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9000/2023-1013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政办发〔2023〕22号
- 成文日期:
- 2023-10-27
- 发布单位:
- 市府办
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在温垂直管理各单位: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2〕30号)、《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台政办发〔2023〕1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我市“两城两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温岭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温岭经济发展、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气象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气象现代化水平,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气象社会治理能力达到台州先进水平,基本完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到2035年,气象监测更加精密,预报预警更加精准,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气象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升气象精密监测和精准预报能力。加密升级气象灾害易发高发区气象监测站网,新增一套车载应急气象监测装备,弥补地面重点区域观测短板和盲区。加快推进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项目建设,完成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气溶胶雷达、激光测风雷达、毫米波云雷达等5部廓线观测设施全覆盖,实现综合要素廓线遥感探测和天气雷达协同观测。建成气象装备维护维修实训室,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维保障水平。重点推进气象站点、雷达、卫星等多源观测数据融合的短时临近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提升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精准预报能力。升级数字化业务系统,提高预报预警能力,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推广基于位置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靶向推送技术应用,实现气象灾害预警向敏感地区、行业、人群用户的靶向发布和传播。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防范化解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能力。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属地为主,明确镇(街道)、村(社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完善重大气象灾害叫应服务,落实极端天气“五停”“五断”工作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及评估,构建适应辖区气象灾害特点的应急处置模式,提升气象灾害预警自主响应处置能力。建立多部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规范化、梯次化工作流程,强化应急广播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推进应急广播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融合,形成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健全防雷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清单,规范管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建立面向基层干部常态化、全覆盖的气象防灾减灾培训体系,完善现代气象科普宣传体系,着力提升公众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推动气象元素融入未来乡村、美丽乡村等乡村振兴项目。加密建设农业小气候站网,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联合预警能力。依托水产养殖气象服务联盟和枇杷、葡萄等优势农产品气象服务,开展指标共建、技术共享、个性服务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社会化作业试点工作建设,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地面火箭作业点,更新升级现代化人影作业装备,开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培育专业化、社会化人影作业队伍,满足温岭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改善生态等服务需求。
(四)实施“气象+蓝色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海洋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争取成立台州市级海洋气象台,发展海洋气象研究型业务,开发海洋精细气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开展近海海雾精细化探测,做到海雾监测港口航道全覆盖,提高渔场渔区风雨网格预报和风险评估能力,为海上渔业安全生产提供专业优质的气象保障。配合台州市气象局扩大与国内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涉海领域业务合作,联合开展台风预报预警科研和外场观测科学试验,提升台风全过程影响预报预测能力。
(五)实施“气象+绿色发展”战略,强化美丽温岭建设气象支撑能力。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网,升级改造大气成分站。挖掘温岭气候资源潜力,研发云海、日出、朝晚霞、星空等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积极开展特色乡村生态气候资源评估,争创“气候康养乡村”“避暑气候胜地”等省级气候标志,打通气候生态价值转化通道。提高清新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气象保障能力,加强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气象支撑能力建设。
(六)推进气象科研创新,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强气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健全气象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完善“传帮带”、交流学习等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气象创新团队建设。建立气象科技项目长期支持机制,支持开展气象科技攻关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提高气象科技创新成果所占的比重。支持将气象人才纳入本地人才认定范围,同等享受相关人才政策。落实研究型业务创新体系建设要求,聚焦台风、暴雨、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条件和机理,结合历史个例数据开展本地化分析研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碰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统筹好中央和地方资金,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做好资金保障。加强气象事业发展的规划、用地及人员编制等要素保障,落实好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强法治保障。加强气象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加强防雷、升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联合监管。健全气象标准体系,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
附件:温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2023—2025年措施任务清单
附件
温岭市气象高质量发展2023—2025年
措施任务清单
序号 | 任务内容 | 单位 | 数量 |
一 | 地面气象监测站网 | ||
1 | 自动气象站加密建设 | 套 | 9 |
2 | 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 | 个 | 29 |
3 | 车载应急气象监测装备 | 套 | 1 |
4 | 能见度仪升级 | 个 | 4 |
5 | 海雾综合观测站 | 个 | 1 |
二 | 高空垂直探测 | ||
6 | 对流层风廓线雷达 | 部 | 1 |
7 | 微波辐射计 | 部 | 1 |
8 | 激光气溶胶雷达 | 部 | 1 |
9 | 激光测风雷达 | 部 | 1 |
10 | 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 | 部 | 1 |
三 | 生态和人工影响天气 | ||
11 | 大气成分观测系统换新 | 套 | 1 |
12 | 标准化地面火箭作业点新建 | 个 | 1 |
13 | 标准化地面火箭作业点改造 | 个 | 3 |
14 | 升级现代化人影作业装备 | 套 | 2 |
15 |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 | 套 | 1 |
四 | 业务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 ||
16 | 海洋精细气象服务平台 | 套 | 1 |
17 | 气象装备维护维修实训室 | 个 | 1 |
18 | 海洋站北斗通讯终端 | 个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