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5-09 09:24: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我们的葡萄在4月20日左右就上市了,平均一天能销售2000斤左右。”在滨海镇滨新水果种植园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葡萄挂满了枝头,老板王海敏告诉记者,因为是新品种,上市早,批发价能卖到15元一斤。
王海敏种的葡萄名为“天工墨玉”,是特早熟新品葡萄。4年前,她将这个品种从省农业科学院引进到滨海种植,从五六棵葡萄树,扩大到25亩,成为台州该品种种植规模最大的种植户。
“我们尝试种植‘天工墨玉’,主要是被它的上市时间吸引。”她告诉记者,比起滨海大多农户都在种植的巨峰葡萄,“天工墨玉”早上市将近一个月,而且口感不差,在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4年前,我出去参加培训,听到老师讲这个品种的优势,就很感兴趣。”王海敏和丈夫早在2007年左右就从企业辞职,投身农业。最初她跟风种植,但后来发现跟风只能走别人的老路,无法吃到市场的第一口“螃蟹”。“所以,这些年,我们除了种植常规的巨峰葡萄,也在不断尝试引进新品种,‘天工墨玉’就是其中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种植了十几亩‘阳光玫瑰’。”
为让“天工墨玉”提早上市,王海敏尝试把原来的老枝直接砍掉,在老树桩上嫁接新品种。“这样一来,葡萄树第二年就能挂果,能在最短时间内上市。”她说,如果从小苗开始种,等它长大需要多等一年,到第三年才能挂果。
“天工墨玉”的上市,拉开了滨海镇这个“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葡萄上市的序幕,之后巨峰葡萄、阳光玫瑰等品种都将相继走上市场。
滨海的大棚葡萄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种植面积从一开始的数百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大棚葡萄生产基地。
“因为创新了大棚双膜覆盖技术,滨海葡萄成熟采收时间比其他地方提前一个月左右,赶在台风季之前就能上市,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竞争优势明显。现在通过大规模引进‘阳光玫瑰’‘天工墨玉’等优势品种,整个葡萄产业链更加丰富。”滨海镇相关负责人说,“葡萄已经成为滨海的金名片,占了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8.8%,特别是巨峰葡萄年产值已超4.5亿元,是滨海农民受益最多、扶贫效果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农业主导产业。”
目前,滨海镇45个行政村全都有规模种植葡萄,2860户农户、近2万人从事大棚葡萄产业,占全镇农户总数的18.9%。全镇拥有115家以葡萄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其中龙头企业2家;拥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0家,236户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同比增长11.3%。
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滨海镇着力构建高端农业试验平台,从产业布局、发展定位、科研合作、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滨海葡萄的综合竞争力。该镇以浙江大学滨海农业技术试验站为媒介,对接科研院校,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及省外行业知名专家定期到当地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同时,该镇充分发挥农耕风光所具备的农田标准化、道路网格化、环境园林化等优势,布点、连线、成面,以葡萄园、梨园、稻田、沿海养殖及美丽乡村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新路径,走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