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公安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治安管理

“投资”长达半年,到头来竟还是骗局!这名男子被骗40余万元

发布日期:2022-02-21 14:45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月中旬市民蔡先生走进温岭市公安局泽国派出所报案“我好像被骗了,金额40多万!”接警后,民警立即向其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小蔡在很久以前关注过一个公众号。去年7月份上旬,在家闲来无事的小蔡看到这个公众号上推送了一个广告链接,上面写着:把握机遇,实现财富梦想。小蔡心想,公众号里的链接应该靠谱,便点开了该链接,随后根据一步步的指引,下载了一个叫“海展”的APP,下载好后,也立即注册了个人账号。

“我这边有个很不错的有关教育方向的投资项目,稳赚不赔,有没有兴趣呢?”注册好账号后,小蔡就接到了一位自称是“投资导师”的电话。“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非常舍得在这上面花钱。”

还向小蔡说明这个项目是国家支持的,零风险、收益高,并保证肯定会赚钱,不赚钱退本金等一系列话术,在这位经理天花乱坠地介绍下,本来有点犹豫的小蔡,渐渐地也对其说的话深信不疑。

在“深入”地了解了这个项目后,没过一星期,小蔡便投资了第一笔资金9000元,过了几天,就收到了一笔收益,小蔡见这么快就能回本,就又开始了“投资”。这一“投资”便一发不可收拾,小蔡陆陆续续向对方转账了长达半年之久,在12月底,小蔡向对方转账最后一笔10万元后,对方就没了踪影,又过了几天,发现那个叫“海展”的APP都无法使用了。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小蔡共向对方转账了18笔,金额共计40余万元......

在朋友的劝说下,小蔡才来到派出所报案。在派出所里,民警告诉小蔡这是一起非常常见的诈骗套路,并向说明这种骗局的常用手法及典型案例,一定要学会辨别真伪,即使是看似正规的公众号,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之前一直听民警来社区进行防诈宣传,但一直也没放在心上,觉得这种骗局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想到还真的被骗了......”小蔡后悔莫及。

在网络上要学会分辨真假,保护好个人隐私,接到陌生电话要认真核对对方身份,涉及金钱往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大家要本着一个原则,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不要贪图蝇头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