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公安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治安管理

温岭反诈地图第11期(11.27-12.3),请查收!

发布日期:2023-12-26 09:00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浏览次数:
分享:

一周发案形势

本周全市共发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9起,诈骗类型排列前三的分别是:购物消费类诈骗16起(占比32.65%),刷单类诈骗14起(占比28.57%),信贷理财类诈骗6起(占比12.24%)。

本周典型案例警示

近期以“百万保障”为名的诈骗又卷土重来,此类案件单案案损大,且最近又有蔓延趋势,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01案例一2023年11月27日22时许,小昕(化名)接到谎称是腾讯后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她之前办理的“百万保障”保险当晚过后就要开始收费。小昕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说的下载了“微会议”app,并在屏幕共享的情况下输入了银行卡账号及登录密码、取款密码和身份证信息。之后,小昕的手机便收到了两条银行账户被转账的信息,她这才发觉被骗,共损失近15万元。

02案例二2023年11月27日21时许,小玲(化名)接到一通电话,询问她是否开启了“百万保障”保险,对方称免费活动快要结束了,接下来便要开始收费。小玲听后信以为真,随后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共计被骗4.7万元。

典型案例分析

1、冒充客服人员来电。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并致电,谎称是“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微信客服或银行、保险工作人员,以受害人购买商品时点击了“百万保障”功能需要取消或者已到期需要续保等为由,引导受害人点开“百万保障”页面。2、引发受害人恐慌情绪。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每月要扣费数百至数千元,引发受害人恐慌。

3、诱导下载手机屏幕共享软件。骗子告诉受害人,可以将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的存款转出,避免微信、支付宝扣款,同时引导受害人下载“ZOOM”、“微会议”等APP软件。4、窃取信息,转走钱款。利用受害人下载的软件,诱骗受害人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卡中资金转走。

“百万保障”是什么

微信支付“百万保障”由财付通与中国人保财险PICC联合承保,用于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此项保障完全免费,只要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期间,发生微信支付账户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均可申请赔付,每年申请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只要用户还在使用微信支付,就能够享受微信支付“百万保障”,此项保障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警方提醒

1、要核实身份。接到自称“客服”来电,别轻信,应在相关平台官方网站查询或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

2、要拒绝透露个人信息。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3、不加好友不开视频。“客服人员”如果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要求加入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屏幕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4、谨慎转账。如对方要求转账,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