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交通运输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决策 > 重点工作

2023年度温岭市交通运输局工作重点

发布日期:2023-03-15 15:19 信息来源:市交通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迎接温岭撤县设市30周年的实干之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主旋律是:坚持项目为王,服务优先,围绕“重点工程大会战、管理服务大提升”两大主赛道,开展十六项重点工作赛马比拼,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当好奋进“两城两湖”排头兵,争做“干最好、当标杆、争第一”模范生,勇夺目标考核“双优”七连创。

一、“重点工程大会战”活动

2023年,是开工项目最多创历史纪录的一年,重点开展七方面工作:

(一)综合交通抓投资

2023年,温岭综合交通投资额争取60亿元,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并领跑台州。综合交通建设全年“6018”工程为总抓手,完成年度投资60亿,涉及重点交通项目18个,其中完工一个、续建四个、开工八个、前期五个,四条战线全面铺开。

(二)完工项目抓冲刺

一个完工:两高温岭联络线,作为温岭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交通工程项目,2023年争取全面完工,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以上。

(三)续建项目抓进度

四个续建:228国道温岭城东至温峤段,完成投资5亿元,整体形象进度达到35%。81省道支线石塘段,完成投资0.3亿元,整体形象进度达到70%,为2024年完工打下基础。新伍线东段,完成投资1亿元,项目争取在2025年全面完工。温岭至玉环铁路,完成投资7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50%以上,力争2025年通车。

(四)开工项目抓节点

八个开工:市区到东部快速路,作为温岭“五纵五横三环”快速路网的标志性工程,2月21日正式开工,今年完成年度投资5亿元,实现20%的整体形象进度目标。甬台温高速扩容改建工程温岭段,总投资约25亿元,今年完成5亿元投资,实现20%的进度目标;204省道大溪至温峤段工程,总投资约32亿元,争取四季度开工,完成投资2亿元;台州一号公路温岭段工程,按照台州市总体部署推进,计划二季度先开工示范段,争取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其它先行段前期同步推进。滨海新城西线快速路,加快前期推进力度,年内完成工可、初步设计等,争取今年年底具备开工条件。坦龙线改建工程,总投资12亿元,完成投资1.5亿元。山金线改建,争取三季度开工,完成投资1000万。机新线拓宽工程,对两高联络线新河出口至大石线段进行拓宽改造,完成投资500万元。

(五)前期项目抓报批

五个前期:东环线,即203省道温岭城区过境段改建工程,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大石松一级公路扩容提速改造,2023年要完成初步设计;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温岭段,包括温峤段和石桥头段,总长度约10公里,2023年要完成施工图设计;大塘线改建工程(观岙隧道)总投资2.5亿元,完成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203省道温岭城南段提速工程,要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工作。

(六)督评考核抓比拼

成立局重点工程大会战督评考核办,通过对重点工程分解设定量化指标,进展情况实行月报季评年考机制,并对完成情况实时进行上墙晾晒比拼并在全系统内发文通报。考评表现优异的,在评优评先、人员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考评进度滞后的,及时督促约谈,明确改进方案及时限。将工作责任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压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工作做到月结月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着力构建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工作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各项工作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有力推动交通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七)质量安全抓基础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质量安全双管齐下,服务监管双向发力,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利剑”行动专项整治,对照利剑检查标准,加大巡查力度,维护全市交通建设工程领域质量安全的平稳态势。持续推进交通工程项目数字化,推广“浙路品质”场景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品质工程建设。推行文明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新举措,优化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为技术力量薄弱的农村公路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借助检测手段,加大试验抽检频率,以“品质工程”创建为主线,全面提升交通工程品质。

二、“管理服务大提升”活动

2023年,是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优化交通营商环境的关键之年,重点开展九方面工作:

(一)队伍建设抓党建

一是抓党建品牌深化。持续放大“党旗进工地、党徽耀行业、党纪严执法”交通特色品牌影响力、传播力,发挥机关引领,支部跟进、行业党建覆盖的党建全链条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抓清廉交通建设。持之以恒抓实抓紧机关党风廉政工作,以案释纪,突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发挥“清廉交通廉洁你我”清廉文化浸润作用,提升廉行码和廉政瞭望哨工作实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护航交通工作。扎实开展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三是抓机关作风建设。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完成公路中心、运输中心整合归并。大力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培育交通铁军队伍。加强干部轮岗和年轻干部队伍培养力度,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做好干部考核、岗位培训相关工作,为交通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二)城乡交通抓融合

