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459X/2021-909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温发改〔2021〕82号
- 成文日期:
- 2021-08-13
- 发布单位:
- 市发改局
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 温岭邮政管理局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温岭市商务局 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
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在温垂直管理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快递包装治理,遏制过度包装,培育循环包装新型模式,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以绿色理念推动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培育循环包装新型模式,加快建立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理念推动电商和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激励约束机制,打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营商环境,推进快递包装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坚持创新引领。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驱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发展快递包装新业态。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主线,优化快递包装产品供给结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
——坚持协同共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前后贯通,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协同治理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普遍推行,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3万个,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5年,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5万个,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加强快递领域塑料污染治理,鼓励通过包装结构优化减少填充物使用,2021年底充气类填充物使用率不超过20%。推动温岭城区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到2022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纺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禁止使用宽度在45毫米以上的胶带,到2023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推动全市快递业务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大幅提升循环中转袋(箱)应用比例。推广使用低克重高强度快递包装纸箱、免胶纸箱,2023年底,全市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超10%。(温岭邮政管理局)
(二)提升快递包装产品规范化水平。统一规定快递封套、纸箱、包装袋等的规格尺寸、物理和安全环保性能,推动快递包装产品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模组化,提高与寄递物的匹配度,防止大箱小用,减少随意包装,包装空隙率不超过20%,印刷面积不超过总表面积50%。全面禁止电商和快递企业使用重金属含量、溶剂残留等超标的劣质包装袋,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成的填充物;违规生产、使用问题突出的,相关部门要对有毒有害的劣质快递包装生产企业、违规使用的电商和快递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温岭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加强电商和快递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的上下游协同,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鼓励电商企业通过产地直采、原装直发、聚单直发等模式,减少快递包装用量。选择一批商品品类(如鞋类),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推进产品与快递包装一体化,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到2021年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85%,到2022年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0%。(市商务局、温岭邮政管理局、市经信局)
(四)严格快递操作规范。完善快递行业末端网点分拣、投递工作流程和封装操作规范。推动快递企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快递包装治理工作体系和管理台账,将快递包装有关规范纳入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提升快递员业务技能。支持快递企业推行智能化、集约化作业方式。将不规范分拣、投递、包装操作等行为纳入快递行业抽查事项目录,推动解决被动式过度包装问题,畅通公众投诉举报通道,规范快件投递“最后一公里”。(温岭邮政管理局)
(五)完善快递收寄管理。推动快递企业将包装减量化、绿色化等要求纳入收件服务协议,加强对电商等协议用户的引导。推动快递企业进一步规范散收件交付管理,引导用户使用合格包装产品。鼓励电商和快递企业在网络零售和快件收寄中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产品,并通过积分激励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温岭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
(六)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相关企业建立快递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鼓励包装生产、电商、快递等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扩大合格供应商包装产品采购和使用比例。快递法人企业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管理,建立针对分支机构采购和使用包装产品的引导和约束机制。(温岭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
(七)推广可循环包装产品。在电商和快递业务中,结合相关应用场景和商品种类,组织开展公开征集、设计大赛等遴选推广一批快递包装减量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在同城生鲜配送、连锁商超散货物流中推广应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减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到2023年底,快递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0%以上。(温岭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
(八)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支持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机构通过信用质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等多种模式,扩大可循环快递包装的使用范围。鼓励电商和快递企业与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等合作设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协议回收点,投放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回收设施,丰富回收方式和渠道。推行可循环快递包装统一编码和规格标准化,建立健全上下游衔接、平台间互认的运管体系,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鼓励通过股权合作、第三方运营等方式,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投放和回收设施共建联营。(温岭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九)加强快递包装回收。鼓励在快递网点开展快递包装纸箱集中回收,适度提升复用比例,2021年底,全市邮政快递企业、末端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全覆盖,督促各快递企业规范使用回收装置。推进快递包装材料和产品绿色设计,鼓励同类别产品包装使用单一材质材料,减少使用难以分类回收的材料和包装设计,提升快递包装可回收性能。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新业态,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中可回收物的规范化、洁净化回收。(温岭邮政管理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和各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规范快递包装废弃物分类投放和清运处置。按照就近、便民、高效原则,建立完善回收站点,要求每个新建小区设置1个回收站点、其他按每1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和农村按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鼓励在商场、大型超市等场所设置便民回收设备,回收站点可依托垃圾分类中的“可回收物”箱实施功能共享。规范居民分类投放行为,保障快递包装废弃物及时得到清运。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分类处置,提高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加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监督管理,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和各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一)加强监督执法。加大快递包装治理的监督执法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定期摸底调查,强化绿色快递包装专项督导检查。将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实施情况纳入电商和快递行业管理。开展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专项执法行动,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温岭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十二)完善综合性支持政策。对绿色快递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快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项目建设时,市财政资金予以适当支持,用地空间上予以适度倾斜。加大对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规模化应用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快递绿色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加强对绿色包装推广应用、执法检查的财政保障力度。(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人民银行、温岭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开发智能打包、胶带与纸箱分离等新技术,加快绿色环保、功能包装材料研发应用。鼓励开发应用快递包装操作和分拣配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施,提升快递行业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强产学研衔接,加大快递绿色包装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有关部门参与)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和政策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时总结推广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有效管理措施、商业模式和制度成果,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消费者、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的监督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快递包装社会治理体系。(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 温岭邮政管理局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
温岭市商务局 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1年8月13日
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 2021年8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