。局党委下设两个二级党委:市商务局机关党委和市商务行业党委,局机关党委下属3个党支部,代管局党委下属3个两新党支部。
二、当前工作进展
(一)促消费,提品质
当前,我市已形成以银泰城、宝龙广场、新天地、锦江百货等多个综合体、综合商业广场为核心的商贸集聚区,以“点亮新温岭·山海不夜城”为主题不断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全市拥有1000m2以上超市42家、综合体26家,拥有商业街12条,镇级商贸中心36个,30m2以上村级便民商店超千家,拥有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商贸流通龙头企业1家。2022年,立足构建县域现代商业体,推动“一街一圈一区”消费新场景创建,智慧化改造提升银泰商圈,推进恒隆商业街建设,修缮改造寺前桥步行街,完成金沙湾绿道景区提升亮化工程,打造环九龙湖夜间经济集聚区,积极引导新兴商贸业态发展。期间开展“欢乐盛夏 浙里有礼”——“欢购台有惠”暑期促消费活动、“欢购温岭·券享生活”促消费活动等,共计发放消费券4490万元。先后两轮汽车促消费活动,共发放消费券1349.25万元,累计销售车辆2533台,拉动汽车销售额超5.5亿元。举办2022浙江泵与电机展览会,汇集泵与电机强企350余家,达成现场成交额4.6亿元,意向合同11.5亿元。
(二)拓市场,增订单
积极发挥鞋帽、泵与电机两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示范作用,主动参与省自贸区台州联动创新区等建设工作。启动2022年中国(台州)出口网上交易会(机电产品-俄罗专场)。举办“走进温岭——深化央企及行业龙头与地方企业合作交流”系列活动,13家央企及行业龙头与40家温岭重点企业开展了65轮的洽谈对接,30余家次企业达成意向合作,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同温岭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完成省级第三批“泵与电机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项目验收。建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温岭跨境电商产业园、温岭跨境电商“飞地”园区,完善“5+N”全生态链服务,全年培育海外商标21个,跨境销售额超500万企业10家以上。组织114家次企业参加42场次各类国际性线下展会,158家次企业参加30场线上展。办理商务人士护照266本,106人次出境开展商务活动。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基地入选全省第三批内外贸一体化产业基地培育名单,钱江摩托等10家企业入选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培育名单。新界泵业、富岭科技、利欧列入省跨国公司百强企业培育库,利欧、万邦德、富岭科技列入“台州市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十强”企业名单。
(三)扩规模,优结构
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打造数字消费先行区”浙江省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上线温岭电商服务云平台,打造10个温岭市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举办“共富共享 创赢温岭”温岭首届电商主播大赛,举办“美好生活 嗨购温岭”数字嘉年华活动,开展“数商兴农”高质量直播等活动10场等。2022年,成功列为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全市拥有淘宝村117个、淘宝镇14个,成功培育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6个,省级新零售示范企业8家,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直播电商基地3个,台州市级电商直播基地2个。瑞人堂医药、古茗科技等3个项目列入省“建‘浙里消费’新跑道,享数字生活新服务”优秀案例名单,“渔村夜校”在人民日报网络版报道,石塘渔二代短视频获首届省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短视频大赛银奖,泽国红网共富工坊案例被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小康》杂志发布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中,温岭位居全国第18位,居台州各县市区之首。
(四)保粮安,稳供应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全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做好粮食物资优储稳供工作,成功通过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复审。全市在用粮库6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6个,粮食应急加工能力440吨/日。改造升级龙山、淋川为市级救灾仓库,形成市、镇街、避灾中心三级应急储备响应机制,共采购、储备救灾物资3164余万元。近年来,启动粮食储备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滨海储备库动工建设,计划用地面积57.35亩,总投资1.39亿元;二期工程改址松门镇,计划用地面积约181.5亩,总投资约5.36亿元。深化数字改革,“浙政粮安——收购服务一条龙”纳入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2,实现浙政钉、浙里办双端上架,桥下粮库数字化改造启动建设。完善民生保供监测体系,强化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变化,建立资源动态数据库。早稻收购屡创新高,2022年收购超5万吨,首破亿斤。
(五)强治理,助提升
推动我市首个综合供能加油站投运,配合完成城东高架拆迁专班推进加油站拆迁签约,开展星级加油站评定和成品油零售行业年检。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成107家回收网点,推进泽国等地分拣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散装水泥行业整治,加强重点工程自拌站管理,有序推进商品砼、预拌砂浆规划布点落地。到2022年底,全市在营加油站点68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9个、预拌砂浆搅拌站2个、散装水泥中转库2个,建成并投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3个(松门、箬横、泽国各1个)、在建2个。
