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温岭摘铜

发布日期:2023-12-27 16:26 作者:赵云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浏览次数:

日前,我市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铜牌。这不仅为我市添了一张国家级新名片,也表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得到“国家级认证”。近日,市农水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进质量兴农情况。

我市从2021年开始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整体形势稳定向好。

全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市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211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已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管理,391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基地建设,蔬菜、水果、鲜禽蛋等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比率100%。

三年来,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具“浙农码”和“承诺达标合格证”证码合一的标签63.56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1.3万吨,初步实现农产品生产、购销、储存、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也非常重要。我市严格实行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实施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有效保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

目前,全市131家农资店已全面备案并配置身份证刷脸设备。“农户第一次购买农药,刷脸,输入身份证信息建立个人生产信息,并进行实名认证。再次购买时,只需要刷脸识别,农资销售平台就会显示农户历史购买信息,还会根据登记的生产面积,提示种植作物化肥超量预警,确保农资产品的使用安全。”市农水局相关负责人称。

“砺剑护农”,案件查处率100%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我市深入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整治、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多次开展联合执法,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案件查处率均达100%。

在农业投入品环节,我市持续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高压整治生产销售假劣农资、无证经营农药兽药、网络销售假劣农兽药等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共取缔无证经营单位7个,查办农兽药违法案件52件,罚没款15.9万元,移送公安部门2件。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我市以“三品一标”基地为重点,每季度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三年来,已完成基地农产品质量抽检6300多批次,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启动“检打联动”程序开展追踪溯源,涉及刑事案件的,一律移交公安部门,查办农产品质量案件14件,其中移送公安部门3件。

在动物屠宰检疫环节,我市开展了屠宰“零点”执法和“端窝”等集中执法行动。三年来,对温岭市肉联厂、私屠滥宰举报点开展执法检查82家次,屠宰检疫生猪67.6万头,瘦肉精抽检912批次,对病害猪、病害肉产品无害化处理2577头及34.2万公斤,查处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案件12件,罚没款7.99万元,查处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案件1件,涉案金额8万多元,已移送公安部门。

风险监测,环境提升看得见

目前,全市16个镇农产品检测室、36个市场检测室和11个生产主体检测室,均配备了农药速测仪、电脑、合格证打印机等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检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了检测数据实时上报和网上监控。

每年,农水部门均制定详细检测计划,按照季节时令确定主要监测农产品,确保上市前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抽样检查工作覆盖所有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三年来,共开展农产品速测17万余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0.63万批次。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市还不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全市化肥年使用量实现连续10年负增长,肥料利用率和技术覆盖率持续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100%,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超95%。目前,全市有绿色农产品基地2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4个、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14.9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