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184G/2023-912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4-17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市经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市”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打好经济稳进提质组合拳,加速企业培育、深化助企服务、推进数字赋能、抓好“四链”提升和“两鸟”攻坚,锚定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全力推动“工业强市向2000亿奋进”。
(一)规模培育稳步推进。2022年,月度升规企业33家,年度升规121家,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亿元上企业达187家,其中钱江摩托年产值突破50亿元,规上工业承压回稳,完成产值1074.28亿元,增加值239.72亿元。
(二)项目投资兼程快进。2022年,实行工业项目清单式管理,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速32.1%,居台州市第5位,技改投资增速35.9%,居台州市第2位,重点推进13个省级重大制造业项目和63个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界泵业、利欧园林、北平机床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实施,总投资38亿的钱江摩托东部智慧园区项目完成796亩土地出让。
(三)“两鸟”攻坚扎实推进。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全域起底、全链改造、全业提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低效用地整治提升,100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开工建设37个,竣工投产22个,拆除土地面积1988亩,建成厂房面积169万平方米,100个零地技改项目有序推进,73个新建项目完成立项,49个续建项目中32个项目竣工,沿海水产冷冻收储专班顺利完成松门14家、石塘13家沿海水产冷冻企业收储。
(四)专精特新育苗成林。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争做细分市场的定义者和领航者。目前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4家(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省隐形冠军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40家、台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38家,多项数据位居台州第一。
(五)数字经济成果斐然。泵阀(泵业)产业大脑正式上线,“政策计算器”应用汇集各级涉企政策7270条,成功进行政策匹配493次,占地4605平方米的数字化赋能中心进入招投标阶段,爱仕达成为首批未来工厂,泰福泵业、美可达、大众精机3家企业入选省2022年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已启动建设项目144个、完成投资9.5亿元,建成5G基站820个,2022年实现数字经济制造业增加值10.63亿元。
(六)科创生态日臻完善。2022年,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链,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个、省级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台州市首台(套)产品10个。清华大学电机与驱动创新中心、机床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平台、国家水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华中数控研究院、省级高档数控机床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优势辐射扩散。美戈利“钢轨铣磨车用长寿命铣刀”列入科技部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任务。全年完成国家级海外引才计划申报13人、入选3人,省级海外人才计划申报11人、入选2人。
(七)绿色发展擎旗先行。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5个、国家级节能装备产品(技术)8个、省级绿色低碳工厂2家、台州市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自愿性清洁生产7家、省级节水标杆3家、节水型企业4家。利欧新增20万台高效泵技改项目和千源环保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入选省级重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铸造产能置换系统推进,全市共获省厅通告铸造产能置换方案29例,家次居全省之首。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销号整改工作落实有效,已通过省委生态环境督察组验收。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吹响“两年”冲锋号,提振“四敢”精气神,聚焦数字经济突破、产业集群培育、腾笼换鸟攻坚、优质企业培育、企业服务迭代,推动温岭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一)抓“两年”活动。抓好“项目推进”促投资,聚焦省“十百千”重大制造业项目、千亿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星曜滤波器、IGBT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抓好“双招双引”补短板,抓住产业链图谱、招商图谱、产业地图,聚焦新能源电车及航空航天、风光电及储能、激光电子信息等新赛道,引进司凯奇、晶科、远景等重大项目。
(二)促“四链”提升。拉长产业链,深化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工具、鞋帽服饰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图谱,找准高端装备、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发展切入点和突破口。如机床装备产业要针对数控系统、丝杠、线轨、轴承、底座铸件产业链缺失环节精准招商;鞋业要针对线上线下互动设计、鞋辅材料市场和新型外贸公司等产业链薄弱环节靶向提升。构建创新链,继续引进与温岭产业契合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深化建设工信部产促中心联建的机床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平台(国家级试点)、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优化服务链,深化企业直通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及困难问题流转解决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实现企业服务的智能化、闭环化、精准化、集成化,坚持服务企业直通车和派驻驻企服务专员制度,建立专家智库。提升价值链,引导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拉伸微笑曲线两端,大力引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品牌营销、标准认证、专利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三)拼“两鸟”攻坚。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在低效用地整治、两区改造提升上再发力。加快低效用地整治,全面摸清全市工业用地底数,建立动态更新和综合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兼并重组、整合入园、关停淘汰以及法律、标准、差别化要素配置政策等手段,完成亩均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清零。深化厂区、园区改造提升,推进102个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和100个零地技改项目,推动零星土地整合连片开发和清理腾退。修缮小微园区管理办法,加强绩效评价、星级评定、专业化管理,打造横塘、五峰等省级星级小微园区、数字化园区超10个。
(四)行“倍增”计划。实施亿元上企业“倍增”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小升规”三年行动计划,下决心扶持好、培育好“大优强”“专精新”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为整个温岭制造业生态赋能,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力争亿元上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新培育50亿企业1家、20-30亿企业2家(森林、东音)、10-20亿企业4家(鑫磊、飞越、法雷奥、明华)。力争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省级隐形冠军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力争“小升规”120家,其中月度升规超40家。
(五)推数字赋能。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做强热刺激光、莱达科技智能传感芯片、华发液晶显示总成、同合激光高端单模激光器等,加快星曜射频器、FEV--DCU域控制器、晶能半导体、晶科锂电池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推进数字经济系统迭代升级,加快产业大脑内供应链集采等一批应用场景升级,支持利欧、森林、大元等一批企业创建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深化政策计算器、企管通、四链协同等应用建设。构筑数字经济发展“平台”,规划布局智能控制产业园区,发展一批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功率器件、电容电感、PCB、封装设计为配套支撑的智能控制产业。加快建设温岭制造数字化赋能中心,保障全市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加快数字化改造,启动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行动,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15个,积极申报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由点及面延伸拓展。
(六)优企业服务。全员集结助企纾困,落实全员联系规上企业制度,围绕“全员入企业、帮扶在一线”,针对企业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开展“每周一会商、每月一研判、每季一复盘”,纵深推进“万名干部助万企”专项行动,深化企业减负降本增效,全力落实“助企开门红”、“助企全年稳”各项活动,切实稳企业稳生产稳预期。全面实施企业家培育,形成上下联动、系统规范的企业家培育工作机制,将企业家培育工作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分层次、分模块、行业化和系统化设置课程,引导企业家强化本领、带领、引领、领导、领航“五领”意识,提升战略决策能力、现代企业综合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国际竞争力“五力”素养,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强工兴市”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