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7324304288/2022-9086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7-14
- 发布单位:
-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工作重点
立足新起点,逐梦新征程。2022年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是浙江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决胜之年,也是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落地见效年、全面攻坚年、成果展示年,做好2022年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意义重大。
2022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以温岭“全力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县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市,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总体目标为引领,按照开新局、创新业、立新功的总要求,深刻把握时代要求和市情特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担当作为。
2022年的主要目标是:以“执法改革再深化、城管品质再提升、队伍建设再优化”为着力点,以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团队的目标定位,实干争先、勇当标杆、走在前列,着力构建统一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精心打造示范一流的城市现代化治理机制,倾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法铁军队伍,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征程上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围绕上述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执法改革,攻坚克难开新局
一是高标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融合“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整体智治格局,更大力度推进执法指挥、执法行动、执法平台一体化,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金字塔型”执法监管结构,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工作体系,推进各镇“一支队伍管执法”规范有序、顺畅高效运行,构建权责统一、协同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
二是高质深化数字化改革。全面应用省执法监管一体化数字平台、省统一处罚办案系统和“浙政钉”掌上执法,推进“标准化执法,智慧化审核”办案辅助应用开发,落实市级和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场景应用。加快执法监督数字化转型,一体推进线上线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现事中事后的数字化监督。深化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项目建设,完善优化系统功能,实现智能化监管。
三是高效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实施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起草实施《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提效”行动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办法及标准汇编》,严格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提升依法行政效能。
(二)紧盯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启新程
一是全域推进“撤桶并点”工作。全面完成居住小区、商业街区、建成区公共区域撤桶并点工作,实施“两定四分”。完善集中投放点建设,落实除臭、消毒等设施配置,合理补充、改造升级集中投放点。完善集中投放点督导员配比,加强星级督导员培育,加大投放点的管理力度。城区每个街道建设至少1处小区星级“拉风吧”,增强居民体验感。
二是持续健全分类收运体系。推进主次干道音乐线分类收运工作,实现全市易腐垃圾分类收集量(专业化处置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20%以上。出台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加强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分阶段设置回收站415个,打造全品类回收园1处,确保各镇(街)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回收驿站有效运营。依托全生命周期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健全收运处置环节称重计量体系,全面掌握镇(街道)垃圾产生量分出量,逐步探索开展小区和居民计量工作,完善推行垃圾分类收费制度。新增标准化分拣中心1座,加大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场所的改造提升。
三是积极开展示范标杆创建。盯牢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决胜年”的目标要求,完成省级示范片区、示范社区创建。积极开展第二批行业标杆单位创建,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典型宣扬及负面通报追责的双向激励制度,着力打造高标准垃圾分类商业街区(商圈)、规上工业企业垃圾分类样板及医疗、教育、文旅、商超、农贸市场等行业垃圾分类特色亮点。积极开展宣教培训,精心打造城区示范宣教基地(中心)和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开展志愿服务、党员先锋活动、文艺汇演、特色文化主题活动等大型宣教活动,开展督导员、讲师分层评定,提升分类督导业务能力,建强宣传员、讲师团、督导员三支队伍。
(三)精耕城市治理,务实务细立新功
一是全力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落实“精美城市、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致生活”理念,确保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任务。将迎检工作当做常态化工作来抓,不断总结提炼,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创建活动新模式。拓展优化“群众工作+执法+科技”的城市街面治理体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构建网格化、数字化、立体化的“街路长”制、全方位整治提升户外广告等综合措施,精心打造一批街容示范街、“和合”街区等街面治理示范点。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安全便利、协调发展的静态交通格局,以停车设施一体化建设为载体,创新停车智慧化管理,科学引导停车需求,合理配置停车资源,确保盘活存量,持续供应增量,解决停车设施供需矛盾,规范城区停车秩序。
二是融合升级综合指挥平台。探索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平台的有机融合。以场景高清化视频监控、行为精准化定位追踪、事件可视化联动管理、部件精细化动态监管为主要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效能。通过案件协同交办、指挥调度、工作监督考核、综合查询、移动执法等多种业务应用,发挥指挥中心在行政执法上的统筹作用,增强部门联动协作,提高执法效率。
三是探索提升环卫保洁效率。加快实现主城区环卫“一把扫”,盯牢太平区域市场化保洁的第三方考核,推动城东、城西区块实行市场化保洁,整体提升环卫水平。探索其他垃圾计量称重模式,洋河中转站和20辆环卫垃圾收集车安装计量称重系统,逐步实现环卫作业智慧化“一张网”管理。完成合岙等2座中转站基础建设,东环路等6座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继续指导和督促各镇加强加快中转站提升改造工作。制定温岭市生活废弃物填埋场“一场一策”治理方案,启动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建设工作,建设城南垃圾专用道。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的公厕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完成新建公厕5座,服务提升5座。
(四)致力重点难点,砥砺奋进谱新篇
一是抓好“七张问题清单”落实。认真开展重大督查、环保、审计等各类问题排查整改,建立局内部问题“蓄水池”,通过定目标、定责任、定时效、定措施等方式,明确落实整改方案,全过程跟踪,在系统闭环整改销号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整改实效立竿见影。
二是完善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工作。巩固全市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建设成效,开展查漏补缺工作,力争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排水户全部核发排水许可证,辐射至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加大批后监管力度,分批分时段对各个行业进行水质抽检,建立相关档案,实现留痕管理。
三是破解建筑垃圾处置难题。通过拓宽处置渠道、优化设计消纳方案、强化分类处置、探索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提升终端处置效率。持续推进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及运营,依托科技手段实现建筑渣土产生、运输、消纳实时全过程智能监管。强化协作配合,提升联合执法力度,对符合相关标准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全面推动建筑装潢垃圾处置规范化、减量化、资源化。
(五)倾力培优育新,实干争先树新风
一是强队伍精神内核。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双创工作、“三道四有”文化建局专项活动工作成果,通过健全党建巡查机制、拓展教育培训方式、总结弘扬正面典型等,激发学习动力,凝聚精神内核,实现党建工作与党员干部个人考核相结合,与推动综合执法工作的目标任务相结合,持续放大我局扎实的党建优势。
二是树队伍清廉形象。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责任立廉、教育思廉、制度筑廉、文化养廉、监督促廉”“五廉环”工作机制,保持高压态势,持续精准发力,加大系统作风问题解决力度,弘扬综合执法队伍“公道”“厚道”“正道”三大优势,切实打造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
三是创队伍育人环境。推行年轻干部比选和后备干部培育等举措,深化“创新之星、执法之星、群众工作之星”评比,培养政治过硬、表现优秀、实干创新的年轻后备人才和优秀骨干。持续优化立体化、多元化及科学化的考核考评体系,有效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职务职级晋升等相挂钩,营造干部成长良好环境。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容错免责机制,打造“善谋事、敢担事、干实事、会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