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十三五 > 专项规划

温岭市海洋经济 “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1-11-28 19:16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绝佳机遇。立足十二五以来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基础,省委省政府在十三五时期提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2016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台州规划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将台州湾、乐清湾等湾区规划列入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与此同时,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多联的全省港口格局,全力打造全国海洋港口发展先行区。台州市抢抓湾区经济发展、港航一体化机遇,加快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围绕新时期战略指引,温岭市依托富集的港湾、港口、滩涂等海洋资源,发挥海洋产业基础扎实、城市配套设施完善、海洋服务功能丰富的优势,努力成为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区,全力推动产城融合、创业创新,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再提升。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三五时期温岭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特编制《温岭市海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依据包括《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2013—2017)》、《关于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台市委〔20115号)》、《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台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1、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张。2015年温岭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2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约82亿元,涉海工业产值约283亿元,海洋服务业产值约63亿元。城市新区、东部产业集聚区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功能区,其中,城市新区以高端化、集群化、信息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配套发展科创、金融、商务等服务功能;东部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产业,打造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聚区。

2、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温岭海洋经济三次产业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结构,临港工业和水产加工业的产业支柱地位稳固,两大产业产值占涉海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6.9%27.4%。海洋生物医药产值稳步上升,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2015年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26.6%,港航物流、海洋能源、海洋文化创意、海洋科技研发等潜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水产养殖与海洋捕捞业保持平稳发展,渔业产值占渔农业产值比重保持在63%左右。 

3、海洋资源开发继续拓展。全市拥有滩涂资源约8000公顷,既是滩涂养殖的重要空间,也是温岭城市建设土地储备和临海工业建设用地的重要来源,30平方公里的南海涂围垦工程相关报批手续正加快推进。温岭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丰富,已开发利用岛屿十余座,正积极谋划开发龙门岛、北港山、南港山、九洞门岛、北沙镬岛、南沙镬岛、直大山等具备较大潜力的近岸岛屿。此外,温岭东南滨海海洋旅游资源特色鲜明,风能、潮汐能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

4、涉海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十二五以来,温岭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导向,大力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渔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心渔港一期工程完成初验收,钓浜渔港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箬山港区、龙门港区顺利建成开港,沿海高速通道、大麦屿疏港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东部沿海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5、海洋经济政策有效落实。按照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积极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支持温岭省级开发区积极创建浙江省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推进远洋渔业和国内海洋捕捞转型升级,积极创建涉海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和省级现代渔业园区。

当前,温岭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临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与龙门港一期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港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一批重大交通、港口配套设施类项目仍处于建设期内或前期论证阶段,开发大港口,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港口城市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发展乏力影响,温岭市传统船舶修造压力大,转型升级方向不明确,传统海洋产业比重仍然过高;高端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海洋金融、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培育缓慢。三是海洋经济重大功能载体和要素支撑不足。大型港口设施、便利口岸开放、海洋科教孵化等功能还不完备,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功能载体亟需填补。此外,温岭海洋经济发展还面临科技水平低、资金渠道少、技术人才缺乏等要素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发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汇聚海洋经济发展先进要素。

(二)发展趋势

1、国家、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由顶层设计层面转向统筹实施层面,沿海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的贸易交流、合作开发、要素互通更加便捷,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对海上丝绸之路投入更多关注,将通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往来交流的新格局,打通东部沿海发展带。产业特色化方面,临港制造、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领域成为沿海各省聚焦发展的热点,我省则以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为重点,重点扶植海洋产品生产、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海岛旅游等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我国沿海地区将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推动建设双向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海洋经济合作平台、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我省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加快我省海洋强省建设。因此,温岭要紧密契合海洋经济发展导向,依托自身优势,加快海洋产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大海岛开发力度,有效利用海涂资源,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2、海洋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明确

十二五以来,国家、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加快重点海洋产业的新增长点培育。在传统优势海洋产业方面,继续提升优化船舶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按照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服务化和高附加值等导向,推动通用船舶制造,服务江海联运发展;推动水产品加工向上下游延伸,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在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方面,扶持以海洋矿产、海水利用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代表的新兴海洋产业快速成长。重点推动海工装备产业提高总承包能力、智能化水平;适应工业淡水需求加大、城市自来水成本不断上升要求,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进一步加快海洋医药研究和临床药物产业化进程。同时,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业也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因此,温岭要加快完善一批重点功能设施,搭建海洋经济发展平台,推动海工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

3、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成为台州大发展的新引擎

以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等省级湾区统筹发展为重点的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将充分发挥港口、环境和腹地优势,形成港口航运、临港产业、经济腹地和城镇群等拥湾发展向湾集聚的发展格局。温岭市大部分区域与台州湾、乐清湾的发展相互融合,有条件成为沟通两大湾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十三五时期,温岭要依托海洋产业基础、东部空间优势、开放创新机制等有利条件,进一步强化温岭对外贸易合作与交流,促进全市资源要素向港口物流、海洋科创等方面集聚,打造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等战略,坚持陆海统筹,突出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挥温岭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方面的综合优势,培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构筑两核两湾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把温岭打造成为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引领区、东部陆海联动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引领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建设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海洋海岛旅游示范基地和海洋渔业跨界融合基地,成为海洋创新体系成熟、高端海洋产业集聚、海洋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湾区经济试验区引领发展区。

