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5-06 08:52: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2018年8月,城东街道原岩下村、下岙严村、渭渚村合并为岩下社区。
百丈岩:岩高昂白象 湖阔卧苍龙
岩下社区位于温岭地标五龙山的石夫人峰脚下,“夫人待月”(石夫人)是近年新评的“温岭十景”之一,岩下“百丈岩摩崖”则是温岭市级文保单位。
1996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温岭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的《温岭风景名胜》一书,是这样描写百丈岩的:
在五龙山尽处有百丈岩。百丈岩一名白象岩,又称拍掌岩,由三座巨岩组成,三面似削,通体垂直,擎天挺立,秀出白云之外。前岩倚靠后岩,似欲向前倾倒。后两座岩紧靠前岩之背,似相互扶持。陡壁上有明代摩崖石刻,系诗四首,行楷书,第一、二、四首大部分清晰可辨,第三首字已漶漫。从石粘镇方向来,远处即可看见百丈岩雄峙于蓝天之下,云气岚光,缭绕其间。“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苍龙”(摩崖诗句),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百丈岩和五龙山的恢宏气势。
百丈岩和五龙山以西、锦屏山以北有一片水域,人称横湖,东南36条溪水皆汇于此。横湖与市境西部的方岩,一水一山,风光奇绝。
在温岭,至少有三处“百丈岩”,除岩下百丈岩外,还有箬横晋岙里百丈岩和温峤镇岭脚村的百丈岩。
岩下百丈岩之得名,据《县志》记载,原是由于岩上的古桧树:
百丈岩 在五龙山横湖上,一名白象岩。有古桧二株,森耸可爱。岩之左可登。世传有禅师来游,曰:“此吾百丈禅师也。”故名。又呼为拍掌岩。
明《嘉靖太平县志》编纂者叶良佩有诗咏百丈岩:“两溪流水去溶溶,百丈岩前翠帱空。圹埌波澜添华表,虚无楼阁见芙蓉。”
清代诗人王瀚《灏亭诗集》中也有一首《百丈晴霞》:“撶船蝠湖侧,翘首白云端。象峰映斜日,百丈明霞丹。惜无迂倪笔,写作画图看。”“迂倪”指的是元代画家倪云林。
老家城东街道石仓下村的诗人陈朗曾作“西陲迁客”,1976年曾填《沁园春》怀念家乡山水风物,其中就提到了百丈岩、石夫人,还提到了石夫人出嫁嫁妆十担十扛的传说:
独客飘然,人如相问,何有故乡?有横湖十里,依山带郭;悬岩百丈,列翠浮苍。沧海扬尘,髻鬓照世,压地排天陪嫁妆。难尽说,擅东南一角,山海风光。 山珍海错寻常,算来抵,松门白鲞香。更临河列肆,锦鳞拨刺;连岗结舍,竹笋馨芳。米数糟丘,但闻轰饮,道路时时遇酒狂。君信否?请添灯更坐,听我清商。
当然,描写百丈岩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数前面提到的“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苍龙”这一联了,这是百丈岩摩崖上的诗句。
百丈岩摩崖为岩下陈氏所留
关于百丈岩摩崖,张直生编《温岭文物简志》有载:
百丈岩摩崖 明。在岩下乡百丈岩南陡壁上。摩崖共题有4首诗,楷书,从东至西排列。第1、2、4首字迹大部清楚可认,第3首除落款外,诗文不可识。诗为陈崇为、陈崇宾二人作。第四首诗刻有“大明万历己亥秋”7字。
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的《石上风雅》一书载《百丈岩摩崖石刻》:
百丈岩摩崖石刻位于温岭市城东街道岩下村百丈岩南陡壁上。摩崖共题有四首诗,外有框,楷书,从东至西排列。总面积约为3平方米。第一首诗框高56厘米、宽38厘米,是一首七绝:“云根秀拔五龙巅,遥立儿孙满眼前。取有天梯长万丈,星汉何必问张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二首诗框高68厘米、宽40厘米,是一首五律,大致可以辨认:“□□□山晓,烟霞接舍浓。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苍龙。壁生离笼鸟,□□种□农。□□□□□,白鹿悦芳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三首诗从痕迹看是一首五绝,框高44厘米、宽40厘米,除落款“敬轩陈崇宾”可识外,余已不可识。第四首诗框高86厘米、宽60厘米,是一首五律,是四首诗中最清晰的:“青山走五龙,百丈起高峰。日月东西照,烟云早晚封。从生兰在谷,群集鹤巢松。居近登临敖,蓬莱隔几重。”落款为“敬轩陈崇宾又作,明万历己亥秋”。经查,“明万历已亥”为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诗作者陈崇为、陈崇宾无考,可能为岩下村陈姓的先祖。
陈崇为、陈崇宾是否为岩下村陈姓的先祖?2018年11月,记者在城南镇营田村采访时,借阅了《太平岩下陈氏宗谱》(2009年重修),百丈岩摩崖石刻几首诗都印在宗谱中。
宗谱显示,太平岩下陈氏的辈行用字名行为:和巨晞老应景祖禄伯定亨邦茂秉崇良昭汝文正学纯志养宏宽大日钦敬孚锡盛节逢云从益阜庆。陈崇为、陈崇宾正是第15世。
谱上,七绝一首作:“云根秀拔五龙巅,遥立儿孙扑眼前。可有天梯长万丈,星汉何必问张骞。”陈崇为的这首五绝作:“丛生(此字疑误,此处当是仄声字)秋山晓,烟霞接舍浓。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誉(显系苍字之错字)龙。辟性离宠(此字或误)鸟,清时种本(有人猜测或是术字,中药白术)农。万花今连地,白鹿愧芳洞。”“青山走五龙”这一首,文本内容与上引一致。
至于诗意,温岭文化馆的叶艳莉在其所著《吾乡吾土》一书中解读,认为“云根”指的是百丈岩,记者细玩诗意后则认为,这首诗写的应当是石夫人,“云根秀拔”写的就是石夫人峰,《嘉庆太平县志》卷一记载:“五龙山 在县东南。沿锦屏一带,岩层峦叠,夹岸崇深。有峰亭亭屹立云表,作人形,上戴巨石,若云髻然,俗呼石夫人。北即消山,又称消夫人。《临海记》称:‘昔人渔海滨不返,其妻携七子登此山望焉,感而成石。下有石人七躯,即其子。’”“遥立儿孙”指的当即“石人七躯”之意。
关于陈崇为、陈崇宾的生平资料,在《太平岩下陈氏宗谱》中也找不到更多的内容,不过,记者却在《坊边张氏宗谱》中发现,陈崇为是坊边张氏女婿,在张氏宗谱中,还有他写的一首赠给张青野的寿诗《青野七旬寿诗》:
坐对南山忆故人,羡君强健有精神。采芹曾赋黉池雨,投辖还耽青海春。句集鹤林珠玉灿,烟飞丹鼎白华新。长年倘有华阳子,果得仙风寿七旬。
而陈崇宾,记者则在《莘塘白璧林氏宗谱》中发现有他写的一篇《莘塘白璧林氏宗谱序》,内容如下:
余自幼闻同邑诸长老,俱盛言太有六林,若珠村、梅溪、半岭、横溪、车路、团浦,皆为莘塘与泉溪之裔。盖莘与泉之祖,均从闽之永福,始迁于黄家焉。仕宦接踵,文学昭章,一时之盛,莫可颉颃。厥后子孙既众,支派散处,为珠为梅为半为横为车为浦,是散处之虽有六族,而合之皆莘与泉二族之所流衍也。然泉之家乘既详矣,至莘则名宦既多,醇儒亦徵不少,其烛著于宋元间者,何可胜数?延及本朝嘉靖、隆庆之际而靡已焉,以泉之显宦相继止堪伯仲而六林又无论已。第其族有前岸、后岸之殊,庆敦、庆谷者,与余幼相善,以其家乘嘱余修辑,余是以得备知其名宦醇儒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之全,而乐为之表章其大概。盖莘与泉固六林之宦祖,而为六林之派不能及也。余乃益信诸长老之言为不诬,而羡莘之果为宦族,要非别族之所能及也。谱既成,遂以此弁其首云。
时万历十一年岁次癸未冬十一月日
百丈山人敬轩陈崇宾顿首拜撰(宾字原误印为室)
从谱序中可知,陈崇宾曾应朋友林庆敦、林庆谷之邀,为林氏修辑家谱。
5月3日,记者走进岩下社区作《百村行》采访时,因时间关系,没有重访百丈岩摩崖,只是从岩下禹王庙西河边道路进入社区。
