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0891/2023-10009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农水〔2023〕347号
- 成文日期:
- 2023-10-27
- 发布单位:
-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关于印发《温岭市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水务集团:
为加快推进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全面增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51号)特制定《温岭市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实施方案》,报温岭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温政函【2023】156号),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温岭市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3年10月27日
温岭市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和水资源分布
1.1.1地理位置
温岭市是浙江省台州市所辖县级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频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09′50″~121°44′00″,北纬28°12′45″~28°32′02″。
1.1.2地形地貌
温岭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入东海,西部和西南部多为绵延起伏的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局部间有陆域残丘。地貌单元众多,有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岛屿、港口等,以平原为主。“四山一水五分田”是温岭市地貌的基本特征。
1.1.3水文气象
温岭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沛,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有大风日数136天,其中因热带风暴和台风入侵造成的大风约占80%;年平均气温17.3℃,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61.1小时,平均蒸发量1270.2mm,平均辐射总量为104.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649.6mm,平均降水日为169天,全年3-6月和8-9月为两个明显的雨期,降雨量的分布特点与地形结构相吻合,西北部大于东南部,山区大于平原。最大降水量是温岭站1990年2514.9mm,最小年降水量是1986年松门站观测到的853.4mm,极值比为2.95.温岭市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干旱和洪涝,夏秋两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无雨易造成干旱,历史上的旱期长则5个月,短则1个月;洪涝则主要为梅雨和台风雨造成。
1.1.4河流水系
温岭市境内主要水系为金清水系,其次有西南部若干独立水系。金清水系干流发源于温黄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东行至大溪出谷入平原,经麻车桥、新金清闸流至金清新闸剑门入东海,全长50.8km。金清水系流域面积1172.58km2,温岭境内693.05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9.1%,其主要河道有:金清港、东月河、木城河、箬松河等。团结水系干支河道纵横,共计长度49km,主要河道有:团结塘中心河、场西河、场东河。松南水系主要河道有:超英河、解放河。其他独立水系有桐岭水库灌区水系、横山溪水系、坞根水系、沙山水系和青江水系。桐岭水库灌区水系流域面积22.17km2,主要河道有:大闾河、半途河、国庆塘河、岙环西片河。横山溪水系流域面积33.01km2,主要河道有:黄湾塘内河、殿嘴头塘内河。坞根水系流域面积24.5km2,主要河道有:坞根塘河、八一塘河。沙山水系包括沙山塘水系诸河道和沙山塘的关塘河。青江水系流域面积46.53km2,主要河道有:洞后河、七一塘河、青江塘河和跃进塘河。
温岭市现有河流1745条,其中平原河流1690条,山区性河流55条;长度1773.7km,其中平原河流1685.6km,山区性河流88.1km。温岭市河网密度1.86km/km2。
1.1.5水文水资源
温岭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146亿m³。地表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最大径流量为最小径流量的3-4倍。年内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量的60%-75%。从地域上看,山区径流量大于平原区,西南部大于东部沿海。
1.2全县城乡供水基本情况
温岭市现状供水系统主要有供水水源工程、供水水厂、市域配水系统组成。现状除泽国镇独立供水外(泽国自来水有限公司),中心城区及其他镇街道基本形成市域供水一体化格局,部分农村自供水。温岭市七普常住人口1416199人,城镇市政管网供水人口1374373人,农村单村(联村)供水站供水人口41826人。
1.2.1水源工程
温岭市城乡公共供水水源主要包括湖漫水库、太湖水库、桐岭水库、花芯水库、白龙潭水库等5座境内水库以及长潭引水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等4个域外引水工程以及农村独立供水水源若干。
(1)水库工程
温岭市水库工程主要有湖漫水库、太湖水库、桐岭水库、花芯水库、白龙潭水库等5座水库,总库容为6946万m³,水库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温岭市主要供水水库特征参数表
水库名称 | 所在地 | 集雨面积(km2) | 总库容(万m³) | 正常库容(万m³) | 兴利库容(万m³) |
湖漫水库 | 城东街道、城南镇、石桥头镇 | 31.39 | 3529 | 2671 | 2367 |
太湖水库 | 大溪镇 | 25.0 | 2438 | 1769 | 1664 |
花芯水库 | 箬横镇 | 4.2 | 508 | 415 | 411 |
白龙潭水库 | 箬横镇 | 1.7 | 160 | 137 | 133 |
桐岭水库 | 城南镇 | 5.8 | 401 | 327 | 286 |
合计 | 68.09 | 6946 | 5319 | 4861 |
(2)长潭引水工程
长潭引水一期工程(黄椒温联合供水工程)于1993年9月动工,1995年10月建成通水,引水规模28万吨/日,日供水量温岭市泽国镇2万吨。
长潭引水二期工程于2003年1月动工,2008年3月温岭段管线建成通水,日供水量温岭市横峰加压泵站11万吨,泽国镇4万吨。
长潭引水三、四期工程于2022年7月通水投运,温岭市引水规模分别为10万吨/日、5万吨/日。