东部陆海联动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广阔内陆腹地与沿海港口优势,以东部新区为重点,努力探索在陆海统筹、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对外合作等领域的新路径,成为全省陆海联动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原则

创新发展。开发和保护并重,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以海陆一体的战略眼光整体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优化创新生态,加强海洋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建设,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

产城融合。以构建海洋产业体系为重点,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开发重点区块,实施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功能设施等配套,做好产业+人口+城市融合发展文章。

区域协作。积极推动区域开放合作,支持构建产业联盟。主动接受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的辐射,强化与台州湾、乐清湾湾区经济圈的内部协作,推进北向宁波、南向温州、西向浙中和浙西的紧密合作,形成温岭海洋经济战略纵深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按照省、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海洋产业引入过程中,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定明确的产业准入门槛,强化各环节环保监测,实现海洋产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平台带动。依托湿地、海岛海洋生态功能,发挥东部沿海港湾多、避风好等优势,重点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科技市场、海洋文化服务、海洋金融创新等平台,积极培育口岸贸易、海事服务、海洋文化等功能。

(三)发展目标

通过5年努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合作能力显著提升,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载体扎实、创新活跃、区域协作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传统海洋产业优化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初具规模,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580亿元,年均增长7.8%,占台州市海洋经济比重争取达40%以上。其中,海洋服务业产值达到95亿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7%。海洋科技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市R&D比重达1.5%左右。临港装备制造、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三大特色优势规模总量超过400亿元,占温岭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两核两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东部新区成为全市海洋经济企业集聚的主阵地,以临港装备产业区、温岭无水港、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城南休闲养生服务区等为重点的功能载体建设基本成型,成为温岭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区块。东部城市中心区、温岭海洋新兴服务业集聚区、松门临港产业提升区、龙门港航物流区和坞根乡韵休闲区等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空间布局

按照温岭市域空间总体开发要求,以东部新区产业发展核和中心城市服务核为中心,联动东部综合开发湾和西南生态休闲湾,以重大平台建设和重点区块协调发展为抓手,整体构建两核两湾的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架构。

(一)两核聚力

1、东部新区产业核

1)空间范围:位于东部新区,重点建设两大区块建设,即临港装备产业区(上市企业园、规上企业园、中小企业科创园)和东部城市中心区。

2)功能定位:重点承载海洋产业集聚、产业综合服务、城市综合配套等功能,建成温岭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高地、温岭东部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3)发展导向:以产业培育带动城市建设,打造温岭海洋经济发展主阵地。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发挥央企大项目和上市企业园、中小企业科创园内的企业集聚优势,大力引导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入园,重点发展海工装备、临港机械制造,积极培育新材料、海洋科技服务等新兴海洋产业。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智能水泵电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临港装备及配套、船舶修造及配套等产业的上下游环节,引入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关键技术、新产品线,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升级和新兴海洋产业集聚。三是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加快东部新区内部道路网络、综合管线、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依托东部城市中心区建设,完善宜居城市功能,形成吸引产业人口集聚的人居环境。

4)建设重点:重点推动两大区块建设。

临港装备产业区。突出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强化大项目引进,加快央企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空轨电车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海洋工程领域智能装备、高端船舶配套装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产业。加强现有产业提升,依托泵与电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机床装备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大型工业泵、伺服电机等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零部件和设备,引导已入驻的高端泵制造、单轨整车零配件制造、精密制造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打造智能工厂。主要功能区块包括上市企业园、规上企业园和中小企业科创园。其中,上市企业园位于南片,规划面积5.46平方公里,构筑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高地。立足利欧股份等上市企业入驻基础,采取产业链招商、行业龙头招商、精准招商、市外招商等模式,有选择性地集聚一批有质量、上档次的企业群体,重点引进上市企业和企业总部(含区域总部),为上市企业搭建一个高层次、集约化的发展平台。重点建设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礁山湖高端装备小镇,形成集居住、商贸、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小镇。规上企业园位于北片中部,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打造后备上市企业集聚区。围绕轨道机械装备、机电电子、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合资合作、海外并购等方式,扶优扶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积极引进焊接机器人、切割机器人、打磨喷涂机器人等高性价比工业机器人,积极培育通讯导航类、自动控制类和监测监控与报警类船舶电子产品制造。中小企业科创园位于北片,规划面积1770亩,包括中小企业孵化园和转型升级示范园,构建中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围绕临港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创新运用工业地产等开发运营模式,通过厂房租赁、土地出让、厂房销售等方式,为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泵与电机、汽摩配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东部城市中心区。位于东部新区中部,规划面积15.22平方公里,打造滨海风情城市新区。以居住开发和服务业发展为主,依托3.75平方公里的龙门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按照成片、生态、高档的开发原则,汇集碧海湖、礁山湖、曙光湖等湖泊水系,运用国际休闲度假新理念,建成以湿地公园、滨海欢乐世界、国际游艇会、高端度假酒店、高档滨水住宅开发为一体的海滨风情旅游度假小镇,形成完善的城市休闲商务体系,努力成为长三角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

2、中心城市服务核

1)空间范围: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建设铁路新区、城市新区等区块。

2)功能定位:发挥中心城区商务服务、科技创意、特色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功能集聚优势,构建服务温岭、辐射台州南部的海洋经济综合服务中心。

