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0891/2021-8867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农水函〔2021〕49号
- 成文日期:
- 2021-07-02
- 发布单位:
-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1213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叶伟伟、林辉、江枫等3位委员: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温岭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建议》(第2021213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大力推进县域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国家节水行动,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2100公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203个村“一户一表”改造,同时加强管道漏损检修,成立专业听漏队伍,及时开展管网检修,2020年城市管网漏损率9.23%。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建成全市供水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市供水实时监测和预警响应,并积极推广智能化水表,太平街道、东部新区内由水务集团接收二次供水的小区已完成2400个智能水表安装试点。
二是强化节水宣传教育。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平台,先后组织举办了千人亲水跑、亲水趣味运动会、校园节水教育实践等活动,相继建成了市节水教育实践馆、市水情科教中心等2处省级节水教育基地,同时通过节水微电影、宣传片、公益广告、电台讲堂、专题报道等实现常态化宣传,有效提升居民节水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加强节水器具推广,全面实行花洒、坐便器等器具水效标识制度,每年在社区、单位推广500套节水型坐便器,目前全市88家市直单位、88所中小学以及保障房等已实现节水器具全覆盖;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喷滴灌、中水回用、水平衡测试等节水工艺,累计建成节水型企业45家(省级22家)、居民小区50家、灌区7个,建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358处,全市城镇污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3.9%。
二、下阶段工作
正如提案中所说,虽然我市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管网改造更新和节水工程建设有待加快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契机,牢牢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把“抓节水”作为保障民生、乡村振兴、实干建设新温岭的重大举措,力争取得更加明显成效。
一是供水设施改造。大力推进“一户一表”改造,2021年计划完成50个村5.5万人“一户一表”改造,同时根据试点情况适时扩大智能化水表改造范围,今年将在东部新区新增完成800套智能水表安装。进一步完善“智慧水务”建设,依托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拓展智慧供水应用,优化升级供水地理信息GIS、管网(水压水质)在线监测、多级分区(DMA)计量、POC工控自动化等系统,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
二是深化宣传教育。依托2家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分批开展组织学生节水校园实践,通过强化学生节水意识带动家庭节水、社会节水。联合“四千工程”进文化礼堂、节水型小区创建等活动,开展节水、饮水宣传课进乡村、进社区,提高居民水资源保护节约意识。
三是推进管网改造。加强管网更新改造,今年计划新建一、二级供水管网15公里,改造一、二级供水管网10公里,改造村级管网440公里,同时加强日常管网巡查,委托专业听漏队伍,每季度对全市管网进行普查;每周开展日常管网巡查,发现异常及时检修,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
四是推广节水器具。严格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制度,规范用水产品市场,通过水效标识明确产品的水效等级、用水量等性能指标,引导消费者选择高效节水产品,促进节水产品推广应用。同时,积极开展省级节水标杆创建,推进节水工艺应用和节水器具改造,今年计划创建省级节水标杆示范学校3所,省级节水型小区3家,完成节水器具推广500套。
五是推进节水工程。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及非常规水利用,今年计划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0.33万亩,创建省级节水标杆示范企业2家,完成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5家,清洁生产审核5家,同时推进雨水、中水回用,今年计划在玖珑春晓等小区建成屋顶集蓄收集利用系统15个,雨污水管网的提标改造修复15公里,完成坞根污水厂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污水厂处理尾水用于城区河道补水、农业用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等,城镇污水再生水利用率争取提高到25%。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和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市节约用水服务中心 联系人:柯连凤
联系电话:86101070 邮 编:317500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1年7月2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办公室 2021年7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