1.2.1供水工程
(1)城镇供水工程
温岭市现状城乡供水工程主要分为水厂及泵站两类,包括山下金水厂、大溪水厂、箬横水厂(白峰山水厂)、城南水厂、坞根水厂、白岩水厂、泽国新水厂以及横峰加压本站、滨海加压泵站,供水人口1374373人。各水厂和泵站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温岭市主要供水工程表
供水工程名称 | 设计供水规模(万t/d) |
山下金水厂 | 8.0 |
大溪水厂 | 10.0 |
箬横水厂(白峰山水厂) | 0.9 |
城南水厂 | 1.3 |
坞根水厂 | 0.5 |
白岩水厂 | 0.36 |
泽国新水厂 | 4.0 |
横峰加压泵站 | 11.0 |
滨海加压泵站 | 10.0 |
(2)农村供水工程
温岭市农村供水工程主要包括联村供水站和单村供水站两类,联村供水站1座,单村供水站36座,均配备一体化净水设备以及消毒设施,供水人口41826人(表3)。
表3 温岭市农村供水工程
序号 | 供水站名称 | 位置 | 设计供水规模(t/d) | 供水人口 |
1 | 后里水厂(联村) | 城南镇后里村 | 900.0 | 4653 |
2 | 大溪岙村供水站 | 大溪镇镇西村(原大溪岙村) | 150.0 | 1250 |
3 | 东里村供水站 | 坞根镇花溪村(原东里村) | 180.0 | 619 |
4 | 西岙咀村供水站 | 城东街道石仓下村(原西岙咀村) | 110.0 | 438 |
5 | 彭家村供水站 | 城南镇彭家村 | 300.0 | 1823 |
6 | 联海村供水站 | 滨海镇联海村 | 180.0 | 1247 |
7 | 上毛坦村供水站 | 大溪镇毛坦村(原上毛坦村) | 160.0 | 507 |
8 | 山园村供水站 | 新河镇山园村 | 160.0 | 852 |
9 | 坎头村供水站 | 大溪镇方山村(原坎头村) | 300.0 | 900 |
10 | 滥田湖村供水站 | 大溪镇滥田湖村 | 150.0 | 483 |
11 | 上洋村供水站 | 大溪镇方山村(原上洋村) | 160.0 | 900 |
12 | 沿坑村供水站 | 城南镇龙潭村(原沿坑村) | 180.0 | 955 |
13 | 水坦村供水站 | 大溪镇南嵩岩村 (原水坦村) | 160.0 | 1584 |
14 | 下廊桥村供水站 | 大溪镇桃夏村 (原下廊桥村) | 180.0 | 966 |
15 | 上桥头村供水站 | 新河镇上桥头村 | 180.0 | 1304 |
16 | 姆坑村供水站 | 温峤镇金溪村 (原姆坑村) | 180.0 | 1458 |
17 | 大田村供水站 | 城南镇大田村 | 180.0 | 729 |
18 | 林家村供水站 | 城东街道萧南村 (原林家村) | 160.0 | 710 |
19 | 小塘村供水站 | 大溪镇双塘村 (原小塘村) | 350.0 | 1300 |
20 | 毛竹下供水站 | 毛竹下村 | 180.0 | 970 |
21 | 前溪村供水站 | 大溪镇南嵩岩村 (原前溪村) | 190.0 | 986 |
22 | 峨嵋山村供水站 | 温峤镇峨嵋山村 | 120.0 | 136 |
23 | 翁岙村供水站 | 大溪镇翁岙村 | 300.0 | 2230 |
24 | 坑潘村供水站 | 坞根镇花溪村 (原坑潘村) | 180.0 | 500 |
25 | 西山村供水站 | 城南镇西山村 | 180.0 | 1060 |
26 | 银河村供水站 | 大溪镇镇西村 (原银河村) | 160.0 | 800 |
27 | 三宅村供水站 | 城南镇三宅村 | 200.0 | 510 |
28 | 双溪村供水站 | 大溪镇双溪村 (原小溪村) | 150.0 | 3019 |
29 | 花金村供水站 | 大溪镇镇西村 (原花金村) | 180.0 | 1241 |
30 | 下毛坦村供水站 | 大溪镇毛坦村 (原下毛坦村) | 160.0 | 600 |
31 | 塘头村供水站 | 大溪镇双塘村 (原塘头村) | 350.0 | 1431 |
32 | 流庆村供水站 | 大溪镇流庆村 | 150.0 | 1203 |
33 | 屏上村供水站 | 新河镇屏上村 | 160.0 | 1027 |
34 | 白溪村供水站 | 城南镇双联村 (原白溪村) | 180.0 | 923 |
35 | 岗上村供水站 | 大溪镇岗上村 | 180.0 | 909 |
36 | 兆岙村供水站 | 大溪镇方山村 (原兆岙村) | 160.0 | 900 |
37 | 沌头村供水站 | 城南镇沌头村 | 150.0 | 703 |
1.3农村供水现状
2018年温岭市紧紧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及市域供水规划等建设要求,完成供水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市政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建设,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温岭市七普常住人口1416199人,中心城区包括五个街道供水人口423349人,农村供水人口992850人,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95.7%。
1.3.1水源保护
(1)水源保护,2022年温岭市农水局和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发文《关于复核命名温岭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全市42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纳入规范保护,日供水2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实现“五有四无”规范化管护:即“有取水许可、有划定水源保护范围、有水源保护警示标志牌、有落实专人定时巡查(有视频监控系统)、有定期水质取样检测”、水源地保护范围内“无污水直排、无有害垃圾堆放、无简易旱厕、无畜禽养殖及鼠患”,规范化管护合格率达到100%。日供水200吨以下,纳入村规民约,完善物理隔离,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1.3.2水厂建设
2018年以来,完成大溪水厂迁扩建工程和滨海加压泵站2个重点项目建设,东部以及供水区域水压得到明显改善。完成29农村供水站提标建设,配齐一体化净水设备以及消毒设施,2022年完成全市供水站数字化改造,实现水质水量监测数字化100%覆盖。
1.3.3管网建设
(1)围绕供水一级管网“镇镇通”工作目标,建成大溪水厂出厂水管线,大溪至城区供水连接管线,滨海加压泵站至东部新区连接管线、横峰大道供水管线、万昌路供水管线、山下金至城南供水管线、滨海至箬横供水管线等管网工程,形成“一环五线”的一级输水管网系统,全面实现全市长潭引水、湖漫水库、太湖水库等多水源闭环联网联供新格局。
(2)深入实施城镇二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切实解决镇级管网严重老化、漏损率高、管径偏小、水压偏低等问题。进一步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压力,确保供水能力。
(3)推进村级三级管网“一户一表”改造,2018年以来全市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40余个村,实现水质提升、降低漏损、抄表到户等工作目标。投资1000余万元,石塘镇海岛村隔海村实现市政供水。
1.3.4单村(联村)农村供水站管理
