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十一五及以前 > 专项规划

温岭市“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1-11-30 20:53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一、“十五”期间金融业发展情况

(一)银行业存贷款总量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五”规划多项指标超额完成。人民币存款由2000年末的104.1亿元增加到2005年末的270亿元,是2000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人民币贷款由2000年末的54.5亿元增加到2005年末的188.4亿元,是2000年的3.45倍,年均增长28%。

(二)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在“十五”期间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家,机构网点约180家,从业人员近2500人。

(三)服务功能日益增强。新兴业务拓展方兴未艾,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传统业务创新力度加大,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快速推进,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特别是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金融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温岭设立分支机构,农信社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组建了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改制为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特别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温分支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外汇管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有效支持了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五)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各年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连续实现“双降”。2005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39亿元,比2000年的7.89亿元减少了4.5亿元;不良贷款率1.8%,比2000年末的14.6%下降了13个百分点。银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200 5年实现帐面利润5.93亿元,是2000年的5700万元的10倍多。

二、“十五”期间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业信贷支持不平衡。主要是信贷供给结构不协调,银行对大企业、大集团授信过于集中,而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特别是初创期企业、微小企业贷款有效需求满足程度低。社会融资结构过于单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目前全市仅有1家上市公司,远远落后于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

(二)金融业创新水平不高。我市金融业虽然也加强了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金融业务的创新,但总体而言,各金融机构业务同质现象较为严重,不同银行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缺乏特色。银行业务仍主要集中于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规模偏小,衍生金融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

(三)金融业仍然存在潜在风险。一是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信贷支持,部分银


行信贷投向过度集中,潜在风险较大。二是目前的金融风险监管仍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监管的重点放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等一般性的合规审查上,对监管对象的日常监管偏重于事后处罚,缺乏事先预防的有效手段。

(四)金融生态环境有待完善。包括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能力弱,担保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资信评估机制以及政府信用监督和管理机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民间融资市场活跃、规模较大,存在不规范性和风险性等。

三、“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目标及措施

“十一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业竞争实力,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市经济、金融健康协调持续平稳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组织完备、服务优质、运行协调、安全稳定、与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温岭金融体系: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法人治理更加安全,经营效益更加提高。到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量比“十五”期末(2005年)翻一番,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540亿元,年均增速15%;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速15%;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

“十一五”期间推动温岭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

(一)明确金融业发展方向,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大力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温岭支行的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金融运行绩效,把国有商业银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有序推进城市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在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增强实力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增资扩股,积极促进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支持、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二是逐步建立风险投资市场。通过设立信用担保基金和投资风险保险基金,实现投资风险分散化;积极开拓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建立以商业性为主、政策性为辅的风险投资基金格局,促进风险投资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金融业制度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包括加强中间业务创新,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层次;加强金融同业合作,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稳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市场避险保值需求;完善金融电子化建设,提高现代金融服务水平。


(四)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助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坚持 “有保有压”原则,加强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大力调整信贷投向结构,合理优化配置信贷资源,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高效运行。具体包括调整信贷投入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需求结构、客户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均衡、协调的信贷增长。

(五)有序引导规范民间融资。根据我市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特点,按照“区别对待、正确引导、风险自担、疏堵结合、促进规范、打击罪犯”原则,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一方面要正视民间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打击和取缔非法行为。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推进征信机构体系建设,为征信服务提供现实基础。加快推进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机构建设,形成信用信息从征集到有效使用的分工明确、竞争充分、运行高效的征信机构体系。二是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细化担保功能,形成分层次、有特色、数量增加、实力增强、运作规范、管理严格的信用担保体系。

(七)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对金融发展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为使“十一五” 期间营造更加良好的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到守土有责,主动把金融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把金融业作为推动温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对待,为金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金融系统增强服务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加强对金融风险处置的组织协调,构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