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温岭市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2-07-12 18:42: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字体:[ ]
分享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发扬“三牛”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2021年温岭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运行良好,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基本情况

(一)规上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2021年温岭市规上服务业总体增速较快。全市9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其中:其他营利性(13大类L、M、O、R,下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84亿元,增长60.7%。

分行业看:2021年,全市规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九增一降”,但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严重,两年平均增速仅有五个行业实现增长(见表一)。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6.3%、53.9%和28.3%,增速居前三位。

1: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2021年增速

%)

2020年增速

%)

两年平均增速

(%)

  计

46.7

69.6

57.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5

2.9

6.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7

6.9

10.7

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27.0

-28.5

-4.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6.3

206.8

125.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7

2.7

5.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9

-16.1

-4.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9

-45.8

-27.5

  育

15.3

-13.6

-0.2

卫生和社会工作

28.3

-2.4

11.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3.9

-47.5

-10.1

分企业看: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的企业有62家,占比66.7%。亏损企业15家,亏损面达16.1%,比上年同期下降13.7个百分点。

(二)规上服务业企业分布情况

分行业看:全市规上服务业单位数93家,涵盖了10个行业门类、19个行业大类。十大行业门类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8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30.1%,是全市占比最高的行业门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家,占18.3%;其他行业门类企业户数均不足10家,教育业仅1家。

分地区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地区分布极度不平衡。16个镇(街道)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区街道,其中城东街道、太平街道和城西街道分别为29家、26家、12家,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1.2%、28.0%、12.9%;其余镇(街道)家数较少,泽国镇9家、大溪镇4家、松门镇4家、新河镇3家、石塘镇3家,滨海镇、温峤镇、城南镇各1家。另外还有5个镇(街道)没有规上服务业企业。

分经济类型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93家企业均为内资企业。其中:国有独资企业4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4家,私营合伙企业6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56家,其他13家。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权重行业稳中有进

一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强势。该行业在互联网广告、企业总部管理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营业收入保持强势增长,实现75.88亿元,比上年增长66.3%,拉动整体增长42.3个百分点,带动作用明显。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水上运输业受疫情影响减弱,营业收入复苏较快,实现3.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7%。

(二)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2021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22.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拉动增长424.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拉动增长8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利润总额拉动增长54.9个点。企业亏损面不断收窄,全年亏损企业15家,亏损面为16.1%,分别较一季度(41.9%)、上半年(38.7%)和前三季度(30.1%)下降25.8、22.6和14.0个百分点。

(三)企业规模有所扩张

资产总计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总额,也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重要资源。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资产总计达7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增速较快的行业有: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比上年增长9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6.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49.9%;教育业,增长26.0%。

三、规上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行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行业门类看,目前,温岭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规企业28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规企业17家,两个行业企业数占整个规上服务业企业家数的48.4%。其他行业达到规模企业均不足10家。从行业大类来看,涉及到GDP核算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有1家,居民服务业仅有2家。企业家数少,一有波动就影响整个行业,也不能科学的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二)龙头企业依赖性强

主要受利欧聚合广告有限公司和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影响。这两家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总营收的65.8%,基数庞大,对全市的影响举足轻重。一是利欧聚合广告有限公司因为企业结构调整合并,2021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一方面结构调整已经到位,另一方面受到中央“双减”政策出台及校外培训广告管控收紧的政策影响,企业营收增速放缓,对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甚至有可能造成下行压力。二是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虽然2022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去年同期数的不断上升,增速也会逐渐放缓。

(三)企业家数有所减少

一是新增企业较少。2021年全市月度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家,年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2022年2月新增2家,共新增8家企业。其他营利性相关行业没有新增入库。二是退库企业较多。2021年底不达标退出的企业有15家,因停歇业背一年同期数退出的企业有1家,共退出16家。企业家数的减少,说明温岭市规上服务业后劲乏力。

四、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力促服务业企业提档升级

建议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在确保传统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度关注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总部经济等科技含量高、关联带动性强的行业,加大培育工作,壮大此类行业发展规模。

(二)开展精准帮扶,助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一方面要继续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改变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对收入较稳定,税收贡献较大,从业人员多,发展前景看好的一批本土服务业企业,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之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和引领其他相关企业快速发展,促进温岭市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政府的帮扶政策应继续向经营存在困难的行业和企业倾斜。加大金融、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如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旅行社和相关服务业企业,可以帮助企业转变经营项目,将业务重点向周边游、本土文旅资源开发、土特产经营等方面引导,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三)加强部门协作,争取优质企业新增入库

高度重视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入库工作。首先要强化税务数据比对,摸排出准规上企业预备库重点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促进服务业企业特别是GDP 支撑指标中稀缺行业的企业类型新增,为扩大规上服务业营收总量打下基础。

(四)探索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制造业是温岭市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也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温岭服务业发展要紧扣市十五届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工兴市、创新驱动、城乡融合、品质生活、现代治理”五大战略目标,重点推动科技服务、创意设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