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共同富裕示范区 > 政策速递

2023年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3-02-22 14:30 信息来源:市发改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个五年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工作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深化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建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战略地位,为建设“两城两湖”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两个先行”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立足社会所需、人民所盼、温岭所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缩小“三大差距”为目标导向,全力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社会保障公平公正、社会结构均衡协调、社会单元共建共治,逐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水平,着力开创民生优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谋划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优质化、均等化发展。

1.落实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行动。根据省级、台州市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按要求达标落实99项标准。结合温岭实际,探索出台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可及度,按要求建设公共服务15分钟品质生活圈。

2.实施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化发展行动。一是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浙江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建设,以托幼一体化为导向,加大对托育服务行业扶持力度,推动托育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深化教育提质行动。着力推进城乡校网布局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打造高质量教共体,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提质扩量,实施“尖峰质量工程”,加快形成不同梯队高中“特色办学,错位发展”的办学格局,推动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三是着力打造健康温岭县域示范区。高水平实施县级强院工程,加快“一院三中心”项目建设。坚持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补齐农村医防短板。优化“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供高质量一体化全周期健康服务。四是提质增效养老服务水平。完成省、市、县三级养老民生实事,出台《温岭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2022-2035)》,新建6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5家镇级康养联合体,建立长效的康养联合合作机制。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行动,开展全市养老机构和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阳光厨房”提升行动,力争实现老年助餐网络全覆盖。五是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倾力打造品质文化生活圈。大力打造各类文化平台载体,推进全域“融入式”青年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以“两城两湖”战略为引领,谋划文旅招商项目,重构集产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温岭“大旅游”目的地产品。

3.实施公共服务改革提升行动。一是抓好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继续关注推进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浙里公共服务在线等省级“五个一批”应用建设的宣传推广和省级重大应用的落地情况,持续提升相关应用贯通率和活跃度。聚力工伤保险零跑腿,持续迭代升级工伤全链条驾驶舱和工伤“一件事”应用场景。2023年力争注册用户1.8万人,线上经办率90%以上,工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11‰以下。二是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强化多元联动,注重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关系,引导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等积极参与。找准改革切口,深化就业帮扶“幸福岗位”、工伤全链条服务“一件事”等一批“牵肠挂肚”改革项目,打好“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组合拳,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抬升民生兜底水平

突出社会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网。

1.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一是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新体系。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和法定人员全覆盖,有效加强企业“全员参保、如实缴费”主体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群众参保缴费维权意识。二是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健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按照国家部署合理调整养老金,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努力让更多人共享社保发展成果。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应保尽保”,智配直享确保城乡居民困难群体政府代缴政策全覆盖。三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力促医保服务效能迈出新步伐。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四重综合保障功能、梯次减负功能,积极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抓好参保扩面工作,提高全市户籍参保率。四是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实现主动发现、精准识别、梯次减负、保障兜底闭环管理,巩固医疗救助参保资助和待遇落实“两个百分百”,确保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85%以上、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率控制在15%以内、高额医疗费用动态清零化解率达到100%。五是发展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力推广“台州利民保”,督促承保公司不断完善赔付方案,落实好赔付责任,提高受惠覆盖面和赔付率。确保2023年投保率达40%以上、资金赔付率达75以上。六是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公租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持续实现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康和佳园二期,规范运营管理公租房、人才公寓,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动城镇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2.聚力推动社会救助立体精准。一是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完善全面覆盖、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促进《关于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温岭市困难群众扶持性岗位(幸福岗位)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实落地。推进低保低边提标扩面、特困人员供养城乡统筹、临时救助精准响应,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二是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探访关爱机制等机制。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治理,依托家境调查制度,对全市困难对象开展复核调查,及时清退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实现动态管理、精准救助;依托“幸福码”和“益童护”等相关应用,深入开展入户调查,及时跟进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率、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和线上入户调查率。三是加快发展慈善事业优质可感。继续实施多元化救助方式,多渠道开展慈善募捐工作,聚焦“一老一小”,大力推进“慈善助学·夏日圆梦”“青苗关爱”“大爱无尘”等慈善项目,提高慈善款物收入,力争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创新发展慈善信托,提升慈善资金“造血”功能。推进慈善实体建设,积极推动省、市两级造血型慈善扶贫基地建设,力争更多企业参与慈善事业中来。

3.聚焦提升优抚安置保障能力。一是持续营造拥军优抚社会氛围。深入持续开展“关爱功臣、永葆光荣”活动、组织开展“春节”、“八一”拥军和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等活动。二是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就业服务保障。做好军转安置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择岗安置工作,落实好2023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推动有就业意愿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三是精准落实优抚褒扬政策。及时准确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资金,完善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四是持续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镇村服务站硬件设施建设,拓展关爱尊崇、走访慰问、常态化帮扶等服务内容,动态掌握退役军人档案信息,为困难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帮扶援助。