3)发展导向:注重城市高端要素的延伸拓展,承载海洋科创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等功能。一是增强海洋科技服务支撑。以科技服务平台、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为载体,引进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形成海洋科技研发、信息交流、技术服务团队。加大涉海职教服务功能配置,围绕台州第一技师学院、职教城,进一步集聚科技职教资源,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二是提升海洋金融集聚服务功能。重点依托温岭中心城市在台州市及周边范围内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民间金融服务创新优势,构建海洋金融机构集聚、业态创新的主平台。三是加快培育新城区海洋综合配套功能。以城市新区、铁路新区为重点,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沟通联接,增强商贸商务、人居服务、文化教育等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国际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海洋用泵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新城区海洋综合服务配套服务区。

——建设重点:重点推动温岭无水港和温岭海洋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温岭无水港。位于铁路新区区块,规划面积约200亩。重点完善温岭口岸服务功能,成为温台地区重要通关口岸,全力打造温岭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点。一是大力建设温岭口岸,进一步深入参与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优化外贸服务环境,鼓励市内企业在本地出口,吸引市外企业从温岭出关,提升通关效率和出口比重。二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涉海电商平台,规划建设温岭海洋电商产业园,打造台州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支持涉海电商企业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数据采购库和海外仓。鼓励优势产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到境外布局营销服务网络。

海洋新兴服务业集聚区。位于城市新区,主要布局在温岭总部经济基地和温岭金融集聚区内,适时引导海洋科创资源向东部新区拓展。一是充分发挥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领作用。重点依托市科创中心、科创孵化园等载体,整合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打造温岭产业科技创新服务链。借助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资源,强化生物制药、水产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逐步完善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公共服务体系。面向海洋经济发展需要,逐步设立公共技术平台、产权交易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产学研合作网络和专业数据库等,形成海洋产业科技服务公共平台。三是积极推进涉海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符合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特点的授信模式,运用中长期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信贷产品组合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综合信贷服务。在船舶融资(个人船舶按揭贷款)、航运融资、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方面加大产品创新,加快发展在建船舶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船舶预付款保函等新业务。

(二)两湾联动

1、东部综合开发湾

1)空间范围:沿温岭东部沿海的带状发展空间,以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石塘镇为重点。

2)功能定位:以临港产业、水产加工、海洋旅游、港口物流为重点,建成温岭东部滨海产业发展湾,打造台州海洋经济产业新阵地。

3)发展导向:依托海洋产业发展基础,做精做优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培育龙门港港航物流功能,构筑产城融合发展带。一是加快临港产业集聚。以松门临港产业提升区为重点,以港口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水产加工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布局水产加工产业园,完善集中供水、供热等地下管网设施。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能落后、工艺低端、污染严重的微型作坊。积极引入水产品精深加工类项目,引导产品多元化发展。二是培育壮大港口物流功能。继续壮大龙门港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物流规模,进一步深化龙门港与宁波港的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宁波港将龙门港纳入其支线喂给港队列,加强与上海港、台州港的业务合作,扩大港口货运吞吐量规模,多渠道增加码头货物装卸业务量,积极完善码头仓储、简单加工等业务。加快推进区域内码头建设,提前谋划拓展区开发,做好龙门港集装箱运输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前期研究。三是加快石塘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围绕聚人、聚产目标,加快建设石塘文化旅游小镇,塑造港湾型城市风情特色,引入品质化、休闲化功能设施,依托石塘半岛旅游综合体、珍珠滩、金沙滩旅游休闲区、风情渔港等项目,打造渔家风情浓郁、滨海特色鲜明、业态多元一体的滨海度假港湾型小镇。

4)建设重点:重点发展龙门港航物流区、松门临港产业提升区、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区块。

龙门港航物流区。范围包括龙门港及后方预留区,重点发展海陆联运、仓储加工功能,进一步拓展引入临港工业布局,建成台州地区港航物流新阵地。一是积极引入临港工业和港航服务企业。借助港口服务功能,引导临港工业企业落户,通过港航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积极发挥后方陆域空间优势,引入钢材、建材、大宗物资等港航业务经营企业,不断拓展区域港航物流市场。二是适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龙门港散货码头建设,积极规划通港铁路支线,与规划中的台金铁路进行衔接,大力拓展龙门港内陆腹地。三是着力培育港口服务业。积极引导和推动港口码头企业、驳船公司、物流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延伸港口服务功能,在完善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等港口基本功能的同时,增加客户服务中心、代理、报关等港口辅助服务,拓展加工、配送、分拨、交易结算、信息咨询等增值服务。

松门临港产业提升区。范围包括松门镇、礁山港及后方陆域,全力打造成为温岭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一是积极推动船舶产业向临港装备制造转型。立足现有船舶制造基础,引导技术改造、产品换代,增强船舶制造的科技含量,推动传统船舶修造业加速转型。适应江海联运船舶制造需求,积极发展船用油漆、五金、电器、一般甲板机械等配套产品。二是提升发展传统水产加工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集中集聚水产加工企业,提升鱼粉加工和海虾加工企业的工艺水平,促进鱼糜等水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领域提升,优化加工工艺,改善生产环境。三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规划为引领,加快港口岸线环境整治,推进资源整合,改变长期以来礁山港内设施落后、砂石运输船舶无序经营、港池两侧乱搭商铺临舍、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的状况,实现港口建设标准化、港口经营合法化、港池管理规范化、安全生产长效化。

