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WLS001/2021-9139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1-11-30
- 发布单位:
- 市府办
温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加快温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更好地为全市各类教育服务,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劳动、探索科学,现将温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适度前瞻、量力而行、规划到位、分步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素质教育内容,能综合进行劳动和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科普和技术创新教育、生活和生存教育、国防军事教育、环保教育等,使基地成为浙江省有特色,集前瞻性、实验性、示范性为一体的素质教育标志性工程。
二、规划依据
1、《温岭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温改办发〔2005〕
129号)
2、《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
(教财〔2003〕6号);
3、《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浙教装〔2004〕20号);
4、《浙江省中小学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三、工作目标
1、基地基础工程建设、改造和内部设施配备科学合理、实用高效。
2、认真实施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基地的一切活动中获得全面、健康、主动的发展,有切实可行的师生安全保障措施,使基地成为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3、落实好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有稳定的并与接待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指导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
4、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劳动实践教育计划。有一定数量的实习项目,能基本按照新课程方案和劳技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课程。有规范的生产劳动实践教学计划和劳动内容。编写好一本有特色的劳动实践训练教材。
5、制订好一套完善的制度(教学实践制度、财务制度、安全制度、奖励制度、评价制度等)。
6、要走一条以基地养基地的良性循环之路。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增收节支,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规划内容
(一)基地规模
1、建设规模:温岭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27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
20000平方米,除原有校舍(13800平米)作为基本教学生活区外,新建九区二馆:
⑴植种认知区:该区块包括百树园和百花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给它们标注名称及生长习性等,供学生识别认知,共占地25亩。
⑵特新农业区:在该区块上科学种植温岭特色果蔗,同时开展无土栽培、立体种养、大棚作物、 基因转移等实验尝试,占地25亩。
⑶学农劳作区:该区块按季节种植各种蔬菜、瓜果、旱粮作物,让学生体验“锄禾日当午”、“秋日垄上行”的酸甜苦辣,了解、掌握一定的农耕知识和技能,占地25 亩。
⑷畜禽饲养区:该区块是学生了解畜禽、学习饲养的地方,占地5亩。
⑸养殖垂钓区:该区块是学生了解鱼虾生活习性、学习水产养殖技术,同时又是养性休闲的地方,占地25亩。
⑹农家生活区:在该区块中建造农家院落,模拟农事场景,开展野餐、烧烤、篝火晚会等活动,占地35亩。
⑺拓展训练区:在该区块设计、安装各类户外拓展运动器械和模拟军事障碍物, 让学生通过征服种种阻碍,锻炼跑、跳、攀、爬、跨、跃等基本活动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坚韧意志,增强团队精神,占地50亩。
⑻学工实践区:该区块是供学生参观和参与工业生产实习的场所。
⑼多功能展示区:该区块展示各种传统农渔具和老式生活用具,帮助学生了解农业、渔业发展史,同时也是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体验成功喜悦的场所。
⑽生态科技馆:该区块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开展面向社会、自然与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里还是学生参观学习、丰富知识、感受远古神秘、探索未来奥妙的场所。
⑾综合艺术馆:该区块是展示民族瑰宝、地方民俗之处,也是学生鉴赏艺术、陶冶情操的地方。
2、接待规模:每天接待学生500—800人左右,形成一天制(小学)、三天制(初中)、一周制(高中)三种培训模式。
(二)基地设施
1、有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劳动实践工具和设备,相关教学仪器按省Ⅰ类标准配备, 并配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2、有满足师生用餐、寄宿需要,且符合相关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宿舍和相
应的卫生设施。
3、有处理一般伤病的医务室,并有专职医护人员,遇急诊或重大伤害事故时, 有接送大医院就诊的条件。
4、有安全规范的交通运输能力,提供相应的交通运输服务
5、基地和周边地区环境良好,无污染或其他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因素。
(三)活动内容
1、科普教育:通过老师对有关工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园艺等方面的讲解, 及录像、电影、图片、讲座等,让学生获取工、农、牧、渔以及园林艺术等方面的最新科技知识。
2、体验劳动:学生们将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或自由组合到菜园、果园、苗圃等体验劳动。
3、技能操作:学生们分批次在能工巧匠的指导下进行厂区实习、手工制作等, 这是学生开展创新、体验成功的有关尝试。
4、军事训练:按要求组织学生军训,进行模拟军人生活,开展国防知识教育。按照“严、快、齐”的军训标准,指导学生进行内务整理,培养他们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
5、家政训练:对不同学龄段学生开展系列家政劳动,进行生活、生存能力训练,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强能力。
6、娱乐休闲:发挥学生特长,开展多种娱乐活动。
7、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学生成果展示会,把学生亲手制作的作品通过展示会定期展出,并开展作品义卖活动。
(四)具体项目
1、科普类:植物克隆(蚊净香草、大花惠兰)、生物标本、海底世界、时光隧道、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保护)、科教影片(气垫、悬磁、卫生、环保、机器人、电子望远镜、电子加速器、电子显微镜、规模农业、立体种养、基因转移、组织培养)、三模一电(航模、汽模、船模、无线电)、台风、地震、海啸。
2、学农类:大棚农业(果、蔬、花、木)、植物识别(与教材配套)、农业实践
(翻地、施肥、除草)、无土栽培(花草、蔬菜)、林粮间作调研(面积、株距、树干直径、作物种类、生长情况、分析研究)、花木培育(栽植、嫁接、修剪、施肥、扦插)、花草培育(兰花管理、盆花育苗、上盆管理)、盆景制作(山水盆景、树桩盆景)、家鱼饲养(金鱼、热带鱼)、淡水养殖(鱼、虾、蟹、鳗、鳖)、家畜饲养(猪、牛、羊)、家禽饲养(鸡、鸭、鹅)、特种动物饲养(兔、鸽、孔雀)、传统农具、天然饲料、人工饲料。
3、学工类:薄册印刷、电脑装配、缝纫工艺、工业流程(流水线、自动化)、制鞋工艺、钳工、工业机械理论与实践(车床、磨床、刨床、钻床、电焊、气焊、切割、
数控机床)、陶艺制作、木工制作、电子制作(电子控制、集成电路、记忆金属、电子焊接)、电工知识(照明电路、电工仪表)、电机制造、雕塑。
4、学军类:队列、行进、仿真打靶、国防教育(图片、电影、录像、武器、装备)、攀岩、高空云梯、空中断桥、空中单杠、吊索桥、荡木桥、勇敢者道路、交通安全、医疗保健、生活急救(食物中毒、人工呼吸、外伤包扎、骨折处理)、紧急逃生、野外生存。
5、娱乐类:垂钓、篝火晚会、风筝(风筝文化、制作、放飞、比赛)、摄影、野炊、知识抢答、谜语、脑筋急转弯。
五、规划概算
一期投资(近两年投资):
1、台门、道路、围墙、挡土墙修复200万
2、入口区、垂钓养殖区四周绿化100万
3、植种认知区及相关果蔬栽培及管理房修建等400万
4、户外拓展训练场建造200万
5、旧校舍维修及设备添置250万
6、运动场改建、网球、壁球、篮球场等建设150万
(以上为2007年计划)
7、农家生活区、特新农业区、学农劳作区、畜禽饲养区等1000万
8、校园绿化、文化建设、集合广场等700万
(以上为2008年计划)
二期规划投资(2009年及以后,概算另行确定): 1、生态科技馆
2、综合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