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十一五及以前 > 专项规划

温岭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1-11-30 20:54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一、“十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好基础测绘工作,对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维护国家安全、方便人民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时期,在全市广大测绘工作者的努力下, 我市测绘事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我市1:5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覆盖面

“十五”期间,我市共完成1:5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约3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了城市规划区及各镇规划区。“九五”期间我市施测了1:2000地形图630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除高山海域以外的所有区域,为全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测绘保障。

(二)统一了坐标系统

为了测量方便,原先各镇都建有自己的独立坐标系,自成体系,各做一套,这给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建设规划定线采用坐标放样后, 各镇的独立坐标明显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要求。在1998年,全市进行1/2000航测的时候,在全市范围建立了统一的坐标系,一直沿用至今,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从传统测绘产业向数字测绘产业转变

在90年代,我市的1/500地形图测绘主要采用传统平板仪,后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地形图要求也逐步从模拟图走向电子图,作业方法也从当初的传统平板仪测图提供纸质模拟图,到平板仪测图进行成果成图数字化提供电子数据,目前刚运用全站仪等高新仪器直接进行数字测图。“十五”期末,我市已全部采用数字化测图技术,实现了我市传统测绘产业向数字测绘产业的转变。

(四)成立测绘管理机构

2002年新《测绘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领导对我市建立测绘管理机构工作非常重视,经多方协商,于2004年成立了温岭市测绘管理处,落实了测绘基本管理职能, 对我市的测绘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通过与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我市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市的建设、国土、水利、交通等各个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整合不够。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都有自身的测绘机构,在组织测绘时,往往只考虑本部门的精度要求,致使基础测绘成果标准不一,数据格式不统一,成果精度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不可避免的造成重复测绘,浪费测绘经费。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有关测绘发包单位,为了节省资金,往往压低测绘价格,以至影响测绘产品质量,致使不


少成果都未达到基础测绘成果的精度要求,只能在个别部门使用,无法实现共测共享。三是计划性不强。全市的基础测绘工作未能在总体上进行把握,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往往都是具体项目要上马了,急需基础测绘成果时,才考虑安排测绘项目,容易造成任务急时间紧的局面,影响到基础测绘成果的质量。四是成果格式不够完善。现有基础测绘仅局限于提供CAD格式文件,未能按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提供标准格式, 这给以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交换、共享带来了很大不利。五是成果覆盖面不够广。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都是各个部门按各自的需求测绘的,因此市区及发达的建制镇测绘成果比较多,而山区和海岛等地区的测绘成果几乎空白,基础测绘成果覆盖面不平衡。

由此可见,我市“十一五”期间基础测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基础测绘的更新机制;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努力拓宽测绘成果的应用领域,让基础测绘成果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十一五”基础测绘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我市“十一五”基础测绘发展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牵引,从满足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加强基础测绘工作, 坚持测绘科技创新,加快“数字温岭”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拓宽测绘服务领域,提高保障能力,积极为我市三大主体任务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十一五”基础测绘的发展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建立健全测绘管理机构;将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基础测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启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温岭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加快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开发,以满足全市经济建设、城市化发展和各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三、“十一五”基础测绘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全市GPS C D级控制网改造、大地水准面精化

1、我市现有的控制网是1998年进行全市1/2000航测时建成的,共有C级点23个, D级点59个,三等水准点34座,四等水准点45座,经过7年时间,城市建设破坏和自然环境沉降倾斜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控制网的精度和功能,需对原有控制网进行改造加密。控制全市920平方公里,约需40个C级控制点、80个D级控制点。同时施测三等水准,水准线路总长约800km。在GPS C D级控制网和水准测绘基础上进行大地水准面精化,为GPS高程测量作准备。


2、市区二等水准沉降观测,约100km,每年一次。我市地处滨海,河网纵横交叉, 近几年地面沉降严重,进行水准沉降观测,为研究和预防地面沉降提供准确的沉降数据。

(二)地形图测绘及更新

1、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部门的专项规划,特别是近期规划的范围, 进行1/500地形测绘,测绘面积约80平方公里,对老城区等原采用非数字测绘方法施测的或精度达不到《浙江省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划》要求的1/500地形图进行更新测绘,面积约 15平方公里。

2、重点工程测绘

对东部产业集聚区主要区块、铁路站场、沿海高速公路、104国道复线建设等进行测绘,共需新测绘地形图50平方公里。

3、专业测绘项目

对箬横、松门、新河、泽国、大溪五大镇房产图更新及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五个街道房产图修测,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此外,还对全市全岛及300公里海岸线测绘。

(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

随信息化工程日益突显,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的城市信息化更是成为了一项战略工作,城市信息化建设日益为各国、各城市所关注。而GIS技术在整个城市信息化(或者说数字城市)工程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薄弱,急需启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购置仪器设备和软件,引进技术人才,对原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再录入数据库。

四、“十一五”基础测绘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台州市测绘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温岭市测绘管理规定》、《温岭市基础测绘成果图成果使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使之更具操作性,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二)将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应当将基础测绘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基础测绘经费的财政投入机制,以保证基础测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测绘管理工作

进一步健全测绘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才,对测绘管理人员进行测绘和相关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测绘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测绘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履行基础测绘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基础测绘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加强基础


测绘成果的管理。

(四)加强基础测绘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引导测绘行业的科技创新

随着测绘的地位日益凸现,各种新技术、新仪器不断涌现,测绘工具和测绘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测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市必须加强对测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挖掘内部人员潜力,鼓励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加快启动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大在新技术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新软硬件设备购置、人员知识和作业习惯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同时进一步解决技术不够成熟、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以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种问题和困难,建设符合规范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我市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共享平台, 搭建高效、兼容、实时的基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