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局】跨省通办,让数据高效跑腿 我市深化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

发布日期:2022-01-05 08:47: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体:[ ]
分享至:

近日,由市卫生健康局申报的《温岭市上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场景应用 满足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案例荣获第三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优秀案例奖。

基于流动人口异地办事实际困难和实质需求,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跨省合作,主动对接安徽省阜阳市的阜南县、临泉县、太和县,以流动人口“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为切入点,通过“浙里办”“皖事通”联通国家政务中台,实现制度重塑、流程再造、信息共享。

自2021年6月,浙江省首例“浙皖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在我市成功办理后,朝着业务再拓展、服务再升级的方向,跨省通办经验于同年8月份在台州全市推广,合作办件由安徽省拓展至湖南、江西、云南等7个省份;同年10月,市卫生健康局联合相关部门将“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业务由省内拓展至全国各地,只要是温岭户籍的居民,不管在哪个省份分娩婴儿,都可通过“浙里办”办理户口登记、参保登记、医疗保障卡办理等跨省通办服务项目,实现6证联办,让更多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家门口的服务。

作为首批省级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基层创新储备库入库项目,该项目通过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不仅破解流动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也实现了省际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

“流动人口出生婴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入户等事项,原先需在常住地和户籍地之间往返,存在办理周期长、办理材料多、办理费用高等现象,亟须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和体验感。‘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项目有效简化了跨省流转程序,平均为每个新生儿的父母节省费用2000元左右,人均办理周期缩短30个工作日。”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让数据高效跑腿,助力实现服务领域小事“省心办”“快速办”“无感办”,解决民生难点、堵点、热点,是近年来我市紧抓数字化改革的核心目标。

近日,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温岭分中心成功办理了一起职工“跨省通办”公积金提取业务。张先生在温岭购置了房产,但他的公积金分别缴存在上海与南京两地,他希望能够异地提取公积金。市行政服务中心公积金“跨省通办”专窗的工作人员通过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向上海与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出业务联办请求,并提交了影像资料,待对方审核后将提取资金转入了张先生的银行账户内。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也能“跨省通办”,不仅让张先生免去了来回的奔波,还保障了防疫安全。目前,我市开通的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还包括个人公积金缴存贷款等信息查询、单位及个人缴存信息变更、正常退休提取、提前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开具个人公积金贷款全部还清证明等。据统计,该专窗自去年9月底设立以来,共办理了100多笔“跨省通办”公积金业务。

“本来要先在这里办迁出证明,再回阆中办理转入手续,疫情期间来来回回实在麻烦,现在真是省时省力,一会儿工夫就给我办好了。”去年11月,四川阆中在温人员田德军在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跨省通办”专窗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社保关系转移,现场用时仅8分钟。这也是我市与阆中完成的首例“跨省通办”业务。两地按照“统一标准、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办理模式,帮助阆中在温群众破解难题,目前第一批梳理的温阆通办事项清单已达33项。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扩大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朋友圈,相继将申领居民身份证、新生儿入户“跨省通办”业务拓展至长三角区域。目前,我市已与湖北、贵州、四川等8个省的23个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联办协议,涵盖社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公安户口迁移等事项。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共办理公安跨省户口迁移3462件,跨省社保转移3614件。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跨省通办”模式、路径和保障,及时公布通办事项清单,让更多在外温岭人和在温外来人员知晓并享受“跨省通办”的便捷,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