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结合交通治堵、民生实事、S1公交线路优化、滨海新城公交一体化等,推进城乡交通运输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加强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动车换乘站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继续推广“互联网+班线+旅游”模式,优化定制旅游公交。加快货物场站建设,三和物流园、泽国电商物流园二期年底前完工,温岭智慧冷链综合物流中心开工建设。搭建市镇村物流配送网络,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探索城乡客货邮融合发展,设立太平至坞根客货邮合作线路。

(三)交通执法抓规范

一是继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打造交通执法站所“星空图”项目,通过机制重塑、数据分析和指标评价,对各中队实施“一张图”管理,实现站所管理信息化可视化。严格落实“首违免罚”制度,加强行业矛盾调处和法律咨询,提高规范化、人性化服务能力。二是继续深化交通领域专项整治。强力推进公路治超三年行动,强化工程车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推动非现执法从“双八十”转向“双七十”全审核,治超站争取在国庆前投用。强化“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监管力度,加大路面执法、数字打非和重点车辆抽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站外组客、动态监控不落实等违法行为。做好公路两侧“三化一平”执法整治,坚决查处各类路域环境违法问题。三是继续严抓严管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除险强基”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四化”建设,做好春节、国庆节、杭州亚运会、台风天气等重要时段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完成省、县级公路事故黑点整治工作。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计划今年淘汰30辆。深入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整治,加强重点车辆“协同智管”,督促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严格新增企业和运力审批管理,持续开展企业安全等级动态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常压液体危货罐车治理。

(四)共富路径抓四好

深化“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创建成果,全面落实台州市“和美乡村、山海公路”规划。打造“交旅融合”典范,全面开工台州1号公路温岭段,建设具有温岭海域风情魅力的沿海旅游公路。打造交通风景道,继续做好南沙线(石塘段)路面改造工程,配套建设排水、交安设施等附属工程,提升高品质的农村公路出行体验。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加大农村公路的维修力度,实现农村公路养护良性循环。加快危桥病隧改造,定期开展桥隧检测。加强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提高农村公路信息化水平,推进农村公路整体智治,构建“畅、安、智、享”的农村公路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今年通过部里验收。在全省创新率先出台四好农村路绩效管理办法,保证四好农村路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五)公交服务抓提质

继续做好公交与S1的对接工作,优化和新增公交线路10条,置换更新城市公交线路33辆。适当优化二级公交,重点发展三级公交(镇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进一步优化城市、城乡公交的考核机制,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加强公交候车亭、公交站场、电子站牌建设,方便市民出行换乘。

(六)路域环境抓优化

根据台州市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公路路况提质升级攻坚行动,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的要求,实现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及路况指标明显提升。计划投资10952万元,主要通过路面大中修、白改黑、桥面预防性等方案提升公路等级,完成国道11.933公里、省道6.761公里的大中修;计划投资1335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涉及5条县道;计划投资400万元,完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程,省、市、县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整治工程;计划投资550万元,完成标志标线工程。全面加强公路养护巡查,以养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抓手,提升养护质量,改善公路路容路貌。

(七)数字交通抓升级

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架构,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开发和智能应用,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以四好农村路管养为基础优化巡查监督、养护考核、动态巡查、路长制等相关模块。创新建设重点工程大额资金交易数字化监管平台。切实提高“浙运安”“浙里畅行”两个省统建系统的运用效能。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四化建设,强化数字赋能,争创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建设项目。

(八)驾培维修抓提升

一是提升驾培维修行业品质。继续推进智能化技术在驾培行业中的应用深化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高维修企业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和维修效率,进一步提升维修服务品质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严格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优化M站规划布局。开展机动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工作,提升服务质量。二是持续提升出租车服务。通过实施《巡游出租车企业星级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做好新能源出租车推广应用工作,计划更新约150辆。

(九)行业企业抓培育

法治护航交通运输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减负助企专项行动,压缩交通运输涉企服务事项时限,继续推行维修企业承诺备案制度。推行柔性执法,实施“轻违轻罚”“首违不罚”制度。深化“舒幼民工作室”“温小交学法”交通法治品牌,开展“普法进企业”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护航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重视交通行业骨干企业培育,扶持交通运输、建设施工、设计咨询、驾培维修、公共交通、质监质检、工程配套等全链条交通企业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