我市在台州市内率先建立农村饮用水工程县级统管制度,委托市水务集团对全市37个农村供水站实行设备运行、净化处理、水质检测等方面的专业化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落实统管人员10名,实现水质“每日自检、每月送检、每季抽检”。
同时,我市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实行统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直接挂钩,确保统管服务的长效运行。自2019年9月实行统管以来,农村供水站运行管理情况明显改善,供水站出厂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较实施统管前大幅提高,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此外,我市还建立完善了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制定及收缴制度。出台《关于温岭市农村饮用水价格管理的意见通知》,明确供水价格制定标准。
二、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2.1面临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统筹研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通知》,强调要强化农村供水水质保障,要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工程短板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大农村供水工作监督和考核力度,多渠道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自2003年起先后实施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经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惠及全省3200万农村人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全力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城乡供水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王浩省长亲自接访群众饮水问题,提出“2025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供水单村水站提升改造”的指示要求。
2.2存在问题
(1)单村(联村)农村供水站目前制水工艺无法满足新要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中删除了2006版标准中针对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中14项指标采取的暂时性放宽的过渡性要求(表4),这也反映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不断提升改善。遵循“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原则,统筹考虑现阶段我国城乡饮用水水质状况,体现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要求的一致性。
目前全市37座农村供水工程,36座采用一体化净化设备,1座采用膜处理设备,根据县级统管单位水质检测统计,供水站在浊度这项指标存在不稳定,原国标浊度为3NTU(水源于净水技术限制时为5NTU),新国标为1NTU(水源于净水技术限制时为3NTU)。
|
|
表4 GB5749-2006 14项指标
(2)村一级作为供水站管护主体主体责任需继续深化
温岭市出台了《温岭市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温岭市农村饮用水工程县级统管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镇(街道)对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农村饮水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农村饮用水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目前我市实行县级统管,统管单位主要针对供水厂区制水管理,各村级供水站的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在落实村级水管员和管理经费,建立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水源保护、工程运行管理、水费收缴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37个供水站涉及7个镇(街道),目前仅大溪镇发布了《大溪镇村级供水站长效管理资金补助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村内水管员的管理考核目标,以及农饮水工作成效纳入村干部的三同考核。
三、总体要求
3.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坚持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面加强农村单村水站建设,健全优化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打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为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贡献力量。
3.2实施原则
(一)政府主导,落实责任。农村饮用水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落实管护主体第一责任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细化“一站一策”,精准施策,促进农村供水站提升改造落实落细,能扩则扩、能并则并,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
(三)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温岭市供水公司作为农饮水县级统管单位,统一实施供水站提升改造,统一运行管理。
3.3建设年限
建设基准年:2022年
建设水平年:2025年
3.4总体目标
到2025年,温岭市单村水站建设达标率达到100%,标准化管理达标率90%以上,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水源保护范围全面明确,单村水站水质监测覆盖范围达到20%以上,高标准建设农村供水水站,高质量形成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高水平实现“城乡同质饮水”(表5)。
表5 温岭市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建设主要指标表
序号 | 指标 | 2025目标 |