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 。范围包括石塘镇及半岛旅游区,重点发展滨海休闲、海洋文化服务功能,建成长三角半岛旅游目的地。一是建设石塘半岛旅游集散中心。结合交通区位优势,打造以旅游集散服务为核心功能,承载商业、餐饮、娱乐、购物等功能的综合型旅游集散中心,兼顾设置自驾车服务基地。二是加快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依托81省道松门过境段、75省道南延等工程,实施石塘半岛旅游集散中心换乘旅游巴士、电瓶车或游船,构建海陆并举的交通组合。加快推进石屋改造、箬山街区改造等项目,继续完善通景道路设施,统筹谋划景区服务配套项目。三是完善度假区绿道慢行系统。依托温岭沿海观光车道、自行车道、山林步道以及亲水木栈道等休闲绿道建设工程,串联车关金沙滩-钓浜渔港-大沙坑-洞下沙滩-横门-龙门湖湿地公园,实现度假区沿海绿道网的全部贯通。

2、西南生态休闲湾

1)空间范围:沿乐清湾区域,以坞根镇、温峤镇、城南镇为重点,辐射大溪镇和石桥头镇等区域。

2)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滨海健康养生、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建成温岭西南生态休闲港湾。

3)发展导向:依托西南生态休闲资源和沙山港港口资源,联动乐清湾山海旅游发展,培育发展生态休闲、港口服务产业。一是积极融入乐清湾山海旅游服务大格局。紧密衔接乐清湾山、海、岛、农等休闲旅游资源,突出坞根红色旅游资源、坑潘村省级最美乡村特色,打造成宜居、宜游的温岭 “后花园。二是充分衔接乐清湾滨海旅游体系。发挥滨海健康养生资源优势,布局建设养生社区、养老公寓、疗养中心、民宿养老养生等项目,打造成服务中高端养生群体的智慧化休闲养生基地。

4)建设重点:重点推动坞根乡韵休闲区、城南休闲养生服务区建设。

坞根乡韵休闲区。主要包括以坞根镇为重点的西南休闲养生区块,突出乡村休闲度假功能。围绕优质山区生态景观,构造山--田相融的乡村度假旅游线,以美丽乡村升级版为主要承载,不断壮大乡村新经济。加快湖漫水库库区迁建改造工程和市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以乐清湾(伏屿山)半岛旅游区为重点,建设海景住宿、餐饮、滩涂娱乐等设施,发展养生度假、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特色功能。

城南休闲养生服务区。主要包括城南镇及周边养生资源富集区块。突出智能养老、高端护理、智慧应用特色,加快推进峻岭生态林业园、生态智能化养老园、王龙口高新农业园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服务中高端养生养老群体的智慧化养生服务区。

四、产业重点

立足发展实际,放眼国际视角,把握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全力做大做强临港装备制造、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三大海洋经济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与新材料、港航物流业、海洋新兴服务业。

(一)三大优势产业

1、临港装备制造

——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全球市场规模约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我国海工装备产业以海洋石油平台及相关配套装备制造为重点,在我省重点布局在宁波、舟山等区域。2015年,温岭市临港装备制造产值189.6亿元。要立足内外部环境变化,重点聚焦轨道工程装备制造、临港装备关键配套设备、港口机械与科考船、特种船舶等板块,力争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临港配套装备建造基地。到2020年,临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约260亿元。

——主要任务。一是突出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以通号单轨车辆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引领,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关注轨道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链环节配套,在系统装备相关配套设备供应方面寻找突破口,探索开展单轨车辆相关配套制造以及其他运输装备、港口生产装备以及关键配套设备的制造。二是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围绕临港装备制造产业的上下游环节延伸,拓展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维度,向上游延伸发展工业设计、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发展销售服务、技术支持、系统更新等环节;集聚临港装备制造的部分元器件、产品原材料国产化、稳定性配套产品制造等产业链环节,形成产业集群。三是积极推进船舶修造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利用现有船舶制造基础,引导技术改造、产品换代,增强船舶制造的科技含量;适应江海联运船舶制造需求,加大对现有船舶工业的改造,积极引导船舶工业转向修配船、特种船、通用船,推进船舶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鼓励船舶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积极引导船舶制造企业参与沿海岸线价值回升工程,利用稀缺岸线资源,实现转型发展。四是增强科技创新力量。依托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建设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建设海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2、滨海旅游业

——发展方向。目前,以北部湾旅等上市公司为引领,围绕海岛旅游特色产品,我国沿海已形成以山东烟台海洋旅游基地和广西北海海洋旅游基地为两极的海洋海岛旅游框架。作为中部沿海的浙江海洋海岛旅游尚未形成产品体系。2015年,温岭市海洋旅游业收入达23.4亿元。温岭可依托良好资源条件,深度挖掘浙江沿海海洋文化资源,突出观光旅游、海岛旅游、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海洋海岛旅游特质,与台州路桥、临海、玉环带状串联发展,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的海洋旅游度假目的地。到2020年,海洋海岛旅游收入规模超40亿元。

