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垂直管理部门 > 市气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温岭市气象局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2-03-11 15:59 信息来源:市气象局 浏览次数:

温岭市气象局关于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温岭市气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和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们以党建引领,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5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6年《温岭市“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城市气象预警服务能力》获得省政府孙景淼副省长批示肯定;在太湖山建成台州市首个人工增雨烟炉,有助于提升温岭人工增雨作业的能力和覆盖面。开展省内首例气球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温岭市婚丧礼俗规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由气象牵头公安、安监、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省内首例违规施放气球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建成了灾情直报系统融入气象微信公众号系统,在微信公众号里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监测数据、预报预警、灾情、灾害风险、重点服务对象等要素的“一张图”显示平台;在大溪镇沈岙村建成台州首家气象科普园,在台州气象部门起到了示范作用。2018年我局的气象预警信息实现靶向式智慧推送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获得台州气象部门创新奖、并被台州市气象局评为2018年度全市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与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便民改革服务,全省首创气象灾害理赔“零次跑”,实现气象保险信息共享。2019年我局被评为四省气象联防先进集体、被温岭市委市政府评为防台救灾工作先进单位、被台州市气象局评为“利奇马”台风服务先进单位、我市的海洋气象风险等级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项目获得台州市气象部门2019年度创新奖;2020年,我局的“深耕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百姓平安保驾护航”项目获得全市气象部门创优奖,被温岭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2020年在我们的推动和精心指导下,沈岙村和高桥小学分别被评为全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和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二、2021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到位。一是建设气象灾害精细化、高分辨、立体化监测网络,今年新建自动气象观测站13个,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9个;二是全面做好“烟花”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测预警服务工作,为政府防灾减灾做好决策服务参考。做好汛期、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气象服务工作,深化海洋气象服务,截至10月10日,发布预警信号120期,气象信息内参19期,春运专报11期,航线预报1122期。发送气象短信220多万条次,发布微信微博共430多条。践行了“千方百计将千变万化的气象传递给千家万户”的决心。

(二)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建立以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部门联络员、防雷安全员为主体的“四员”队伍,邀请系统内业务骨干,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培训方式,学习气象预警、灾情收集上报、防雷安全和防灾避险等相关知识。今年,共开展各类培训3场次、接受培训人数1000人。  

(三)气象防灾减灾扎实开展今年97家单位完成了应急准备工作认证任务,已经完成82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的创建工作和2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创建工作。更新人影作业设备,累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6次,烟炉作业12次,消耗火箭弹40发,烟条27枚,增雨5635.2万吨,在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完成新一轮气象现代化指标评估按照省气象局气象现代化评估办法(2021版)从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科技人才、发展保障等五个方面对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开展系统量化指标评测,在全台州排名第1名。

(五)完成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开展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全面获取我市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评估主要8类气象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已于7月完成初验收。

(六)气象科普教育丰富多彩。通过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等开放气象台和气象观测场,联合省级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高桥小学开展专家讲座、气象观测活动、气象防灾实践、主题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知识、运用气象知识,把气象科学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开展松门教育实践基地气象科普馆建设,指导松门镇松建村成功申报省气象局第二批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七)防雷安全保障有力。5月公布温岭市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共计127家,其中气象灾害(雷电)104家,气象灾害(其它)23家;6月已公布全市防雷安全专项检查文件,结合”浙政钉“掌上执法活动,截止目前共检查防雷安全重点单位100余家;开展违规施放气球日常巡查40多次,发现违规施放气球5起,处置违规施放气球38只;开展浙江省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一企一档信息采集工作,目前已收回90多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企业基本信息,后续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项信息采集。

(八)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年度重大政治任务,夯实新时代温岭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纵深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党组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学习会3次,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4次,全局组织集中学习25次,党史知识竞赛6次。组织党员参观一江山岛纪念馆、市档案馆,观看《党史100讲》 “六千精神”的力量、将改革进行到底》《榜样5》等主题影片,举行绣党旗等活动,多角度多层次深化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民法典进社区 “典”亮美好生活 、共推渔业渔港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启动护航建党100周年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等。今年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6次,此项工作得到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在全市“社区吹哨 党员报到”第一季度检查通报表扬。

3、认真组织开展20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和34个职业道德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25次,节假日编制发送廉政短信6次。积极主动向市纪委汇报,进一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

三、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十四五”期间,温岭气象事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在温岭防灾减灾、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1、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增强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能力,健全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

2、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有效供给

建立立体智能的气象精密监测网络。加密自动气象站网,4要素及以上站点的平均站间距达到4公里以内。开展区域自动站网升级改造,新建1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新建微波辐射、毫米波云雷达等高空垂直廓线监测站,构建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精细化三维立体协同观测网络。推动气象观测设备的全自动化、高智能化,实现气象要素远程观测、天气实景视频直播实时回传共享和天气现象智能判别等功能,提高气象观测的技术装备水平。

健全无缝精准的气象预报产品体系。基于自动站、雷达、卫星等实况产品和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多维度气象监测报警分析系统,依托上级智能网格预报平台,构建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体系。

3、提升服务重大战略部署的气象保障

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美丽温岭”建设气象保障,提升“海洋强市”气象服务能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气象服务。

4、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持续推动气象法规、标准化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气象社会治理能力,深化重点领域气象管理改革与发展。

5、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业务需求主导的项目立项机制,凝练重点气象科研项目并联合攻关。发展研究型业务创新体系。

6、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强化廉政建设和执纪监督,加强气象文化发展与建设。

7、完善基层气象台站综合基础设施。

针对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和业务体制改革,以及基层台站自身功能性改善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与新需求,继续推进台站综合改善提升工程。加强台站附属用房的改造和利用,提升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2022年工作思路

1、认真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强化汛期气象服务。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力求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服务及时。

2、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3、全面深化气象事业改革,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气象社会管理。

4、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5、抓好党建工作,巩固教育成果;紧紧围绕“两个责任”落实,坚持常态监督,转变工作方式,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教育。结合气象工作特点,创新党建机制,深化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环境革命、气象服务等中心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6.结合三服务要求,发挥农气专家联盟作用,年内开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和水产养殖专业气象服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7.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继续完善沿海气象监测站网布局,拟新建自动气象站9个,升级改造5个,提高海洋气象服务能力。

8.继续完善点对点叫应机制,新建气象灾害和预警智慧叫应平台,扩大灾害性天气智慧叫应的覆盖面,提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能力。

9.加强气象业务科研能力建设,着重提升业务人员综合素质,鼓励撰写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骨干人员。

10.继续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深化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争取完成更多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和气象灾害重点单位认证。

11.根据防汛抗旱需求,继续加强人工增雨作业,为全市抗旱做出应有贡献。

 

 

 

                            温岭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