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184G/2023-1004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19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302112号提案答复的函
童灵华委员:
你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我市虹吸产业城的建议》(第202302112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两城两湖”新格局,打造“两个先行”双引擎的要求,我局正在积极推动温岭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我市虹吸产业城建设。
一、积极谋划产业新格局,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是以擘画“两城两湖”新格局为蓝图,构建“强工兴市”战略新篇章。围绕“两城两湖”总体规划,布局“一带一区”科创走廊,九龙湖科创中心、龙门湖科创中心高起点谋划,编制完成了《温岭滨海新城产业一体化规划》、《温岭市新城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是以布局“精密制造城”新规划为核心,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新目标。为进一步提升温岭精密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谋深谋实发展路径,高水平建设“立足浙南、面向全国、服务全球”的精密制造标杆城市,我市编制《温岭市精密制造城建设规划》,规划期为2022—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到2025年,实现温岭精密制造城基本建设形成,泵与电机、汽摩配件、机床装备、激光电子四大精密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750亿元,其中规上产值突破1000亿元(当前规上产值为658亿元)。
三是以抢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新高地为动能,促动产业集群规模再上新台阶。今年,我市申报浙江制造”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并成功入选核心区。集群现共有机床工具企业1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63家,2022年实现规上产值107.3亿元,到2027年,实现集群规上企业数量达260家,营收达203亿元。
二、扎实推进项目招引落地,锚定“强工兴市”战略目标
一是谋划储备一批。温岭市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台州市临港产业带重大项目总表(2022-2030)》,其中,温岭东浦泵与机电智造园区、浙江森林联合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数码喷墨纸产业提升、温岭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技改等实施类项目12个,总投资374.5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52.32亿元;温岭海上风电、温岭箬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龙门湖科创带等谋划类项目10个,总投资810亿元。
二是积极落实一批。2023年,温岭市统筹布局、重点攻坚钱江摩托智造、省级高档数控机床创新中心等189个临港产业项目,力促尽早开工,推进投资进程。目前,已安排泵与电机、机床装备、激光电子、汽摩配等四大临港产业重点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288.9亿元,已开工建设35个。
三是加大招引一批。2022年,我市共招引亿元以上临港产业项目31个,开工亿元上精密制造业项目34个,招引项目总数和开工总数均排台州市第一。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464万美元,居台州市第二;全年招大引强综合排名台州市第二。2023年,我市制定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临港产业项目27个”的年度目标,目前,全市累计落地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累计开工亿元上制造业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669万美元。
三、持续优化审批流程,促进服务效能提质升级
一是组建“代办专员+助企专家”团队。我市以成功打造国家标准《投资项目建设审批代办服务规范》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选配市镇两级专职代办员35名、职能部门审批科长担任兼职代办员8名、优选81名中介技术人才组建中介助企专家库。2022年,市镇联动完成全程代办项目65个(投资额41亿元),其中标准地项目21个,平均28.5天办结,同比提速10%。
二是深化“标准模板+定制方案”服务。制定代办服务标准模板,全面优化代办服务流程6个环节的工作规范,设定代办办结率、信息公开透明度、投诉处理率、满意率4项量化指标,绘制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零地技改3类报批流程图,帮助业主、中介机构和代办员对号入座、快速掌握。2022年累计为42个项目定制报批方案,办结施工许可41个,平均提速10多天。如温岭市九天工具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机制砂项目,经代办比同类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
三是实行“简化流程+”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工业生产性建设项目的改革力度,借助“拿地即开工”、“标准地”改革、“极简审批”、人脸识别云审查、竣工联合验收、“竣工即投产”等措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有效缩减建设时间和建设成本,围绕企业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以服务效能高地打造投资营商的洼地。2022年共为市场主体登记免费帮代办4000多件,减负约110万元;参与完成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并联审批项目14个,平均3日办结,提速57%;参与完成竣工联合验收项目80个,平均2.5日完成验收,最快1日。
四、切实抓强人才建设工作,集聚科技创新发展队伍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引才模式,举办大学生就业公益性招聘会、百校引才招聘活动等各类线下招聘活动42场,达成引才意向3800余人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6期,推出“云上探厂·实景带岗”空中双选会、“屏屏招”活动等线上招聘活动16场,参与学生达90.56万人次。组织开展全国高校温岭行活动,黑龙江、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全国24所高校代表走进温岭,走访企业;打造企业与学生双向沟通的“直通车”,组织台州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学生来温开展了“激扬青春·筑梦台州” 青鸟入岭暑期实践之走访名企活动。
二是加大本地企业家培育力度。深化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采用长期系统培训、短期主题进修等方式,分层次、模块化、系统化开展企业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等本地人才教育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匠精神的本地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今年,拟筹备举办2023年全国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论坛;继续举办泵与电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活动周、童鞋高峰论坛、国际企业家论坛等各类专业论坛和技术交流活动,争取全年举办4场以上;计划安排培训经费200万元,用于对本地企业家开展重点班、瑞铃精益管理培训等。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温岭市“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温岭市“曙光匠才”评价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含金量较高的人才扶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温就业创业的可相应享受专项生活补贴、安家补贴、就业补助等各类津贴,经认定的“曙光匠才”可享受房票补助、生活津贴、医疗优待、人才公寓入住、子女入学以及健康体检等6方面政策待遇。2022年累计兑现各类大学生政策补贴1524人,总金额1277.38万元。评出的工业企业103位“曙光匠才”中,最高年薪80万元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一有企业持股;3位曙光匠才申请了人才公寓入住,5位曙光匠才子女实现了第一志愿入学,17位曙光匠才申请了房票补贴,1人享受了医疗补助,全部按照公务员标准安排每年一次健康体检。 四是加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依托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人才创业园、飞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打造高质量孵化空间,集聚高端人才,培育壮大优质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各类双创平台在孵台州“500精英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企业24家、初创企业23家,产业化落地飞地项目8个。
五、着力提升特色旅游景点,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品质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产业结构。我市已与国内文旅头部企业顶度集团签订全域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东部滨海旅游一体化规划正在编制中,规划重点围绕曙光新区、礁山港域、龙门湖科创园区、东海湾区四个特色功能片区,打造功能互补、融合共享的长三角滨海旅游度假首选地,重构集产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温岭“大旅游”目的地产品系统。今年重点推进曙光湾旅游综合体、石塘游客集散中心项目、金沙湾活力海岸项目。
二是整合全域资源,培育精品旅游项目。梳理全市文化、旅游和产业资源,深入挖掘石塘海韵、新河石韵、坞根彩韵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完成编制温岭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规划,其中包含谋划中的文旅体产业项目41项。 三是挖掘人文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业态。近几年,以创建A级景区村庄和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为抓手,已拨付5500多万元用于景区村庄创建工作,到目前共创建93家,其中3A级10家,已形成石塘石屋民宿体验、城南乡村田园、坞根红色研学、新河石文化等主题各异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块。
六、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宜业宜居工作环境
围绕“曙光首照·山海画卷”总体风貌定位,持续凸显温岭山水美城自然基底,推进道路风貌整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味;谋划实施城乡风貌样板区、现代化美丽城镇、未来社区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留住本地和吸引外地人才和劳动力资源。
感谢你你对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综合运行科 联系人:包 鋌
联系电话:80681685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〇二三年六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