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政协重要提案办理情况公示

发布日期:2021-08-25 14:57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浏览次数:

滨海联络组提出的《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第20212102号)(专题类)被列为全市23件重要提案之一,我局对此高度重视,将重要提案的办理落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统筹协调,业务科室具体办理的四级工作格局,确保重要提案办理落实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4月12日,我局召开提案交办会,明确了提案办理的目标和要求;5月24日,在农水局召开重要提案专题集中面商会,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其他会办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科室共同参会,认真听取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并一一作出答复。目前,提案答复已按时完成,专题类提案满意率100%。现将办理情况公示如下。

一、系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以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深厚、产业特色鲜明为导向,狠抓精品线路、示范镇、精品村和特色村打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四治四化”行动。一是全面启动主轴精品线建设。以沿81省道、石松线、林石线等十里田园画卷精品线为重点,提质改造“四好农村路”87公里,建设精品示范区2个、示范镇2个、精品村3个;启动创建特色村12个、精品村5个;完成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一般村建设3个,创建A级景区村庄12个。二是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按照村庄整治2.0版要求,持续开展“四治四化”行动,整治村庄“十乱”。实施“垃圾革命”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村覆盖率达100%;实施“公厕革命”行动,深入开展37座省级农村星级公厕和3座示范性公厕创建工作;实施“庭院革命”行动,建成美丽庭院46000户;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清理河道垃圾1万余吨,创建省、台州级美丽河湖2条20公里,建设本级美丽河湖3条21公里。

二、集中破解农民建房难题

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民建房三年行动,组建市农房办,实施专班运作、实体办公,以“五动”工作法为引导,推广农民建房破难攻坚“十二法”,以5个市级试点村和42个镇级试点村为带动,有序破解农民建房难题。一是全面完成排摸。对无房户、缺房户实际数量,各村村庄规模、人均用地面积,应拆未拆屋、闲置地、批而未供土地等情况开展排摸,全面掌握全市农房建设底数。二是编好村庄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明确位于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分别按人均不超过65、70和8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控制。目前已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6个。三是整出用地空间。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以“三改一拆”、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复垦等工作为抓手,推进违建拆除、应拆屋拆除(封堵),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已累计拆除(封堵)应拆屋3598, 完成全年目标的129.5%,完成建设用地复垦305亩。四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联排立地式农房组合形式及庭院围墙建设管理规定》《温岭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补充意见》等政策,确定侧向净距由4米减少至2米;明确农房除公寓式住宅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外,其他均以集体使用方式供地,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工作。五是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理顺农房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和水利等部门的关系,确保在审批、办证等环节无缝衔接,通过设立镇级农房审批专窗,建立联审联办制度,优化农房审批流程,实现“一次受理、同步审批”。截至目前,已审批农房3318间(套),完成全年目标的95.7%。

三、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不断厚植温岭特色农业优势。一是切实做好稳产保供。深入推进单季稻改种双季稻,创新推广粮经轮作模式,加大粮食补贴力度,粮食稳产扩面效果明显。完成播种面积19.9万亩,其中早稻12.5万亩,较去年增加0.6万亩,占全台州早稻面积的45%以上。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生猪累计出栏3.2万头,季末存栏9.1万头,分别增长224.2%和82.9%,蔬菜生产面积稳定在16.3万亩。二是着力改善农田条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以来已新建1.8万亩、改造提升1.8万亩。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耕地“非粮化”摸底整治,实行“大棚房”整治回头看行动,新发现泽国、大溪的2例违规项目,已完成全面整改并通过验收。三是全力抓好特色农业。全力开展“一区一镇”扫尾工作,完成坞根渔果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基本建成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以吉园果蔬为龙头,建成西甜瓜产业振兴示范区1 个,建立“大树冠栽培”葡萄示范区25个。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通过借力网上农博会举办季鉴会平台,打响“温岭农耕”品牌知名度。建成“台九鲜”品牌示范基地2个。

四、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经济。有效利用美丽乡村资源,积极挖掘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项目,统筹布局乡村产业格局。一是立足特色。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脉和产业特点,按照“一区一品”“一区多品”要求,差异化打造各具地域特色和乡村韵味的产业形态。比如,大溪镇突出景区优势,打造环方山农村康养基地;新河镇结合长屿硐天创建5A级景区,全力打造寺前桥“清明上河图”项目和硐天南石文化特色项目;温峤镇以峨嵋山历史文化重点村为核心,发展“醉·峨嵋”项目;石桥头镇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创建,充分利用1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建成乡韵文化创意园;坞根镇依托革命老区优势,开发9条研学体验游线路。二是产村融合。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功能与价值,积极培育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比如,城南镇后岭村发挥乡村田园特色,打造“后岭花开”乡村振兴文旅产业项目,解决当地就业近100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0多万元三是项目带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升乡村综合承载能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开发。比如,松门镇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以金色海岸运动休闲精品线路为底色,具有滨海风情的“山海之韵”项目,有效利用300亩山林、坡地,已实现营收约1500万元。

五、深入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全面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礼堂“建、管、用、育”长效机制,全市共有488个行政村建成文化礼堂,覆盖率达84.2%。二是积极开展各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开展新时代文明指数评议(乡风文明积分制),以户为单位,将新时代文明风尚要求量化为测评细则和积分结果,实现月月打分、月月公示,并与村集体分红、入党推优等挂钩,强化文明行为约束。目前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85%。三是深化婚丧礼俗规范整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实施“一十百千万”新风行动,严控婚丧喜庆事宜规模,打造“事前上门、事中巡查、事后公示”全过程监管体系,有效革除婚丧陋习,年节约社会资金6亿元以上。

六、着力夯实乡村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化“网格治理”,补好短板,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建好支部,选优培强带头人,发挥村级组织的主体作用。建立多维多层次的培训、交流、学习体系,增强政治执行力,提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共组织村干部培训3期,培训村两委干部8235人次,实现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培训全覆盖。其中,针对从未担任过村干部的“一肩挑”对象专门开设精进式培训班,通过“一对一”导师帮带、集中授课、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提升履职能力。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0年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