岩下禹王庙是岩下、横湖桥、下岸渚、瓦窑头、瓦林、渭渚六村百姓的保界庙,主祀大禹王,现在看到的庙宇是2009年扩拆建的。该庙寿诞日原为正月十五,近年才改为三月十五。庙后的村留地上,正在建设的是温岭市第二养老中心,总规划用地6001平方米,包括两栋老年人活动用房(分别为4层、5层)与一栋行政办公用房,计划在2022年8月竣工。
因为百丈岩的关系,岩下社区内的不少人、单位都打上了“百丈”印记,如宋代岩下人陈钥著有《百丈草堂集》二卷。县志载,因“钥所居在百丈岩下,遂以名集”。前面提到的陈崇宾,号百丈山人。岩下的居民区叫百丈山庄,一幢幢漂亮的小康型住宅分布在河两岸。在原渭渚村办学的岩下小学,搬迁至下岙严后,也更名为百丈小学。
岩下的主要姓氏,除陈姓外,还有彭姓,《谷岙莞山彭氏宗谱》中收有南宋黄岩“二彭”进士彭龟年、彭椿年兄弟,列作第十世,岩下房是彭椿年后裔。岩下彭氏曾出过一位百岁老人彭永昌,他生于1883年,中年时移居城关月河路,其介绍被收入《温岭文史资料》第四辑时,就年已106岁。
此外,还有王、高、潘、张、蔡、吕、林、吴等姓,林家2016年时出了一位温岭理科高考状元林天予,他初、高中先后毕业于市六中(在岩下境内)、温岭中学,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
下岙严:栗子曾是名特产
离开岩下后,记者又来到下岙严,下岙严可说是温岭欣赏石夫人美景的最佳位置,不少温岭出版的图书封面上的石夫人峰,就是在下岙严所见的石夫人形象。
下岙严以严为名,可下岙严姓严的人却不多,县志中,则只留下了一句“(石夫人)东麓有下岙严堂,严姓筑”。下岙严如今最多的是邬姓人家,约占三分之一人口。邬姓是潘郎邬氏分支。记者从村民邬苏明家借阅了2007年新修的潘郎邬氏家谱下岙严支房谱。谱上记载,潘郎邬氏原居府治临海,“讳袭者由赤城迁至黄邑栅桥”,邬袭为黄岩始迁祖,邬荣祖则是潘郎始迁祖。
潘郎邬氏行次,讳母:文行忠信云龙德应君逄思友,新增讳母:家修崇正学世泽绍书声道义希贤哲永登仕籍名(表母、庙行略)。新增的讳母恰成一首五绝。邬苏明本人是学字辈,他说,下岙严修字辈还有两个人,最小的已发到绍字辈了。
除邬姓外,下岙严还有赵、程、潘、张、陈、王、吴、周等姓氏。
“横河出产本地早,桥下早橘味道好。北山水菱两头尖,栗子生在下岙严……”有首《歌唱温岭土特产》的民谣中唱到下岙严的特产是栗子,不过,据村民介绍,那是过去时了。过去,下岙严确实盛产栗子,有的栗树大到一人也抱不过来,有的一株栗树即可摘“一脚箩担”的栗子。但是因为某年大台风,刮倒了栗子树,幸存的就没有几株了,下岙严的栗子树从此就成了传说。
过去下岙严人、渭渚人和东焦湾、湖南村人一样,还打硝采石,村里也有硝宕(石矿)。下岙严一位60岁的村民说,他在二十二三岁时就开始采石。据介绍,过去,下岙严等地开采的石板,行销黄(岩)、太(平,即温岭)两县,这里出产的石板,石质硬,不漏水渗水,适合做油库、做腌菜坑。但因为采石,不少石工留下了矽肺病的职业病,非常痛苦。
记者2013年左右曾到下岙严,当时看到石夫人峰下,一些石板老屋被拆倒,断墙残壁的。这一回去村里,发现下岙严真是大变样了,村里多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康型住宅。石夫人峰下,总投资2000万元的五龙山公园北入口(下岙严)景观工程早已完工。记者看到,花圃中,金鸡菊、常绿鸢尾等开得正盛。坡地上绿草如茵,一些市民在草地上搭帐篷、支天幕,或闲聊,或带孩子放风筝,尽享假日美好时光。
渭渚:三面环水而得名
随后,记者又经过渭渚大桥(1996年重建)来到渭渚,《温岭市地名志》记载,渭渚因“三面环水呈半岛状,故名”。过去渭渚进出没有桥,要靠拔渡船进出,直至1964年才在渭渚大桥这位置建了一座石桥。据介绍,拔渡船这种船两头都是方的,两头都有一根绳子,连接在河坎头的桩上,人上了渡船后,想到南北那一岸去,就拉一下相应的南北边的绳子将船靠岸。渡船不大,可以坐十几个人,有时候,牛也赶到船上去,田壅(肥料)、甘薯也担到船上过渡,现在周边都有桥,进出方便了。
渭渚城中村改造区块紧邻路泽太一级公路、横湖东路等主干道路,区块内的老屋4月份已拆。据报道,预计6月份将启动房屋复建,力争2023年底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