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金融工作中心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234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06-29 10:34 信息来源:市金融工作中心 浏览次数:

张卫忠委员:

您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第20223401 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农村金融发展情况

(一)涉农金融发展情况。我市人行出台《关于全面做好2022年金融工作助力温岭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意见》(温银发〔2022〕11号)文件,要求金融机构聚焦共同富裕过程中“三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低收入人群,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信用体系,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质效。持续开展首贷户拓展工作,将范围扩大至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精准对接。今年3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与省农发行签订共富专项合作协议,主要围绕共同富裕、城村两改、全域土地整治、新能源、安置房建设等进行支持。截至2022年3月末,温岭涉农贷款余额1598.99亿元,同比增长16.17%。

(二)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农商行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推动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要加大支农倾斜力度。推动有、股份制等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等组织机制,下沉服务重心,增设服务网点。截止2022年一季度,全市银行业机构下设支行125个、营业部18个、分理处119个、自助终端791个。二是推动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化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布局,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和便捷性。银行,金泰、金汇、新江、曙光、利欧等5家小贷公司,玉麟资金合作社,其绝大部分皆为涉农贷款。三是推动完善涉农融资担保体系。设立农信融资担保公司,鼓励信保基金开展涉农担保业务,市财政提供担保风险补偿金。截止2022年5月底,农信担保余额为1.35亿元。

(三)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小微金改”优势,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一是大力推动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自2020年起,从最初的温岭农商银行试点,到现在的温岭法人机构、主要涉农银行机构全部参与。通过深化“普惠+精准”服务,助攻农民共同富裕。全省率先试点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全面调查掌握农户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和股权等,建立农户资产大数据,并为其提供无担保、纯信用贷款,获得浙江银保监局发文推广。截至2022年4月末,我市办理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1.88万户,金额23.73亿元。二是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开发新型贷款产品,用于解决低收入人群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生产经营、消费需求或脱贫的资金需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开展“党建+金融”创新试点项目,通过支持党员创新创业,发挥广大党员群众创业干事积极性,以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带动乡村振兴。四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居住环境、旅游、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金融支持,改善乡村居住条件,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五是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例如,辖内法人银行推出一系列乡村振兴贷款产品,如“新农贷”、“宜居贷”、“宜业贷”等,实现助农精准对接。

(四)持续发挥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高效、精准推动央行专项政策性资金落地,提升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和直达性。一是自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出3000亿、5000亿、10000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降低融资成本,且两次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目前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和2%,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利率在5.5%左右。二是2020年6月至2021年底,实施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新型政策工具,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两项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给予相应激励措施。三是落实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至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将按照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

(五)推动整村授信提档,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加三农信贷投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历年来,我支行结合温岭实际,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工作,以整村授信为农村信用融资服务主抓手,着力于金融产品宣传和使用,提升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力度和广度。截至3月底,全市共有市级信用村31个、省级信用村2个、省级信用镇2个;辖内共有信用户31.58万户,金融机构累计向7.90万户信用户发放贷款781.86亿元。

但是,金融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面存在着农户等缺乏金融知识、现代金融与农业农村缺乏有效对接、新型抵质押物缺乏有效流转途径、支农惠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金融支持农业工作仍任重道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

一是拓展政策性银行对“三农”的支持范围。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在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农业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朝着综合性政策银行的方向发展。二是加大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在坚持商业化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农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存款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和农业贷款。三是进一步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支农主力军作用。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其资金供给的效率。完善小额贷款制度,简化贷款手续,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四是发挥邮政储蓄在城乡之间的网络优势。积极发展汇款及代理等中间业务,利用市镇网点,积极在农村地区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五是发挥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村镇银行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农村、贴近农户、服务灵活的优势,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保障制度

加强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多方协作,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支持银行机构、保险公司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风险分摊、赔付(代偿)要求和顺次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创新。鼓励银行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探索贷款产品和担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组合,以白名单方式开展批量化审批、线上审批,提高贷款可获得性、贷款办理便捷性和融资需求满足度。

(三)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三农”金融服务至关重要,其中的核心和关键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和农民信用文化的培育。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人口的加快流动,农村地区的“熟人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依靠熟人的信用文化也在逐步改变,这对过去在农村地区依靠熟人发展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带来了一定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不但需要加强农户信用数据库建设,解决农村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要畅通线上线下数据采集通道,提升数据获取全面性、便利性和准确性。加强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大数据管理等部门共享合作,加强信息共享科技支撑。对无法通过政府部门采集的农户数据,各涉农银行机构要结合“村居伙伴银行”机制全覆盖行动,完成乡村版“融资监测、对接、服务”大走访活动,多渠道全面采集、分析农户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同时要求加强客户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客户信息分级分类保护机制,在制度、技术、员工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四)深入推动支农金融改革。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深入推进农村家庭资产池融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发展“抵押+担保”、“抵押+保险”、“抵押+其他产权共同抵押”等形式。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农业生产设施抵押、存货抵押、大额订单质押等创新产品,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开展。鼓励应用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发行“三农”、绿色、小微、双创专项金融债。

感谢您对我市金融工作中心的支持!

联系单位:市金融工作中心    联系人:陈舜伟

联系电话:81625869           邮编:317500


                                                                                                                                                                温岭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中心

                                                                                                                                                                           2022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