—— 主要任务。一是推动海洋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资源,促进海洋旅游与健康运动、宜居休闲、文化创意、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游艇运动、滨海民宿、海岛休闲、水产品工业旅游等多元化业态,培育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二是加快发展休闲渔业。以体验渔港风光,领略渔村风情等为主要内容,着力培育游钓、海上运动、渔家风情、渔家乐等休闲项目,提升休闲渔业的档次和水平,积极谋划建设滨海、海岛休闲渔业区。三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石塘半岛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为中心,以金色沙滩、曙光之地、石塘石屋为核心亮点,做优自由式深度休闲度假系列产品,将温岭石塘半岛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渔家风情浓郁、滨海特色鲜明、旅游功能完善的,集滨海休闲、风情度假、文化体验、运动拓展、主题游乐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文化型滨海旅游度假区。

3、现代海洋渔业

——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温岭水产加工基础优势,推动水产品加工向规模化、精深化、冷链化方向发展。2015年,温岭海洋渔业产值159.4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业产值77.6亿元。以温岭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温岭水产品完成批零销售额超50亿元。未来五年,要紧紧抓住我省申报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契机,继续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布局现代化海洋捕捞综合性产业基地,提升温岭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海洋渔业转向休渔一体。到2020年,力争现代海洋渔业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水产加工业产值近100亿元。

——主要任务。一是提升发展现代渔业。围绕海洋水产良种培育、海水健康养殖和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加强技术研究,加速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集约设施渔业,围绕中心渔港二期建设,在石塘、松门、坞根、城南、箬横等地渔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二是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以松门水产品加工园为重点,形成规模化的水产品加工集群。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在传统水产加工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海洋休闲食品、冷链水产食品、中高档水产礼品等。三是做响温岭水产品流通品牌。发挥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通过互联网+”手段和电子商务媒介,进一步做强温岭水产品流通品牌。积极探索推行中介代理、第三方结算的拍卖制,与水产品市场国际化接轨,鼓励企业开发国内市场,拓宽国内外市场渠道。

(二)四大潜力产业

1、海洋生物医药

——发展方向。依托温岭东部沿海广阔发展空间和现有生物医药基础,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2015年,温岭涉海医药制造业产值达11.9亿元。未来五年,继续坚持扶持培育、提升壮大两手抓,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优化为重点,加快发展海洋医药、海洋健康保健品、海洋功能食品等领域,努力成为全省海洋科技生物新兴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海洋生物产业产值达到17亿元。

——主要任务。一是聚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机会。抓住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广阔市场机遇,重点开发创新性海洋药物以及生物医用材料、功能食品(保健品)、绿色农用制品、酶制剂、化妆品等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二是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药物资源、中试孵化、动物试验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产业环节服务。三是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以康多利、万邦药业等一批企业为重点,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产业链式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发展。

2、海洋新材料与新能源

——发展方向。温岭海洋新材料与新能源发展逐步壮大,2015年,完成产值超5亿元。十三五时期,要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能力,大力发展海洋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资源。积极培育海洋新材料产业,围绕新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海洋防护材料、新型海洋环保材料、新型海水综合利用材料等领域,形成海洋新材料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到2020年,力争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

——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构建产业链。实施近海风电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风电场和风电设备研制项目,逐步开发沿海、海岛、海上规模风电基地,加快形成沿海和海岛风电产业链。二是探索培育海洋新能源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为海洋新能源产业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海上运输和安装运营维护等服务的企业;积极探索和创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拓展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海洋新能源与海水淡化融合,在边缘海岛建设分布式多种新能源相结合的电站。积极对接杭州、宁波等高技术产业园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培育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等产业链环节。三是引进发展海洋新材料产业。依托东部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引入清洁能源开发产业,集聚可降解塑料、改性塑料、医用膜、电子信息材料、硬质合金等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推进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打造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

3、港航物流业

——发展方向。顺应我省海港、海湾、海岛联动发展大趋势,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成为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中的重要角色。2015年温岭港航物流业完成产值4.58亿元,十三五时期,温岭重点要强化龙门港的生产性港口服务功能,完善作业码头设施建设,加快太龙一级公路、沿海高速等干线交通建设,促进温岭港航物流业的跨越发展。到2020年,港航物流业产值将达到8亿元。

——主要任务。重点推动以完善港口设施、提升集疏运能力、增强企业主体为主要内容的港航物流业发展。一是提升大宗商品物流能力。以龙门港、沙山港为重点,依托专业化泊位,加快钢材、建材、煤炭等大宗商品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优化港口作业区+干线公路运输的物流模式,提升大宗商品多式联运物流服务水平。二是打造龙门港港航物流基地。以龙门港为重点,依托重大交通干线、铁路、港口等物流通道,强化与宁波-舟山外海大港的合作,做大散集运物流,探索推进集装箱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发展,努力打造台州智慧港口物流基地。三是积极培育创新型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港航物流领域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引导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服务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扩大物流服务网络,提高增值服务能力。

4、海洋新兴服务业

——发展方向。海洋新兴服务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温岭市涉海服务业产值达35亿元。未来五年,重点构建海洋服务业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形成以海洋金融、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温岭海洋服务业产值将突破45亿元。