(六)严作风,抓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双建争先”工程,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建“红‘岭’优粮”机关党建服务品牌,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开展涉粮系统“亲镰家庭”建设行动。深化机关议事、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机关制度建设,优化工作、考核体制机制。强化目标导向,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管理,提升机关运行效率和运行水平。2022年,调整机关党委组织架构,完成下属6个国有企业党支部整建制划转工作;打造党建示范阵地,谋划红商益行“老字号”党建服务品牌,凝聚行业党建力量。
三、2023年工作计划
新起点、新征程,我局将切实行动,自觉把商贸、粮食工作放在全市聚力“五大战略”,建设“两城两湖”的大局中谋发展、育新机,干出大幅进位的向上态势,形成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标志性成果。2023年,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8%以上,实现外贸出口增长5%以上、跨境电商出口额30%以上。
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蓝本学习”法,完善“三会一课”、周一学习夜、主题党日活动“三位一体”学习教育体系,继续创办青年论坛,开展科室长论坛,营造积极向上的机关学习氛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把握舆论导向,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调整组织体系架构,启动整顿收储公司党组织工作;推进两新党建工作,打响行业协会公益行动“老字号”服务品牌,汇集商业力量回馈社会;在“亲镰家庭”单元建设基础上全面开展涉粮领域、商务领域清廉文化建设;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画好同心圆,为我市商务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稳外贸:以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统领,不断强化主体培育,做大百强外贸重点企业,在品牌培育、市场拓展、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助力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力争全年出口主体超千家;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出口服务,减轻运营压力。持续推动企业出境增订单,全年开展境外拓市“百十一”活动。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贸工作,在全市各镇(街)进行招商引贸比拼,建立网格化联系制度,指导并协助各镇(街)做好招商引贸工作,实现外贸新增长。充分利用好国家商会资源,常态化开展各类对接活动,推动温岭企业通过国家商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促消费:以商贸发展赋能“两城两湖”建设,以完善商贸流通设施、推动消费场景打造为重点,完善商业网点规划,继续分区域、分类别、分层次推进全市“一街一圈一区”、县域商业体系和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争创省级夜间经济城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和省级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谋划打造美食集聚区。重点推进万固城、恒隆特色商业街等市级商贸中心,城北综合体、北山邻里中心等镇级商贸综合体建设和招商运营。加快市域铁路S1线沿线站点TOD商业开发。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引进培育总部型首店,引导本土首店连锁经营。抓好迎新购物节、消费促进月、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四大主题促消费活动节点,开展联动营销活动。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进程,强化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园区平台建设,提升电商资源聚合能力和服务辐射水平。推进直播共富工坊项目建设,完成31个工坊布点建设,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做强会展经济,重点办好浙江泵与电机、机床工具等各类产业展,汽车用品等消费展,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展,扩大产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老字号企业传承和发展。
保粮安:争创省级“五优联动”示范县,实现“五优联动”面积达到8000亩,地方储备粮规模34万吨足额到位,全市粮食应急加工能力达到440吨/日以上,应急供应网点达到46个以上。加快建设市粮食储备中心工程,投运滨海库粮食储备库,推进松门粮食储备库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启动建设。做好储备粮保管工作,落实上级下达的8.34万吨的地方粮油储备规模,落实储备食用油增储995吨,全力保障每月实际库存粮食数量达到储备规模的70%。保障早稻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本地和代储在外的储备粮监管。推进救灾物资储备规范化,规范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物资储备联动机制、出入库登记等制度,加强药品、生猪、冷冻肉储备的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