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让城市更智慧

发布日期:2022-01-24 13:41: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体:[ ]
分享至:

日前,我市生活垃圾全周期监管应用试运行。该应用纳入台州市人民政府第一批数字政府场景谋划清单。

2021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逐步拓展数字化改革,揭榜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数字化改革榜单项目2个,“浙政钉”上架应用1个,“浙里办”上架应用1个。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让城市更加智慧,让生活更加便捷。

垃圾投放运处“一张图”监管

居民每天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在将垃圾打包投放前,通过相关平台中的“居民自评”,将易腐垃圾的投放情况进行自检打分,进行星级自评,并拍照作为佐证,上传结果。

生活垃圾全周期监管应用平台通过AI识别技术,对上传的结果进行审核评分,给出AI评分,并给出相应的积分。平台上可形成对小区易腐垃圾分类的参与率、正确率和红黑榜。

这只是生活垃圾全周期监管应用的一小部分功能。据介绍,该监管应用主要有数据驾驶舱、分类投放、分类执法、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劝导员管理、预约回收、举报投诉、检查考核、保洁车辆管理、保洁人员管理、公厕管理、数据填报、工作平台、移动端应用和系统设置等功能。

“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监管项目围绕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提升管理能级的目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应用获取多种垃圾前端投放、垃圾收集、垃圾运输、末端处理的实时数据,实现投放运处“一张图”监管。

多路监控覆盖,打造城管天网模式

日前,市区万泉东路人行道上,一辆白色轿车违停被智能监控抓拍。智慧城管工作人员审核属实后,当即通过“阳光执法”App向车主发送电话语音及短信温馨提示,要求尽快驶离。没多久,车主将车子开走了。

2021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主城区新设了24路智能监控。这些监控集人脸识别、深度学习、违法档案功能为一体,实现跨门经营、违法停车、流动摊贩等多种违法行为的智能抓拍,同时配置喊话音柱实时进行远程执法。

不久前,市区钟楼路的喊话器突然传来声音:“监控都看到了,赶紧搬回店里。”原来,有家店出现了跨门经营,视频巡查员发现后,立即通过远程喊话系统对商家进行了制止。

目前,这样的智慧城管智能监控已有60路。“我们还借用市公安局等500余路监控设备,覆盖城区主次干道、乡镇交通要道、高空瞭望等多类场所场景。”该负责人称,街面治理由被动响应到主动探测,由事后处置到事中预警,从末端处罚到源头治理逐步转变。

建强城市大脑神经网络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配置多种智能设备,建强城市大脑神经网络,便于及时应对突发性城市问题。新建了一批智能井盖、广告倾角监测等智能物联设备,实现对城市积水点位实时报警,便于市政部门及时整改;对大型广告牌在大风及台风天气实时倾斜监测,便于及时加固、拆除。

同时,打通建筑工地监控平台、环卫作业GPS定位平台、焚烧发电站监控平台等多系统联通运作,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前端、中转、末端处置的全流程监管,强化可追溯能力,反向感知城市运行脉搏;城区52座公厕安装臭味监测系统,实现公厕内部温度、湿度及氨气三合一实时监测并远程指挥保洁,创新“互联网+”公厕保洁效果监督新功能。

2021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温岭市便民驿站”应用上架到“浙里办”。通过该应用,市民可查询民生政策、附近社区医务室、便民警务室、快递公司、洗车点、修车点、配钥匙点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