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7324304288/2022-9089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7-14
- 发布单位:
-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2022J1024号建议的答复
颜春定、吴菊霞、莫敏等3位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力量下沉,方便群众办事的建议》(第2022J1024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温岭市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找准队伍定位,规范事件处置,建立执法体制机制为重点,积极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路径,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统一指挥,解决“看得见,管不了”的基层治理难题。
一、精准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架构。将全市行政执法队伍重新整合,形成“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文化市场、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港航渔业”的“1+8+1”金字塔型执法架构,队伍精简60%。同时继续推进文化市场和农业执法队伍的整合,探索“1+6+1”执法架构模式。
二、深入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坚持越到基层越综合,推行“赋权+派驻”模式,全市16个乡镇(街道)执法队挂牌组建及“双执法主体”行政执法证申领,完成第一批赋权事项91项,出台《温岭市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队创建。完善派驻干部管理机制,出台《部门派驻镇(街道)机构干部管理考核工作的若干意见》,细化执法人员“县属乡用”管理办法。目前,下沉市级各部门执法人员623名,下沉率达66.28%。强化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赋予乡镇党委对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的指挥协调权、管理考核权、推荐提名权和反向否定权。
三、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执法办案数量质量双提升,加强对镇(街道)执法业务培训,组织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确保全面实行持证上岗,以执法大讲堂等形式,涵盖不同领域详实操作性强,有效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规范化建设及案件审核、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各项配套制度。出台《温岭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办法(试行)》以及部门与乡镇协作配合机制,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制作,制定《温岭市各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参考文书样式(2021年)》,共102个参考样式。全面应用证据共享库、智能设备识别系统,统一使用省级处罚办案系统,打造“数智办案应用”,完成第一批加热燃气气瓶案、跨门面经营案、乱倒生活垃圾案等13件高频案件的“标准化办案模板”,其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举办民办学校案作为教科书式执法被省里采纳,为赋权乡镇执法办案和案件审核提供有力支撑。
四、打造多跨协同“查一次”。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切实减少重复执法和执法扰企扰民,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高频高危领域,目前我市共认领省定“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60件,制定“属地管理”事项协同机制69项,强化跨部门综合监管合力。印发《温岭市关于开展涉企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查一次”联合监管检查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市现场检查使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掌上执法应用率达到100%。
五、迭代升级镇级“e智芯”平台。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市镇两级上下贯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通过“大综合一体化”数字执法监管应用平台,推进市镇执法主体、执法人员100%纳入平台,掌上执法应用率100%。围绕场景应用,确定数据来源。对接市一体化智能公共数据平台,自动采集数字驾驶舱五大展示模块数据,包含经济指标、便民服务数据、执法案件数、党建基础信息及综治人员信息等。打通“物联感知”壁垒,如新河镇汇集全镇1300多路视频源和800多个老旧民房智慧烟感,同时依托“四个平台”、浙里办、浙政钉、举报热线,通过网格普查、日常检查、群众举报等方式采集数据。在业务应用层架设“一舱两端”(数据驾驶舱、浙政钉治理端、浙里办服务端),在数据资源层接入岭格治理、防汛抗旱、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统等作为支撑,在基础设施层全面依托省电子政府云平台,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对标袁书记提出的“五条跑道”,干最好,当标杆,力争进入全省前列,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不断推动县域社会治理迭代升级,打造具有温岭辨识度的硬核成果。
感谢你(你们)对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协调科 联系人:林巍
联系电话:15967088766(673547)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6月30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市人大常委会新河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 2022年6月30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