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09 15:39: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近年来,温岭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抓牢“研发投入”这一核心指标,全力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有力营造研发投入良好氛围,全面激发企业创新主动性,促进全社会R&D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度,创新指数达到144.1,较上年上移11位,上移位次居全省第5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49%,居全省第6位。
壮大企业主体
激发研发投入活力 做强企业梯队。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计划,坚持“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打造雁阵企业梯队。扎实推进规下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规模升级,重点挖掘建筑业、鞋业、服务业等研发投入薄弱行业的潜力股,为研发投入培育骨干力量。温岭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44家,均居台州首位;已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省级隐形冠军6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1-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量达32.2亿元,增速达12.6%,总量居台州首位。 建强研发机构。落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创新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创新阵地、创新团队、创新体系“三有”全覆盖计划,支持企业建设各级研发机构,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双提升”。2021年度,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达79.36%,连续两年均居全省第1位;截至2022年10月底,累计建有省级企业研究院3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9家、台州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台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0家。 加强协同创新。推动“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加快优质科技资源导入,与清华大学、江苏大学、华中数控、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等合作共建温岭研究院,开展技术服务,加速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5个项目列入省2023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新增数居台州首位。推进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13项,“泵用永磁电机驱动器”“泵用永磁同步磁阻及控制器”等高校攻关项目产业化培育;截至11月21日,共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47项,发布金额11200万元,其中成功签约项目18项。
加强政府引导 推动研发投入多元化 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建立年均增长30%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对高企培育、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1-9月,温岭市财政科技支出2.8亿元,同比增长61.8%。建立完善“财政直补+银行授信贷款+基金投资”金融扶持体系。截至10月底,8家科技支行科技型贷款余额为29.17亿元。 建立研发导向奖励机制。出台《关于坚持创新制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温岭市企业研发奖励实施细则》《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等,开展温岭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20强评比、研发投入100强评比,实施普惠制研发奖励,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创新券等政策。2022年,全市1113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5.25亿元,同比增长80%;创新券服务批次居全省县(市、区)首位;“政策计算器”“企管通”重点应用场景落地运行,发放科技惠企政策奖励超1亿元。 优化企业评价体系。深化“创新论英雄”,把研发投入作为企业考评的重要依据,加大企业绩效评价、重点企业评比、标准地管理等评价体系中的研发投入指标权重,如在绩效评价中,R&D经费支出占营收之比10%(含)以上的企业,评价结果直接认定为B类以上,有力形成与研发投入相挂钩的资源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提供研发投入有力保障
搭建目标体系。温岭市委将“创新驱动”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并将加大研发投入作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抓手,先后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会、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会等,要求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攻坚小组,一月一例会、一月一监测、一月一通报,统筹协调全市研发工作。
加强考核激励。定期发布行业研发强度参考标准,并通报低于行业标准的企业,督促其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动态评估、定期督查,将督查情况纳入对各部门、乡镇的考核。探索实施创新型乡镇指标评价工作,推动乡镇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加强专业指导。成立研发工作专项服务组,定期举办研发费用归集等业务培训,确保账表“应建尽建”、费用“应提尽提”、数据“应统尽统”,如台州佳迪泵业在专项服务组指导下,做好研发机构建设及研发建账归集,2021年度该企业研发强度达4%,成功实现1亿元以上泵与电机领域企业“研发建账”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