——主要任务。重点聚焦海洋金融、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培育和发展。

海洋金融。按照全省七大万亿产业发展导向,积极构建区域性金融创新体系,聚焦海洋经济细分市场,形成特色化产品体系和金融服务方案,努力成为全省海洋金融服务先行区。一是探索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中心。抓住国家级小微金融改革试点核心区的政策契机,依托温岭金融服务集聚区楼宇,探索设立支持海洋渔业的金融服务专业机构,通过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实现金融与海洋产业无缝对接。重点围绕近海造船、远洋捕捞、冷链物流、水产加工、海洋生物等海洋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金融资源重点投放。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引进设立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现阶段重点设立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和涉海企业重组基金,通过组建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于岸线开发、码头建设、疏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海洋科技。紧跟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引导方向,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一批海洋类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努力成为台州海洋开发和科研基地。一是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实行高技术先导战略;强化海洋科技平台建设,加快温岭海洋科创区建设,探索设立温岭水产试验中心和公共实验室;促进产学研结合,联合海洋科技力量与生产企业,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二是积极培育重大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泰和海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国内海洋科研院所研制的装备来基地进行海试。积极对接浙江省船舶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引导温岭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建设温岭市级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科技研发创新与海洋产业互动发展新格局。三是大力引进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引进国内外海洋创新药物、新兴海洋生物制品等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海洋水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初步形成海洋生物产业链条。

海洋文化创意。深入挖掘东部沿海社会群体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文化风貌内涵,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培训。围绕海洋产业发展需求,突出水产养殖技能、装备产业工人素质培训、职业上岗能力技能培训等重点方向,提升从业人员就业能力。积极促成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台州学院等院校的海洋经济专题培训,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氛围。二是重点鼓励海洋相关艺术创作。进一步挖掘开发独具海洋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通过文艺表演、文化旅游纪念品制作、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等方法推动海洋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形成。着力开发具有潜在经济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结合文化保护打造渔家文化村落和文化主题岛屿,促进演艺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海洋、海岛影视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三是以高层级展会塑造温岭海洋文化品牌。依托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积极组织、主办各类海洋产业国内外交流、高层次峰会论坛、涉海庆典会展等,进一步彰显温岭特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推进的组织领导,把海洋经济作为十三五温岭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完善海洋经济政策体系。整合国家及省、市海洋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产业引导政策、园区与企业培育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二是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发改、经信、财政、国土、环保、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海洋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二)加强机制创新

积极推进区域合作、涉海商事制度、围垦用海制度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一是加强内外部区域合作机制。内部合作上,明确龙门港与沙山港、礁山港的合作分工,突出各港区的业务重点,形成外海港、陆港联动发展格局。通过物流集疏运体系的串联,构筑紧密合作、公水联运的港口物流体系。外部协作上,积极融入湾区经济格局,加强市内港口与台州、温州港区,特别是乐清湾、台州湾两大湾区的区域合作。探索形成港口物流联盟,扩大港口的货源腹地资源。二是积极推动涉海商事制度创新。借鉴山东蓝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实践,建立便捷的涉海企业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统一登记程序和事项,公司登记不再提交验资报告。扩大海洋产业市场准入范围,制定实施海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将注重前置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涉海诚信体系。三是强化围垦用海机制创新。科学谋划创新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规划先行的原则,根据围区开发建设规划总体要求,先行建设道路网格等基础设施。做好海域审批和权证管理,根据《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要求,加快涉及海域使用相关手续报批。统筹谋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做好围区内用海性质的调整报批工作。加强对由自然人股份或独资形式已取得开发权的围垦造地工程管理,确保项目按照批准的建设计划进行。

(三)加强项目推进

以重大项目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以政府性投资吸引集聚社会性产业资本,带动海洋产业集聚。十三五时期,温岭共实施重大项目72个,总投资974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485亿元。一是海洋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交通工程、滩涂围垦造地工程等项目。十三五时期,全市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29个,总投资622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299亿元。二是海洋产业发展类项目。覆盖三大优势产业、四大潜力产业, “十三五时期,全市共有海洋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352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185亿元。(见项目附表)

(四)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要素保障。一是加强用地用海保障。加大海洋港口发展要素保障力度,加强用地、用海等政策支持。支持港口码头、航道锚地、港口集疏运体系、港航物流、临港制造业等海洋重大项目,优先支持列入年度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建立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对列入省重点的海洋港口工程项目,优先安排用海指标。二是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组建产业发展、企业兼并重组、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专项引导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涉海中小企业申请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引入境内外知名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参与列入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投资。三是加快人才引进。重视高端人才引进,不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或组织企业赴外地招聘。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合作,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

(五)加强招商选资

聚焦重点产业,落实重大海洋产业招商项目组织领导。一是强化海洋产业招商。引导重大招商项目顺利推进,按照全市“1+3”招商政策体系要求,落实好招商奖励政策。积极举办温岭海洋经济成果展、海洋经济论坛、海洋产业投资项目贸易洽谈和咨询活动,发挥好各类展会的招商引资平台作用。二是做好海洋经济招商规划与空间布局。结合两核两湾的总体空间布局导向,把温岭市海域与陆域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精准招商选商。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端客商。发挥好海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温岭引进高新装备技术项目、吸引科技创新人才落户,成为全省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新阵地。


 

 

附表:

温岭市海洋经济“十三五”重大项目计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期限

建设性质

项目内容

总投资

2015年底已完成投资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


合计(72个)




9739119

965086

4847412

海洋经济基础设施(29个)




