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06-20 11:07 信息来源:市体育局 浏览次数:

2021年是我市创建体育现代化市的决胜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体育工作坚持重心下移,以数字化为引领,为抓手,全力以赴补齐各项短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在第14届全运会期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一、成功通过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市考核验收。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体育现代化建设,把握自身优势,积极兴建和改建各类体育设施,准确定位,补足短板,创建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份,省体育局郑瑶局长带队对我市的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充分肯我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亮点,32项考核指标60个得分点现场评估验收得分为96分,在全省17个创建单位中排名第三位,顺利通过创建考核验收。

  二、全市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区基本实现“十分钟健身圈”。建成了五龙山体育公园、东部新区体育馆和下保山体育公园以及城区沿河沿山绿道67公里,推进城市新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全年共建成市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项目37个,超2016年新建28个项目32%。全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达2.56平方米。利用城乡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补齐镇级体育健身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利用“金角银边”区域建设200多个嵌入式体育健身设施,结合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建设微型便民体育公园11个,建成百姓健身房17个、多功能运动场24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公园)40个、五人制足球场9个、小康村升级工程68个,健身苑提档升级47个,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去哪里健身”的问题。

三、群众性体育组织进一步健全。以实施基层体育工作“双员制”。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体育委员两支队伍,服务保障基层全民健身工作。在市本级设立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总站,16个镇(街道)设立基层工作站,目前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424名和基层体育委员650名。镇级实现“1+8”体育组织模式全覆盖。全市镇(街道)有体育社团分会43个,各类全民健身点3239个,各类健身团队2000余支,形成了城乡互动、全面覆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四、体育赛事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组织举办温岭市第十九届全民运动会、“我们的村运”——市文化礼堂运动会,各项球类业余联赛,以及全民健身日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全民健身氛围。大力打造各项品牌赛事。积极引导体育社团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组织举办第七届“温岭杯”全国象棋国手赛、2021年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温岭站、温岭黄金海岸跑山赛、九龙湖六小时定时赛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比赛活动770场次,直接参与人数达54332人次。

五、体育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坚持“互联网+公共服务”为健身群众与社会体育指导搭建云上服务平台,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效能。推出温岭公共体育数字化改革服务系统——“岭优健”浙里办APP。创新“乡村体校”体育培训服务品牌,实现家门口科学健身培训。2021年在全市共设置154个培训点,免费推出34个项目、217场次的“乡村体校”培训班,参加培训总人数超过3000人。加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推行体医融合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全市12个体育现代化市创建镇(街道)卫生院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开展体医融合体质测试57513人次。9月份建成“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探索开展“运动健康干预”活动,接待群众3000多人,促进市民进行科学锻炼。

六、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加上级比赛收获颇丰,7名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排球、拳击、赛艇、自行车、乒乓球等项目,获拳击男子91kg第二名、排球成年男子组第三名。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排球女子冠军赛、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等共获8金16银10铜。参加台州市青少年空手道、击剑、拳击、武术、足球锦标赛共获30金27银20铜。出台《温岭市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激励基层学校开展业余训练,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全年共招收体育类学生152人,新注册运动员90人,目前在册运动员1055人,为省运会周期储备了必要的后备力量。举办市十一届青少年体育阳光运动会,共9000多人次参赛,选拔挖掘了一批优秀运动员体育苗子。

七、体育产业项目进一步发展。加快体旅结合,指导石塘镇加快推进滨海运动乡镇项目建设,石塘镇“绿道徒步”项目成功申报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温岭黄金海岸休闲之旅被省级和长三角地区认定为2021-2024运动休闲精品线路。温岭黄金海岸跑山赛入选2021年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围绕三服务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体育产业调研,强化产业帮扶,深入挖渠我市体育产业总量,2021年完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名录库项目建设317家。积极配合做好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摸排整治工作,建立全市体育类培训机构名录库96家。

八、全面从严治党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巡察整改工作,按照市委第四巡察组反馈意见,党组将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形成《落实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逐条整改销号,反馈的四个方面16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度。研究制定《2021年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累计排查廉政风险点31项,健全规章制度32项。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打造“清廉体育”。广泛开展廉政约谈,加强教育提醒和警示,及时通报党风廉政警示案例,全年共开展正风肃纪检查11次,召开警示教育会议16次,开展廉政约谈46次,廉政风险防控取得一定成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体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一是体育基础设施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体育场地总体供给不足与健身需求增加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偏少,运动项目缺项较多,发展不均衡,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业余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体育产业结构不完善,运动休闲产业还缺少地区内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品牌项目;体育制造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值不高;体育服务业比例低、种类少,商业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四是体育赛事市场化、产业化还不够充分,影响面广、知名度高的重大赛事、品牌赛事还需进一步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