(三)加快社会结构重塑,提升协调发展能级

坚持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和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的主攻方向,率先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方式,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

1.聚力缩小地区差距。一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推进“岭”商回归,深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大项目招引、双招双引力度,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加大企业主体培育,坚定不移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纵深推进“三个100”工程。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建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服务链,加快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引育集聚,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实现工业强市向 2000 亿奋进。积极发展电商直播等新模式新业态,争创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三是全面深化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拓展产业项目合作,重点在高端装备、文化旅游、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加强项目对接。加快推进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共建,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拓展消费帮扶合作,大力帮扶结对地区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农产品提升质量、提高产量、扩大销量。拓展劳务协作渠道,积极搭建劳务协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空缺岗位和求职人员的供需实时对接。拓展社会事业合作,在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对接活动,推动实现各类资源共享。

2.聚力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推动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系统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农业标准地改革等系列组合拳,持续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抓好强村公司、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活宜居水平。二是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构建“1+X+Y”村庄规划布局,以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9个省级全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重点,以项目化推进百村全域整治工作为抓手,紧盯“以全域引领空间重塑,实现乡村共富”的目标,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农业向连片集中、村庄向集镇集合、居住向社区集聚。计划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000亩,垦造耕地2000亩。三是实施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工程。深化细化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省里制定出台《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工程(2023-2027年)》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做好我市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典型项目的谋划和上报。聚焦我市产业平台、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围绕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四大领域,推进市域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实施项目50个左右,完成投资23亿元以上。四是深化交通畅行网络建设。聚焦“两城畅联、交通提速、路轨协同”,大力实施道路快速化、高架化、“黑色化”改造,高标准构建“五纵五横三环”全市域快速交通圈,深化农村物流客货邮融合改革,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打造市域15分钟交通圈。

3.聚力缩小收入差距。一是推进“扩中”“提低”行动。深化技术工人扩中试点建设,聚焦机制创优,力争形成“技术工人培养+技能等级认定+技能薪酬挂钩”螺旋式技术工人职业成长机制,构建职技融通机制创新体系,建立以技能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加构建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慈善体系,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二是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同联动,协同推进幸福岗位和虚拟岗位开发建设,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三是开展共富型统计监测体系改革。深化省级试点建设,迭代完善共同富裕监测指标体系,建成“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基础数据库,精准识别和摸清扩中提低重点对象底数,加快推进统计监测体系由“发展型”向“共富型”跃升。四是深化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迭代优化工坊规范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工坊市场化运营模式,计划今年创建共富工坊50家,持续推进特色工坊建设。

(四)优化社会单元建设,构建品质生活新城

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抓好现代社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扩面提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高地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

1深化未来社区建设。一是推进未来社区全域落地。制定未来社区创建三年计划,今年计划申报创建未来社区3个,创建数量累计达9个,创建覆盖率达25%。加快未来社区建设进度,完成锦园、锦屏、湖心、湖畔四个旧改类未来社区建设,继续推进西子未来社区建设。二是开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根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评估情况,结合城镇社区建设规划和未来社区创建计划,实施一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

2.深化未来乡村创建。一是推进未来乡村提质扩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建设第三批省“未来乡村”3个,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二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完善公共服务、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优化提升精品路线沿线景观。全域实施“城村两改”,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发展打开新空间,撬动起全域“共富路”。实施老汽船埠头风貌修复,留住城市记忆。深入推进“拆围透绿”、杆线序化、绿道建设,改善乡村品质,丰满城乡形象。

3.深化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一是深化“千万工程”,加强乡村风貌管控、美丽庭院建设,创建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2个、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二是加强数字化支撑,集成贯通“浙里未来社区在线”、“浙里未来乡村在线”、城乡风貌建设管理系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社会建设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真正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到社会建设实践中,确保社会建设政治方向正确。切实履行好统筹抓总职责,牵头各单位加强统筹推进,清单化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建设领域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事项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多跨事项、单个领域的重大事项、“没人管”的薄弱事项,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完善推进机制

建立会议推进机制,通过年度社会建设工作会议、社建委例会,结合共同富裕先行市工作会议等形式,及时研究和部署社会建设重点工作、重大改革。加强与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联动,突出改革味、推广性,加强社会建设领域试点建设。及时总结社会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通过工作简报、最佳实践评选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切实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三)加强评估评价

开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满意度“四感”监测,切实找准工作差距和短板问题。把任务推进、试点探索、总结推广等工作成效,通过工作例会等形式进行晾晒通报,推动争先创优。根据工作任务推进情况及时开展自查评估,根据上级督察要求落实整改,并将工作推进情况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