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丨培育新动能,汇聚新动力!擦亮温岭高质量发展“底色”

发布日期:2021-12-21 14:08: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发布

字体:[ ]
分享至: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台州市决策部署,解放思想超创干,实干建设新温岭,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十五届一次党代会召开在即,温岭发布特推出喜迎党代会·“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回顾温岭走过的这不平凡的五年。

     今年前三季度

     温岭工业经济韧性十足,全市工业增加值达314.24亿元,同比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6%,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度达51%。
     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达到25.05亿元,同比增长54.9%,高出台州市平均增速17.9个百分点,增速居台州首位。
     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9%,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温岭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价值链“四链联动”,用一连串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了在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路上,温岭有着足够的底气。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公示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温岭的利欧集团、飞越机电两家企业名列其中,成为台州这一批次中仅有的两家单项冠军企业。

     作为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的代表,飞越机电凭借覆盖全球的销售体系,以及专注产品创新和高品质制造,让飞越的真空泵成为国内单项冠军产品,今年产值突破7亿元。

     飞越机电的成绩,映射出了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的成长。“十三五”期间,温岭泵与电机规模上行业产值由160.1亿元提高至2020年的248.5亿元。今年前11个月,温岭规上泵与电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301.3亿元,同比增长34%,规上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99家增加到340家。

     不单是泵与电机,去年,温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1亿元,较2016年(469亿元)增长17.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

     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背后,是温岭市委、市政府积极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不断培育创新链、优化服务链、提升价值链,为温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底色”。

     目前,温岭已建成泵业、工量刃具、鞋帽、汽摩配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四大产业集群全覆盖。同时,引进清华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皮革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资源,联建温岭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建成省级人才创业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并将引才触角延伸至省外乃至国际。在上海、杭州、福建晋江以及德国等地建成“飞地”孵化研发中心,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提高产业“含金量”夯实创新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先后出台了《温岭市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岭市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鞋业八条》等扶持政策,打出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品牌增值、管理增效、设计赋值、新品迭代“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温岭围绕产业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做好招商引资文章,以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攀升。2017年至2020年,我市签约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超1500亿元,落地超亿元项目63个、总投资超626亿元,项目涉及高端制造、生物医疗、商贸综合体、电子芯片等多个领域。高端伺服电机、热刺激光生产基地、中非科技园医疗器械、台州万象汽车产业园等多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成功落地,有望成为振兴传统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边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一边发力延链补链,温岭制造业加速发展。五年时间里,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868家增加至1154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5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30亿元以上企业1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国家“小巨人”7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功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

     高质量发展的不单单是制造业,近年来,温岭市委、市政府大力构筑高质量发展能量场,在更高层次上聚焦城市生活提升、聚焦百姓满意度提升,狠抓城市更新、产业更新,全域改造成效初显,生产生活空间实现高效集约,入选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小微金融、商贸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600亿元、720亿元;全域旅游纵深推进,石塘半岛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我市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一区一镇一体”建设推进有力,列入全国整县制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创建示范县、省级农业主导产业(畜牧)“机器换人”示范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