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10 10:09: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温岭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

字体:[ ]
分享至:

温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举一反三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治理,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90件信访件中,89件已办结销号,剩余1件未到整改期限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第二轮督察整改任务涉及我市的12项均为省、台州市共性问题,其中10项问题已完成整改并上报销号,其余2项问题整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督察整改责任。温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立市委生态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整改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并研究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展实地督查,进一步压紧压实党政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彻底解决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产业转型升级不快等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整治力度,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出台《温岭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逐条逐项列出具体措施,明确具体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挂牌销号。抽调生态环境、市环综事务中心等部门组成市环保督察“回头看”督查组,重点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交办问题和其他环境风险问题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跟踪督办、约谈。2022年以来,共召开整改推进会7次,累计跟踪督办8件。

三是坚持举一反三,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发现-闭环处置机制,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建立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全量问题库,目前已动态更新入库问题227个(市级问题30个)。以督察反馈意见及交办信访件暴露出来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举一反三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问题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聚焦各级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环保基础设施、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信访件等重点问题,全市域、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查严打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二、整改进展情况

围绕《温岭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中明确的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内容: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势推进修造船、金属表面处理、铸造、印刷、制鞋等行业环境整治提升,逐步转变部分传统产业的“低散乱”带来的环境“脏乱差”,有力提升传统产业环境管理水平;制定建筑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节能改造“老旧小”居住建筑7个(23.49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个(12.34万平方米);深化工业领域“双碳战略”,通过弘扬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全流程节能改造,推动绿色体系发展,已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5个、国家级节能装备产品(技术)8个、省级绿色低碳工厂2家、台州市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7家、省级节水标杆单位3家、节水型企业4家。

二是深化碧水提升行动,持续优化水环境质量。完成34个生活小区和13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分别达89.2%、98.02%,城镇污水处理厂规范化管理整体水平在台州各县市区中排名前列;全市入河(海)排污口整治稳步推进,完成入海排污口溯源190个,3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8个乡镇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入河排污(水)口和62个金清水系走航明管排污(水)口完成整治。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全市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4%,较上一年提高21.4个百分点。湖漫、太湖、花芯、桐岭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加强大气环境整治。深入开展船舶修造、制鞋、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在全国率先开展船舶修造全行业涂料源头替代,全面推广水性及高固体涂料使用,发放替代补助资金近300万元;积极开展制鞋业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已完成制鞋业整治方案编制。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PM2.5浓度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优良率)99.5%,优良天数比例在台州各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

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规范固体废物处置。“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创建10大类105个无废细胞单元并通过市级验收,石塘镇入选浙江省“无废之窗”;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提档升级,新开展垃圾中转站5套负压除臭和3套渗滤液处理设备安装;新建成投运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3个,开工建设2个,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率已达75%以上;在台州率先建成全市覆盖的农膜回收体系,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约91%。

五是强化土壤综合防控,提升土地安全利用水平。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强化,在台州市内率先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污染普查;完成2个省级园区地下水调查和监测体系建设,启动泽国镇受污染耕地周边遗留淤泥点清理,上马园区电镀医化区块地下水应急管控工程进展顺利;持续开展肥药双控,启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实施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已连续9年实现化肥农药用量负增长。

六是强化海陆统筹,助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贯彻落实省、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采用人工排查、无人机航测和卫星遥感等方式对入海排污口进行排查,完成入海污染源排口排查报告;编制印发《温岭市入海污染源(排口)分类监测、溯源、整治方案》,建立入海污染源治理工作体系,实行入海污染源分类管控;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落实“三区”监管措施,严防违规反弹和超规划、超范围养殖;在全市设立35个以上养殖尾水监测点,全面落实重点养殖区养殖尾水监测,确保养殖尾水治理长治长效;落实港口企业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配置与接收责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全市21家港口企业均与第三方船舶污染物接收企业签订船舶污染物接收协议;“海洋云仓”数字应用管理不断加快,累计收集渔船污染物8079艘次、总量2054.04吨。

七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建成温岭市“积洛三牛”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工程,投放框架型礁体400个,鱼贝藻复合礁80个,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536万空方。投入资金200万元,增殖放流海洋水生生物9426.9万尾;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00兆瓦,年发电量超1亿度;《温岭市龙门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启动《温岭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0年)》编制;调整修复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泽国镇珠山村废弃矿治理工程等9处废弃矿山已按时全部整改完成并通过验收。

八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置能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坞根污水处理厂迁建、新河-东部北输送管线新建等工程有序推进,2022年累计完成建设新(改)建污水管网36.5公里;固废终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总库容10万立方的光大二期危废填埋项目建成投运,新建成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项目2个,全市小微企业危废收集总能力达6.5万吨/年;有序落实投用担屿涂、江厦“七一塘”、松门镇苍山门塘等大型建筑垃圾消纳点3处,积极谋划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利用率达75%以上,助推“无废城市”建设;温岭箬横、松门非粘土烧结砖项目已试运行,设计年处置渣土共50万方;市城发集团建设投用肖泉村建筑(装潢)垃圾处置项目,分类处置建筑(装潢)垃圾18万吨,积极推进城西下岙建筑(装潢)垃圾处置中心和箬横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

下阶段,温岭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全方位推进各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毫不动摇打好督察整改攻坚战。严格按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专项整改方案》中的时限要求,全力加快尚未销号的交办信访件和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整改任务。强化动态跟踪监管,不定期进行“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同时有效落实环境隐患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排查不留盲区、整改不留后患,巩固深化整改成效。

二是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围绕打造天蓝地净水清无废的全要素美丽温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努力推动环境治理从攻坚突破向拓展提升转变。围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地表水水质提升、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进一步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围绕VOCs治理、工业锅炉和炉窑整治、移动污染源专项治理,确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围绕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地下水污染分类管控,进一步巩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成果。围绕危废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危废固废管理规划化、危废固废收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全力以赴打好环保能力建设提升战。全面推进“浙里宁静”-噪声污染监管数字化应用试点,加快投运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打造温岭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品牌。继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新建工业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物流大通道空气站升级改造1座,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感知能力。着力构建数字化环境监管体系。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环境监管领域的集成应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着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温岭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

2023年1月9日     

附件:温岭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pdf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