1 | 单村水站建设达标率 | 100% |
2 | 标准化管理达标率 | 90%以上 |
3 | 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 | 95%以上 |
4 | 水源保护范围 | 全面明确 |
5 | 单村水站水质监测覆盖率 | 20%以上 |
四、建设任务及投资
温岭市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温岭市七普常住人口1416199人,城镇供水管网覆盖全市供水人口1374373人,37个农村供水站供水人口41826人。
2023年-2025年,农村单村(联村)供水站提升改造主要涉及35个单村供水站以及1个联村供水站(表6),涉及提升供水人口40579人,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2023年安排预算资金500万元(其中省级切块资金400万元),2024年安排预算资金700万元,由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作为供水站提升改造实施主体。1个供水站于2023年完成膜处理改造本次不再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提升改造内容为:增设膜处理净水设备。改造完成后,原有一体化设备作为预处理设备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后在接入膜处理设备进行二次处理。
表6 分年实施计划表
序号 | 市 | 县市区名称 | 水厂(站)名称 | 提升人口 | 水站类型 | 改造内容 | 总投资 | 预计开工时间 | 预计完工时间 |
1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大溪岙村供水站 | 125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500 | 2023 | 2024 |
2 | 台州市 | 温岭市 | 西岙咀村供水站 | 438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上毛坦村供水站 | 507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4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下廊桥村供水站 | 966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5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林家村供水站 | 71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6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小塘村供水站 | 13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7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毛竹下供水站 | 97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8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峨嵋山村供水站 | 136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9 | 台州市 | 温岭市 | 西山村供水站 | 106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0 | 台州市 | 温岭市 | 花金村供水站 | 1241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1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塘头村供水站 | 1431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2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流庆村供水站 | 1203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3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岗上村供水站 | 909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4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兆岙村供水站 | 9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5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后里水厂 | 4653 | 联村 | 膜深度处理 | 700 | 2024 | 2024 |
16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东里村供水站 | 619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7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山园村供水站 | 852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8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坎头村供水站 | 9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19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滥田湖村供水站 | 483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0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前溪村供水站 | 986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1 | 台州市 | 温岭市 | 翁岙村供水站 | 223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2 | 台州市 | 温岭市 | 银河村供水站 | 8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3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三宅村供水站 | 51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4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屏上村供水站 | 1027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5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彭家村供水站 | 