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1-31 09:46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浏览次数:

今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干最好、当标杆、争第一”的要求,全面对标对表省、台州市决策部署,深入融合“两城两湖”战略格局,以“全域”系统治理为导向,以“三新”农村共富为载体,以“双强”现代农业为抓手,奋力推进温岭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极大成效荣获温岭市级机关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获评2022年度台州市级先进集体,所牵头的台州市级考核任务总分排名第一。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04亿元,同比增长4.65%,其中农牧业总产值43.88亿元,增速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79元,同比增长5.6%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农村工作

1.稳产保供能力迈上新台阶。扎紧“米袋子”,推进粮食生产降本增效行动,探索“抱团采购”,试点行动成功入2022年度台州市农业农村领域“揭榜挂帅”项目。深入开展“整县制”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建立市级以上示范方35个,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32万亩,总产量11.66万吨,其中早稻12.17万亩,占台州市40.8%。稳定“菜篮子”,蔬菜种植面积27.28万亩,确定保障型蔬菜基地7200亩,实现规模猪场保有量25家、生猪存栏7.96万头。强化农田管护,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67万亩。稳步开展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创建,打通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

2.农业“双强”行动取得新成就。以省全域宜机化改造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六合一”整体提升,打造县域宜机化改造样板。创建综合性“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完成4个全程机械化农机综合服务中心、6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强化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共开展水稻等各类试验106项,建设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3家,“双季稻钵苗机械摆栽技术”列入全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期间:成功入选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地区榜单,成功举办2022年全省春耕备耕暨送科技下乡启动仪式、省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培训会,温岭水稻科技小院入选全国科技小院,高峰牛保种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

3.美丽乡村建设开启新局面。深化垃圾、公厕、庭院三大革命,以红黑榜评比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塑造乡村振兴新场景。连续三年获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连续六年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优胜县。今年以来,创建各级垃圾分类示范村24个,省级星级公厕40座,建设美丽庭院6000多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100%。全面落实星级创建工作,108个一星级和17个三星级美丽乡村顺利通过验收。加快未来乡村建设,新增省级未来乡村3个,有关案例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推进会典型案例和全国数字乡村典型案例。此外,海利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4.乡村集成改革跑出加速度。积极探索乡村综合集成改革温岭模式,在16个镇(街道)全面启动“三新”共富乡村综合改革,成功打造横峰、大溪、城南等3个台州市级“三新”共富精品示范区,提炼总结推广“全域改造型、飞地迁建型、农旅融合型”等多种共富模式。其中:构建“1+X+Y”(中心镇+中心村+保留村)村庄规划布局,启动百村全域整治行动,审批安置农房11516间(套),盘活闲置农房1900幢,建成农业“标准地”3万亩,成功入选省级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有效实现了乡村改革从单兵突进系统集成的转变。

5.乡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强村公司”培育,推行“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实施“抱团飞地”项目3个,新组建强村公司3家,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68亿元增长16.24%“10/20万”“15/30万”“50/100万”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1%、6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公益性岗位设置等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期间建成“共富工坊”114家,解决就业4940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56人,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点赞。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11元,增长13.5%。

6.绿色生态发展实现新提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基本完成废旧大棚农膜回收,回收地膜730多吨,相关做法入选全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大力实施肥药双控,化肥农药用量连续九年实现负增长,“两制引领、四端发力”的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模式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推广典型经验之一。成功举办温岭首届葡萄特色产业文化节等活动,完成温岭农产品品牌展示厅建设,全力推动农业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提升。成功入选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市、化肥减量增效“三新”试点市。

7.乡村基层治理构建新体系。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完成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深化“万村善治”示范工程,完成省级善治示范村申报53个。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落实农业执法二次改革。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认定清廉村居示范村居32个,获评清廉村居建设省级示范县,党风村风家风持续向好。推进“三资”规范化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所有村社线上审批支付

8.数字赋能改革创出新场景。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持续释放数字红利催生发展动力。全面摸清资源家底,完成“农业农村基础数据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实现“一图观农业、一图汇所有”。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及成果推广,温岭掌上农机入选2022年度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台州市数字政府系统第一批最佳应用,2个案例在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交流推广。加快“浙农码”推广应用,赋码用码量超400万,居全省前列。据全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我市数字乡村指数98.2分,居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第16位,台州第一。此外,数字农业工作获台州市委副书记批示肯定。

9.“两进两回”工作走出新路子。积极打造“两进两回”平台,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级十佳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申报石塘镇海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入乡村,顺利完成温岭东片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示范基地暨标准地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拟总投资12490万元;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海亮集团旗下明康汇公司签订农业战略框架协议,力争实现三年内销售额突破5亿元。推动实施金融强村,会同农商行实施金融支持打造“三新”农村共富温岭样板行动,目前已对234个村(社)发放贷款10.15亿元。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围绕垃圾分类、职业技能、村干部学历提升等重点内容,合计培训10万人次,培育农创客287人,入选“台农学”推广应用试点单位。