6219020

782748

2996472

1

温岭市东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3-2020

续建

开发面积36.4平方公里,实施生态基础设施、土地平整、主干道路、给排水、排污、广电、通讯、交通配套设施、数字城市等市政基础设施

600000

383058

216942

2

台州沿海高速公路温岭段工程建设

2015-2018

续建

高速公路全长约32公里

837700

150000

687700

3

104国道温岭大溪段改建工程

2012-2016

续建

一级公路12.026公里

95500

77900

17600

4

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

2013-2020

续建

主线一级公路26.37公里;支线16.32Km,其中一级公路12.99Km实际新建一级公路5.97Km,二级公路3.33Km

265472

107000

158472

5

76省道温岭岙环至玉环龙溪段改建工程

2015-2018

续建

一级公路4.8公里

20400

1000

19000

6

路桥机场至温岭新河公路新建工程

2014-2018

续建

一级公路6.2公里、二级公路1公里

51000

5000

46000

7

温岭泽国至玉环大麦屿疏港公路温岭段新建工程

2016-2019

新建

一级公路,全长19.5公里.

22400

8000

21600

8

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新建工程

2016-2022

新建

一级公路8.9公里(先实施3公里,投资2.8亿元)

80000

1000

60000

9

104国道与疏港公路连接线新建工程(G228

2018-2020

新建

一级公路8公里

80000

0

80000

10

甬台温至沿海高速连接线新建工程

2016-2019

新建

一期实施大石高架桥,长12公里

200000

0

200000

11

沙山港疏港公路

待定

前期

二级公路,长约5公里

15000

0

2000

12

81省道支线与石塘渔港连接线

待定

前期

二级公路,长约2公里

10000

0

2000

13

104国道温岭塘岭至吕岙段改建工程

2018-2022

新建

一级公路5.6公里

75000

1000

55000

14

新老81省道连接线新建工程

待定

前期

二级公路,长约5公里

15000

0

2000

15

城区单轨轨道交通工程

2016-2025

新建

城区单轨交通工程一号线全长21.3公里,其中示范线工程16.1公里

426000

0

320000

2020-2025

新建

城区单轨交通工程二号线全长15.7公里

314000

0

5000

16

市域铁路S1线温岭段工程

2016-2018

新建

全长25.7公里

920000

0

920000

17

担屿围涂造田造地工程

2014-2020

续建

建设总面积13623亩,其中新增耕地10123亩、农业管理用地800亩。开挖河道14.52公里、建设道路97.0公里、桥梁8座、节制闸1

56212

21000

35212

18

南海涂农业围垦填海工程

2019-2025

新建

围涂4.5万亩

632100

0

50000

19

大港湾围涂工程

2020-2025

新建

围涂2.2万亩

300000

0

500

20

南海涂促淤工程

2019-2023

新建

促淤面积2.2万亩

30000

0

5000

21

龙门港白岩码头

2018-2023

新建

3万吨级码头及配套基础设施

25000

0

10000

22

龙门港区港口及配套工程

2019-2030

新建

规划建设码头175000吨级码头,2630000吨级码头,座,实施九洞门、南北沙镬岛连岛工程

1000000

0

5000

23

海塘除险加固工程

2016-2019

新建

沙山塘、东线塘、青江塘、妇女塘、东海塘(上长堤段)等除险加固

7500

0

7500

24

温岭中心渔港二期工程(箬山港区)

2013-2017

续建

三条防坡堤总长2249

39136

27790

11346

25

松门礁山渔港中心码头建设项目

2017-2019

新建

码头沿线总长645米,引堤长227米,建设道路2公里,12只泊位

19000

0

19000

26

松门渔货码头工程

2018-2025

新建

海堤长约3公里,渔船装卸码头9

50000

0

20000

27

滨海镇渔港建设工程

待定

前期

疏浚土方360万方,100*10米的浮码头5座及配套设施

12000

0

2000

28

温岭中心渔港疏浚工程

2016-2019

新建

对箬山渔港、钓浜渔港、石塘港区进行了疏浚

20658

0

20658

29

温岭中心渔港二期渔港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

2018-2021

新建

建设渔港码头、综合管理用房及配套道路

8000

0

5000

海洋产业发展(43个)




3520099

182338

1850940

(一)

三大优势产业(20个)




2222999

177240

987840

A

临港装备制造(7个)




413709

156890

188900

30

浙江海天机械有限公司

2015-2017

续建

总用地面积72178平方米,项目建筑面积86236.7平方米。年产齿轮30万套、变速箱(总成)6万台套技改项目

28809

12550

16340

31

温岭利欧集团老厂区搬迁扩产

2014-2017

续建

一期年产500万台水泵(包括10万台海水淡化泵)、100万台园林机械及相应配件,二期年产100万台新型高效水泵及50万台园林机械

55000

41040

13960

32

浙江爱仕达电器炊具技改项目

2013-2018

续建

用地643.9亩,年产8000万只不粘炊具和3000万只不锈钢炊具

104600

45000

59600

33

浙江东玛电机技改项目

2012-2016

续建

占地约120亩,年产100万台高效节能电机技术改造

35300

26300

9000

34

浙江南洋经中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改项目

2013-2018

续建

占地170亩,锂电池隔膜、光学膜生产及科技研发大楼

60000

32000

28000

35

通号单轨车辆产业基地

2017-2022

新建

占地327亩,单轨车辆制造

100000

0

60000

36

滨海镇临港型工业基地

待定

前期

2.5万吨级造船基地及码头

30000

0

2000

B

滨海旅游(5个)




