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创新驱动 构建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发布日期:2021-12-24 17:03: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字体:[ ]
分享至:

近日,《新台州》2021年第10期刊登《温岭市:创新驱动 构建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温岭市根据《台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化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聚焦主体培育

培植制造业发展的活水源头

一是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培育发展泵与电机、机床装备、激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我市工业稳增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专精特新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大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二是科技企业梯度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和科技型企业“双培增”计划,壮大高企培育库。前三季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荐上报92家;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2家,均居台州首位。深化小升规企业培育,建立年度小升规培育库企业248家,今年以来共对198家小升规企业发放奖励资金2100多万元。

三是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全市乡镇科创指数评比、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前100强评比等。1-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达21.8亿元,同比增长58.6%,居台州首位。充分挖掘规下企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研发潜力,新增建筑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为0.6亿元、0.21亿元 。

四是科技项目攻关推进有力。对接省级“尖兵”“领雁”等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推荐上报项目8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制造精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等28个,台州市级技术中心、首台(套)产品等65个,北平机床获评国家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融入浙江省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体系,出台《温岭市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加快科技中介引进和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培育,新引进2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聚焦平台提质

建强制造业发展的载体支撑

一是“一区四体多点”科创平台生态圈优化跃升。主动融入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增强平台辐射带动能力。温岭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成功列入省级创建名单;东部新区科创中心预计于11月份完成室内装饰工程;铁路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含成果转化中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年底开工建设。

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有力。加快优质科技资源导入,成功引进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岭分中心暨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温岭研究院;深化与清华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等的合作对接,9项共性攻关项目稳步推进。前三季度,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温岭技术转移中心等14家入驻科创中心的高校院所共走访服务企业655家,解决技术难题34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4项、金额近1000万元。

三是项目孵化研发平台态势良好。发挥市内外项目孵化研发平台作用,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和引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科技项目。上海、杭州两个飞地孵化器已累计引进科技项目9项,其中2个项目落地温岭产业化;省级人才创业园新引进孵化领军人才创业企业2家,3家在孵企业列入小升规培育对象。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解决企业个性化技术难题15项,自主开发永磁电机、电控产品样机30套。

聚焦人才引育

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智力引擎

一是加快高层次人才招引。围绕国家(省)引才计划、万人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以及海外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发挥人才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作用,不断创新平台引才、活动引才、办赛引才模式,深入实施“岭燕归乡”系列活动、百校引才巡回招聘活动,启动2021中国温岭全球智能装备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完成国家级引才计划申报21人、省级引才计划申报37人,新引进“500精英计划”人才14人、博士19人、高校毕业生982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数3524人、落地“500精英计划”创业企业13家,落地数居台州第一。

二是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出台《温岭市落实台州人才新政2.0版若干补充意见》等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在温创新创业,已兑现人才政策补助3574万元,超去年全年15%;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9248.25万元。加快推进温岭人才码(青年码)建设,实行“一网通办”,为各类青年人才提供创业就业“一揽子”服务。持续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深化完善公办学校定点吸纳人才子女入学制度,形成市镇分级的人才子女入学保障机制,今年已有5名高层次人才子女顺利入学。

科创平台

温岭高端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温岭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温岭市“一带一区”科创布局重要的组成部分,2021年10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科技厅、省发改委联合发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该园区位于温岭经济开发区内,与开发区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和运行。园区总面积为11.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高端泵与电机、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激光电子高端装备为核心的主导产业。

园区围绕“产业大平台、投资主战场”的目标定位,以大手笔、大魄力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已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建成落地省级泵业产业大脑、台州市级汽摩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温岭制造数字化赋能中心等产业平台。在以万象、东禾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与关键零部件产业,以利欧集团、东音科技为代表的高端泵与电机产业和以热刺激光、北平机床为代表的激光电子高端装备产业等的集聚发展下,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共引进272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256个;累计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3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55家、上市企业6家、收入超10亿元企业3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家。

202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200亿元,其中,高端泵与电机、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激光电子高端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7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3.1%。

园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构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体系,做大做强高技术服务业,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业新空间、生态智慧新城区和浙东南沿海高端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