(二)水利工作

1.聚焦水利工程推进,防洪排涝能力越来越强。重点工程相继开工,跑出了温岭水利建设的“加速度”。南排工程(一期)完成投资750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7.2%,其中北向河道排涝工程6月23日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1900万,占工程量的10%。海塘安澜工程(东部新区海塘)仅用7个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10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其经验做法在省海塘安澜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海塘安澜工程(松门东部海塘)已经省发改委项目赋码,初步完成可研报告编制。九龙汇调蓄工程“十四五”规划前期类调整为拟建类项目,完成项建受理、可研技术咨询,“永农”列入重点项目“三区三线”划定调出数据库,已召开可研审查预备会,并组织了九龙汇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

2.聚焦供水体系打造,水资源配置越来越优。立足“抗大旱、抗长旱”编制“一库一策”“一村一策”“一站一策”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加强水源调度,保障供水安全。完成“一户一表”改造66个村,更新农村供水管网810公里,受益农户8.3万人。推进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上马工业园区示范项目建设“岭水精用”-水资源保障数字化平台实现浙政钉上线试用,我市获2021年度台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深入开展节水行动,开展节水示范载体创建,新增省级节水标杆酒店1家、省级节水标杆小区1个、省级节水标杆企业3家;二次供水工作取得突破,完成台州市民生实事任务共15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项目。

3.聚焦美丽河湖建设,河湖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加快美丽河道创建,全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4公里、河道疏浚清淤49.5公里,建成水美乡村1个、美丽池塘11个,省级美丽河道坞根大塘、台州市级美丽河道场后河箬横段分别完成省市级验收。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排查河道60条,联合调查、查处涉水案件10件。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落实,温峤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工验收,城东街道肖溪区块小流域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完工。

4.聚焦防汛数字赋能,监测预警水平越来越高。落实开展2022年水文监测能力提升建设,提前完成18个水文测站新改建任务。动态开展水旱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共排查出“1+18”项隐患项目,完成整改15项、落实度汛措施4项,取得了防御台风“轩岚诺”“梅花”的全面胜利。推进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完成6座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山塘综合整治7座。强化水利工程管护,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试点县建设,以湖漫水库为试点,率先完成水库数字化智慧管控提升,进一步推进数字海塘、数字水闸试点建设,实现“水工智管”迭代升级。今年,我局被浙江省水利厅确定为第二批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单位,入选为全省旱情预警与调度应用的“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沿海型地区试点。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农业农村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干最好、当标杆、争第一”工作要求,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跑道,紧盯“全域共强、全域共美、全域共富”三大目标,突出“八个重点”,全力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积极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温岭农水力量。其中:农牧业总产值预期增长率约2%。

1.突出“规划引领”,擘画农业发展蓝图。依托我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构建我市“一中心两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切实加快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中心”,即:温岭农业科创服务中心,计划布局“农产品展销、农艺师培训、数字农业创新、农创客创业、农业创业研学、农业文化展示”六大功能区块打造“农民之家”大型服务平台,辐射引领全市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两园区”,即: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提升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完成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丰富园区业态,带动产能发展,力争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二是实施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以东片农场为核心,辐射带动箬横、松门、滨海10万亩产业区域

2.突出“综合改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三新”共富改革,按照先试先行、有序推进”的改革推进思路,在抓好3个台州市级精品示范区的基础上,计划再打造2个以上乡村集成改革精品示范区。结合全域土地整治,重点实施闲置用地盘活、农业标准地改革村民全体持股、扩大项目招引引入高端要素,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推进“浙农富裕”应用农房盘活数字化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推广应用县创建,力争完成正常性农房报批3000间、项目拆迁安置农房7000套以上的目标。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比例50%以上,计划完成农业标准地建设2.5万亩。

3.突出“提质增效”,强化稳产保供支撑。守牢粮食安全,充分发挥全市15.4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平台作用, 确保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29万亩和2.3亿斤以上。加大畜牧产业开发,深挖温岭高峰牛、丝羽乌骨鸡等遗传种质资源优势,培育特色鲜明的种业繁育体系;推进万头猪场建设,全力稳定能繁母猪存栏和规模猪场数量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持续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闭环管理;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全面摸清全市耕地质量底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继续实施高标准田新建和改造提升,计划新开工高标准农田新建0.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0.75万亩。