1823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6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上洋村供水站 | 9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7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沿坑村供水站 | 955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8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水坦村供水站 | 1584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29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上桥头村供水站 | 1304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0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姆坑村供水站 | 1458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1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大田村供水站 | 729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2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坑潘村供水站 | 5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3 | 台州市 | 温岭市 | 小溪村供水站 | 3019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4 | 台州市 | 温岭市 | 下毛坦村供水站 | 600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5 | 台州市 | 温岭市 | 白溪村供水站 | 923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36 | 台州市 | 温岭市 | 沌头村供水站 | 703 | 单村 | 膜深度处理 | |||
合计 | 40579 | 1200 | |||||||
其中:毛竹下、后里供水站未纳入省级任务列入市级任务 |
五、管理措施
5.1持续深化“三个责任”制度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责任,持续深化政府主体责任,主体责任到村,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是本村农饮水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镇(街道)将饮水安全纳入村干部任期相关考核,主要考核水费收缴、水资源管理、管网维护、供水站管理、应急保供等方面。
5.2持续推行县级统管制度。
落实县级统管制度,做好“传帮带”工作,提升统管人员业务能力,开展新设备新设施业务培训,完善供水保障措施,加强农村水管员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
5.3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各相关镇(街道)根据《温岭市农村饮用水工程县级统管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村级供水站长效管理考评制度。
5.4应急管理预案
按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六、保障措施
6.1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农水局设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牵头抓总,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该工作的领导。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多方筹资。要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省级资金补助,由市财政统筹保障。
(三)严格考核,压实责任。要把“供水站提升改造”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实事,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道)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层层落实考核机制,量化指标评定,定期督查通报,实行惩罚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报道供水站提升改造的重大意义和建设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饮用水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6.2明确部门责任
(一)农水部门为农村饮用水的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做好供水站改造提升和村级“一户一表”改造两项工作,包括水源工程建设、制水工艺完善、供水管网改造、村内管网和水表改造、水质提升等工作。
(二)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宣传工作。
(三)发改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项目的立项审批,便于进入水利管理业指标统计,并建立健全合理的农村水价机制,运用水价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四)财政部门负责做好供水站提升改造相关的资金保障。
(五)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优先保障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土地需求。
(六)农水、生态环境、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的保护和保护范围划定。
(七)水务集团为供水站提升改造实施主体,负责供水站建设管理及县级统管工作。
(八)生态环境、农水、住建、行政执法等部门负责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整治工作。
(九)农水、卫健部门协同设置农村水质监测点,卫健部门在农水部门配合下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和评价。
(十)统计部门负责将符合统计方法制度规定的农村饮水投资按行业分类纳入水利管理业的投资统计。
(十一)电力部门负责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办公室 2023年10月27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