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23310810555293233/2022-796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2-25
- 发布单位:
- 市金融工作中心
市金融工作中心2022年工作计划
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以竞跑姿态将主攻方向、工作重心聚焦到强化提高“造血功能”上,通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充沛有力的金融血液。
(一)严格防控金融风险,构建良好金融环境
1、持续打好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组合拳”。完善地方金融风险分析预警工作机制,加强同各银行、部门、乡镇街的沟通协作,提高金融风险的预警能力。继续妥善处理建筑业“两链”风险,紧盯“不良率”红线,守好金融风险底线。加强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防范化解上市公司债务风险。
2、持续强化金融风险监管力度。依托“天罗地网”大数据平台,对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进行日常风险监测,根据反馈的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开展排摸工作,发挥基层网格作用,确保把风险隐患控制在苗头、化解在基层。加强对各类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典当、融资性担保等地方金融组织日常监管,引导经营管理不善的地方金融组织按平稳有序原则退出,营造扶优限劣的市场发展环境。深化地方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工作,强化对重点镇街业务指导,提高基层网格员业务能力。积极开展金融普法宣传,推广金融服务示范点建设,通过金融知识进文化礼堂等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防范非法金融风险意识。
3、持续推进各类非法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对私募基金、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进行整治。持续深入打击非法集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风险摸排、清理整顿等专项活动,扩大宣传教育途径,净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4、进一步抓紧抓实清廉金融工作。在抓好清廉金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能力的同时,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清廉金融工作体系;在不断完善清廉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探索打造清廉金融一行一品,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和银行内部的自我监督,逐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内外并重、上下同步、多部门联动的监督体系,不断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1、推动融资扩面增量。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逆周期调节和定向降准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行资源倾斜,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对象,重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支持力度,力争存贷款增幅全台州排名向前移位。
2、努力优化融资结构。优化信贷结构,引导信贷投向,积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战略项目的金融支持,加大对 “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服务好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做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实体经济的融资对接。
3、大力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和引导银行开展金融债、信贷资产证券化、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等主动性负债业务,降低银行资金来源成本;引导和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持续助力企业降成本、去杠杆。
4、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一是推进科创金融。继续培育专注服务科创企业的科技支行、人才支行,推动科技支行、人才支行创新科创金融产品和工具,推动科创企业信贷快速增长。引导银行机构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鼓励保险业探索开发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满足科创企业需求。二是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探索打造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银行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开展绿色信贷,服务从事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绿色产业等小微企业。推动“节能贷”、“光伏贷”等绿色信贷产品扩面增量,提高绿色信贷占比。三是探索数字金融。灵活运用数字金融技术,打破银企信息壁垒,探索供应链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集成化金融解决方案。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积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准确客户信息画像,丰富线上产品,提高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助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精准施策,聚焦服务,实现新增上市数量裂变
制定和推进企业上市5年计划,系统梳理不同板块后备企业资源,建立精准、动态、分层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按照“分层指导、精准对接”思路,针对性地开展上市培育,形成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港交所等上市板块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