4.突出“农业双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出新品种引进试验,助推“单改双”工程,扩大连作晚稻种植面积;建设高品质示范基地5个、示范方30个面积2万亩,推广“精确定量栽培”“两壮两高”等新技术10万亩,提升农户种植和产量水平。推进全域宜机化改造,以创建全国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为目标,全面完成全域宜机化改造重点突破项目,计划再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6个。推进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创建,建设提升水稻集中育供秧、稻谷烘干服务中心5个以上,通过推广“1+N”服务模式,实现全市水稻集中育供秧服务面积2万亩以上,同时建设高标准省级农事服务中心2个,初步构建覆盖全市的农事服务网络。推进数字精准赋能,迭代升级温岭掌上农机建设,计划在台州市推广应用;统筹建设未来农场管理系统,打造农场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中枢,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5.突出“产业提升”,推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做优葡萄区块经济,建设2个葡萄物联网示范基地,巩固葡萄产业优势;培育蔬菜产业链,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体系,打造以西兰花为主的深加工全产业链,产值达2亿。优化冷链物流,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创建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建设主体开展产后处理、源头保鲜、产地储藏等服务,新建17个冷藏保鲜库,库容达5万立方米。振兴农业品牌,注册“浙岭农耕”公用品牌商标,发挥品牌展示厅功能,举办西瓜等产业论坛,开展5场以上直播营销,同时利用高铁等载体品牌推广,扩大我市品牌影响力。加强招商引资,挖掘利用各类资源,加快做好项目规划,持续推介东片农场、温岭科创中心项目。健全农业保险,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推广,提升各险种的投保率,探索葡萄收益类相关的指数险种,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6.突出“未来农场”,开拓新型农业产业。打造数字农业,推广“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发展模式,围绕箬横万亩方美丽田园建设,投资8000万元建设农业产业大脑数字中心、农业研学服务中心、美丽乡村示范带的数智农业园。打造科创农业,立足温岭农业科创服务中心建设,在未来农场建设中积极推进农科教融合、产学研协作,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农科教融合程度。打造服务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乡村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推动未来农场与文化、旅游、科技、研学等的深度融合,提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夜经济等美丽经济新业态,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7.突出“未来乡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为目标,塑造乡村振兴新场景。点上发力,打造未来乡村示范点。按照“一统三化九场景”总要求,集成推进“美丽+数字+共富+人文+善治”乡村建设,启动第三批4个未来乡村建设。线上添彩,打造共同富裕精品线。按照市域美丽乡村“一轴两横四纵”总体规划,重点实施滨海新城金色阳光共富精品线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并力争省“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温岭召开。全域共美,打造美丽大花园。“镜头扫地”“红黑榜”为抓手,常态化抓好村容村貌大提升,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台州市级精品示范区块1个、精品村3个星级美丽乡村129个启动温岭市特色村10个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验收。

8.突出“强村富民”,重塑乡村共同富裕形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实施全域整治百村飞地项目,鼓励组建强村公司,通过土地集体流转、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方式,促进长效、稳固增长。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强化扶贫救助保障政策,打造10家产业赋能性、品牌带动型共富工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全面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1000元以下贫困现象强化主体培育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计划开展农民培训9万人次,招收农民大学生160人次,村干部学历提升160人次。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争创清廉温岭品牌亮点构筑农村基层反腐防线建设示范镇(街道)1个,示范村居16个,达标村居覆盖全市2/3村居。

(二)水利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两城两湖、水利先行”为发展导向,集中力量构建“防洪保安网”“水资源配置网”“幸福河湖网”和“智慧水利网”四张水网新格局,更好满足温岭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

1.建设高标准防洪保安网。推进平原排涝治理工程建设。南排(一期)工程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工程量的50%;九龙汇调蓄工程力争开工。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松门东部海塘力争9月底开工。推进水库扩容工程。编制湖漫水库引水、太湖水库扩容初步设计,进一步提升保供能力。推进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按照水库山塘三年除险整治行动计划,完成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和5座高坝屋顶病险山塘综合整治。

2.建设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强化饮用水保障。改造50个村农村饮用水“一户一表”、增加受益人口5.5万人,完成15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发展。建成上马工业水厂,创建省级节水示范载体6家,基本完成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各项任务,力争完成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抗旱保供。根据水雨情变化及时调整供水调度方案和供水方式,保障用水总体平稳。

3.建设高品质幸福河湖网。实施美丽河湖建设。深化顶层设计,编制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规划(2023-2035)、省幸福河湖示范县建设方案(2024年-2025年);明年计划打造省级、台州市级美丽河湖各1条。实施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编制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方案(2023年-2035年),明年争取启动金清大港综合治理部分项目(三江口至沈桥段、金港大桥下游段、金清大港连接支河岸坡治理等工程),完成河道疏浚20万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明年完成温峤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与花芯水库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新河镇044区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4.建设高效能智慧水利网。迭代升级温岭市水管理平台。建设温岭市九龙联动治水综合驾驶舱,重点应用“岭水精用”水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水资源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全覆盖。构建数字水利基础感知体系。启动温岭市水利感知急用先行项目建设,逐步优化山洪、水情、生态流量和农村供水等方面监测体系,基本实现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声光电”预警设施、水库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等全覆盖,为系统应用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