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财政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温岭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6-16 10:44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准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树立“铁心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财为政服务”理念,着力保平衡、强管理、推改革、防风险、办大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  稳大盘、保重点,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打出惠企纾困“组合拳”。深入贯彻“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建设,助力出台《稳经济42条》《惠企助企56条》等一揽子政策。坚持“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落实资金直达快享,累计兑现涉企资金20.74亿元,兑现力度、进度均创历史新高。减免行事、国企经营性房产租金3100余万元,全力稳企助企。发挥采购助企功能,中小企业中标(成交)项目数和项目金额占比均达96%,减免采购文件工本费2179万元,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考核排名位居台州首位。二是下好争资谋项“先手棋”。深入挖掘潜力,全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5.14亿元、再融资债券13.20亿元,全力做大全市可用财力。储备谋划债券项目,全年到位新增专项债券23.85亿元、一般债券2.0亿元,为全市228国道工程、温岭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温岭市文化中心等31个建设项目提供财力保障。三是打造以投促引“强磁场”。出台《温岭市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等多个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产业基金管理机制。设立直接投资子基金、科创子基金、温岭股权基金、温岭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等7个子基金,初步建成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投资体系,助力莱特光芯、贲安能源等项目招引。四是弹好以政裕民“多重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保障民生重点,全年民生支出达82.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76.91%,民生支出再创新高。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28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950元,拨付低保对象补助资金990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6144万元。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教育支出27.1亿元,同比增长6.15%,确保实现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全市首条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线,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风景线”;持续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全年跨部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46亿元;实施64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总投资6678万元,成功申报2023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

(二)提质效、激活力,管理改革纵深推进

一是收支平衡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财税联动,多举措挖潜增收,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同时加大对财税收入结构走向运行分析,合理把握收入的进度和节奏,全年相关考核指标得分位居台州第一。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加强库款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科学把握财政预算支出进度,确保库款运行平稳有序,连续8个月获得省厅发文表扬。二是数字转型取得新突破。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非税云等模块顺利上线运行,逐步实现与各类平台数据互通,在省厅预算管理一体化考核中位居前列。争取“浙里基财智控”“浙里捐赠”“非税云”等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并完成应用的上线使用。深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府非税收入电子化缴库业务上线,电子凭证库实现退付、返还、缴本级、缴上级和缴库的全面实施运用。三是绩效管理展现新亮点。组织开展预算单位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基本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加大单位结余资金清理盘活力度。构建财审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加强财政与审计协作推进重塑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通知》,实现审计成果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成果的共享共用。重大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实质性”审核试点成功入选省财政厅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并取得了县级改革事项排名第一的成绩。

(三)强实力、优布局,国资国企作用凸显

一是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圆满完成“五大攻坚行动”任务,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通过股权划转、资源整合等方式,大力盘活水库、林场、人防工程、不动产等资产资源并划转至国有企业。二是加快实施布局整合。逐步构建产业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国有出资企业新格局,全面实现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市交旅集团、市城市新区控股公司分获AA+、AA信用评级,有效提升国资国企整体形象和金融市场公信力。三是持续优化监管机制。出台负责人激励、用工管理、投资管理等12项监管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国资监管效能持续提高。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和市场化用工制度,着力构建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工作机制。

(四)严纪律、提作风,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一是党建“本色”不断增强。组建机关、国企、两新“学习联盟”,以主题党日、学习研讨会、知识竞赛、理论中心组、书记讲党课等各种形式,第一时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三方联动党建格局,实施“思想铸魂”“品牌增彩”“先锋聚力”“清风润廉”“护航发展”六大行动。以“四有四促”“助企纾困稳增长”等为主题,开展“一支部一主题”“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建对事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机关支部创成台州市级机关先锋党支部,“红帆引航 财绘民生”党建服务品牌、“五色五零”工作法进入温岭市级党建特色品牌复评;全面实施“全企一体、双融共促”工程,组织对话国企党建活动2期、两新党建联盟活动3期,城发集团创成市党建示范点,交旅集团案例入选省“国企党建创新样本”国企党建创新案例。二是变革“成色”持续提纯。制定实施方案及计划清单,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争创变革型财政组织省级试点。强化年轻干部培养,开展师徒结对、“财悦读 乐分享”交流会、青年干部座谈会、助力共富调研等各项活动,安排多名干部“上挂下派”,搭建干部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平台,展现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按照“长计划、短安排”“小调整、大稳定”原则,完成10名中层干部的调整配备。发挥财政干部先锋作用,选派24名干部赴集中隔离点、疫情指挥部等地助力抗疫,累计300余人次下沉一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廉洁“底色”坚决擦亮。压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持续深化“清廉财政”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创成“清廉科室”9个。制定清廉机关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组织现场廉政教育,开展违规参与营利性活动及兼职取酬情况摸排、岗位及个人廉政风险点排查,查出科室岗位风险点67个,形成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清单,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召开清廉国企建设推进会,出台清廉国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列入台州市纪委清廉国企示范点创建单位,指导市场集团创成台州市清廉国企示范培育点并入选省“国企党建创新样本”国企廉洁文化创新案例。

二、2023年财政工作思路

(一)着力加力提效,在落实积极政策上谋篇布局

一是发挥政策倍乘叠加优势。聚焦“8+4”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我市新一轮财政扶持政策体系,加强政策评估问效。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做好承接落实工作。二是强化关键要素集成导向。抓紧谋划包装项目,争取抓住专项债申报窗口期,尽力争取更多的资金额度。并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做好衔接,推动督促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三是深化以投代补项目招引。推动我市产业基金发展壮大,进一步扩充基金矩阵,优化产业基金运作模式,支持对全市紧缺产业的投入引进。同时引入头部基金管理人,进一步提升基金投资管理能力,促成重大项目落地,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我市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

(二)着力惠民利民,在擦亮共富成色上谋篇布局

一是以体制优化为抓手。完善共同富裕激励奖补机制,并用好税收、转移支付、非税等政策工具,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基层下沉倾斜。二是以惠民共享为手段。实施“扩中”“提低”攻坚行动,加大困难群众帮扶,支持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聚焦育儿、养老、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精准做好兜底保障,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财政路径。三是以共富先行为切口。深化巩固“钱随人走”“幸福养老”两项共富试点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家庭型财税政策”和“先富带后富财税政策体系”两条省厅跑道上继续加速竞跑,同时,积极创新我市的共富“小切口”和政策着力点。

(三)着力创新驱动,在深化财政改革上谋篇布局

一是尽全力稳收入。科学谋划收入工作,深化财税协作,通过大力挖潜、夯实优质税源、“放水养鱼”等方式,培育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加大税源管理力度。二是坚决过紧日子。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执行压减后的支出预算,严控预算调剂追加,规范落实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三是巩固数字成果。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构建数据高度归集、业务高度集成、监督高度协同、运行高度智能的新型财政数字监督机制。深化浙里办票、浙里捐赠、政采云、浙里基财智控等数字化项目的扩面应用。四是深化绩效改革。以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构建互联互通、齐抓共管、人人都是绩效管理员的预算一体化绩效管理模块,增强财政调控及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