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2331081002680978W/2022-9035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7-01
- 发布单位:
- 市体育局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对市十五届政协一次会议20223501提案答复的函
体育界各位委员:
你们在市十五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体校机制改革推动温岭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23501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少体校是目前台州市唯一的一所“三集中”体校,多年来,体校始终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坚持走“高标准、严要求、出人才、多输送”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温岭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集中住、集中学、集中训”的“三集中”体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体校曾经具有的能帮助运动员解决文凭、城市户口和就业的三个优势,现今也已不复存在,招生也显得越加困难。因此,深化少体校机制改革的现实需要也越来越迫切。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市少体校其实就进行了“体教结合”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在当时的新河中学、温岭中学等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设立了乒乓、排球、田径、篮球等项目网点。直至目前,市少体校在全市共设立网点学校28个,共设置排球、足球、篮球、田径、跆拳道、赛艇、皮划艇、举重、柔道、游泳、击剑、网球等奥运体育项目,竞技成绩也逐年提高。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竞技体育队伍管理机制,当前,我们认真吸取各位委员的意见,正着手对少体校本部进行机制改革。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已多次对接市教育局,进一步完善市少体校训练网点学校特招生制度,组织开展运动员招考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训练网点运动员学习和食宿问题。特别是5月份以来,我们经过调研,认为少体校目前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管理而造成教练、教师人员编制和考核待遇不同的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已与市编办、市教育局人事科对接,着手考虑少体校人员编制合并管理事宜,以形成统一编制,统一管理口径,进一步理顺体校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竞技体育训练效能。
下阶段,我们还将思考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深化体校机制改革,推动温岭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体教融合,创新体校组织模式。继续依托普通中小学设立网点学校,构建“1+x”体育网点学校“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对口升学机制,开展相同体育训练项目。二是进一步夯实体校教练队伍基础。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探索社会化训练培养体育人才,并与体校选派教练员、学校优秀体育教师组建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做好学校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三是完善体育后备人才保障机制。联合教育部门制定并完善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 采取综合措施为有体育特长学生创造发展空间。
感谢你们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训竞科 联系人:林波
联系电话:86206610 邮 编:317500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2022年6月20日
附件:本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20223501
●提案标题:关于深化体校机制改革推动温岭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类型:A类
●采纳建议:采纳2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内容:统一编制,学校根据训竞队伍的发展和学校三集中班级的需求,统筹全部编制调配教练和文化教学人员比例,可使目前混岗管理难题得到缓解。
1-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经采纳建议并调研评估,少体校合并编制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管理效益,已于5月份开始研究申报合并程序,已与市教育局人事科、市编办对接,争取相关支持解决。
2-1提案建议内容:学校合理优化队伍建设,统一调配教练员,逐步提升专职教练员配置比例,使教练员以全职身份发挥最大作用。
2-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将在下半年协调市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解决部分省队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教练员岗位问题,并逐步解决部分在职期间获得省运会金牌的聘任教练编制问题,专职从事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