1378750

4350

604400

37

石塘太阳文化旅游项目(暂名)

2016-2025

新建

建设旅游、商业、酒店等内容

1200000

0

500000

38

石塘半岛旅游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012-2020

续建

滨海绿道一期工程,滨海绿道一期工程配套工程,滨海绿道二、三期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海岛开发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

20750

4350

16400

39

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

2017-2021

新建

总面积约8000

120000

0

50000

40

乐清湾(伏屿山)半岛旅游区建设

2017-2020

新建

占地43

8000

0

8000

41

游艇俱乐部

2017-2018

新建

建设游艇基地及配套功能设施

30000

0

30000

C

现代海洋渔业(8个)




430540

16000

194540

42

松门水产加工示范园区

2017-2022

新建

水产食品加工,占地800

160000

0

100000

43

温岭水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一期)

2018-2022

新建

总用地约1000亩,其中一期用地576亩,建设渔获码头服务中心、冷冻仓储中心、水产品加工和包装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办公服务中心等

170000

0

10000

44

温岭市海博鱼粉有限公司年加工5万吨鱼粉技改项目

2015-2016

续建

项目主要采用湿法全鱼粉生产线,包括破碎、蒸煮、压榨、离心、干燥、筛粉、冷却、包装等技术或工艺,项目总用地面积48401平方木,项目建筑面积56851平方米

28725

16000

12725

45

浙江海之味水产有限公司速冻食品技改项目

2016-2017

新建

年产3.9万吨速冻食品(鱼糜制品)技改项目

11099

0

11099

46

温岭市金太水产技改项目

2017-2018

新建

水产加工迁建项目

10000

0

10000

47

浙江联大鱼粉有限公司年产水产饲料32000吨技改项目

2016-2018

新建

项目总用地209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975平方米,总投资1.37亿元

13716

0

13716

48

温岭市东海国际渔需装饰材料交易市场

2017-2019

新建

占地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32000

0

32000

49

温岭市渔船海上微信系统

2017-2018

新建

全市2500艘渔船安装海上微信系统,实现船岸之间视频语音通信

5000

0

5000

(二)

四大潜力产业(23个)




1297100

5098

863100

A

海洋生物医药(1个)




5000

0

5000

50

浙江康多利药业有限公司抗艾滋病药物中间体技术改造项目

2018-2020

新建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检测仪器,新增年产20吨抗艾滋病抗病毒药中间体原料药

5000

0

5000

B

港航物流(4个)




155000

0

35000

51

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

待定

前期

总长约4 铺轨公里

35000

0

5000

52

龙门港铁路支线

待定

前期

全长18公里

80000

0

5000

53

通用机场工程

2018-2021

新建

一类通用机场,跑道1200*30米,及配套设施建设

50000

0

15000

54

现代物流小微园

2018-2022

新建

占地70

20000

0

10000

C

海洋能源(12个)




883000

1500

666500

55

海上风电场项目

2018-2020

新建

总装机200兆瓦

360000

0

360000

56

松门风电场

2018-2020

新建

总装机容量40兆瓦

32000

0

32000

57

温峤风电场

2018-2020

新建

总装机容量22.5兆瓦

19000

0

19000

58

斗米尖风电场

2018-2020

新建

装机容量60兆瓦

45000

0

45000

59

石桥头风电场

2018-2019

新建

装机容量30兆瓦

25000

0

25000

60

石桥头光伏电站

2018-2020

新建

装机10MW

8000

0

8000

61

王龙口光伏电站

2018-2022

新建

装机50兆瓦,一期建设20兆瓦

40000

0

20000

62

上马工业区热电联产项目

2018-2019

新建

建设365 /小时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机采用118兆瓦和16兆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

30000

0

30000

63

全市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2018-2025

新建

企业厂房屋顶等光伏电站项目,装机300兆瓦

250000

0

80000

64

石塘华东石油流水坑油库工程

2016-2017

新建

码头、罐区及配套设施建设

15000

0

15000

65

天然气主干管线及场站工程

2015-2020

续建

管线全长约44公里,设计压力1.6Mpa,其中门站至新河调压站长约27公里,管径DN600,新河调压站至松门调压站约17公里,管径DN400,沿线设门站一座、CNG母站一座(设大溪镇),调压站5座(分别设大溪镇、横峰街道、新河镇、箬横镇、松门镇)

29000

1500

27500

66

石油储存基地


前期

占地350

30000

0

5000

D

海洋新兴服务业(6个)




254100

3598

156600

67

金融集聚区

2015-2018

续建

用地面积37.4亩,总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5049平方米

43598

3598

40000

68

泽国电子商务园区

2016-2019

新建

占地面积92亩,总建设面积13.4万平方米,建设集电子商务、物流派发、电商孵化、商务接待、教育培训等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其中一期用地42,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

41500

0

41500

69

台州第一技师学院

2016-2019

新建

占地157.8亩,建筑面积77533平方米

38118

0

38118

70

科技孵化园

2017-2019

新建

占地200

15000

0

15000

71

通号单轨产业研发园

2017-2019

新建

占地37

30000

0

30000

72

东部垃圾处理中心二期

2018-2020

新建

设计处理量800/

9000

0

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