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垂直管理部门 > 市供电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应急管理

浙江日报:她一出手,集结超亿元的物资,只为了这件事

发布日期:2020-09-04 09:09 信息来源:市供电公司 浏览次数:

“感动与惊喜——来自武汉的礼物,说不出感动,那些我们曾经一起共同战役的日子!”7月3日,一份特殊的礼物从千里之外的武汉寄到了兰溪人胡芳的手中,当天,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份感动是武汉@善缘义助”,也是国网湖北电力的志愿者林闽为感谢胡芳在支援武汉“战”疫期间所做的支持而专门去每个医院盖章的一本“战疫日记”。 

  打开日记,里面是武汉各家战疫医院的漫画像和特别定制的战疫纪念章,满满记录着两地公益人士为抗击疫情所做出的的点点滴滴。最让胡芳感动的,是一幅描绘武汉市雷神山医院的漫画,漫画上记录着心舞工作室历经100小时星夜兼程运抵武汉的口罩和防护服并且星夜送进雷神山医院的往事。 

  沉甸甸的日记捧在手里,胡芳的思绪飘回了几个月前…… 

  组建200多个防疫微信群 

  不眠不休的跨国物资协调人 

  胡芳,国网兰溪市供电公司职工,从2006年就开始参与公益活动,她还有一个金华人熟悉的名字“心舞”。疫情初期,胡芳得知国内各地各项防疫物资严重紧缺后,她和心舞工作室的志愿者们立刻加入物资筹集的对接工作中来。 

  1月27日,胡芳关注到国内疫情不断蔓延,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物资。怎么办?国内物资吃紧,只能尽快去海外找。 

  时钟静静走过24时,人们已进入了甜甜梦乡,而此时,正是胡芳最忙碌的时候。 

  “白天是中国时间,晚上是世界时间。跟海外对接存在时差,我晚上舍不得休息、也不敢休息,因为海量的资源都是晚上涌过来的,生怕漏掉任何一条有效的物资信息。”胡芳忙着寻找防疫资源,募集善款,对接供应方、需求方、运输渠道等多方环节。心舞工作室云志愿者们克服时差、语言,外贸等困难,通过200多个微信群开展忙碌的工作。 

  “当时防疫物资紧缺、很难采购,我便在朋友圈发文,尝试动员更多人一起帮忙寻找物资。”让胡芳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一名志愿者在南非找到264万只FFP2口罩。“当时我跟团队都很激动,无论如何都要把口罩运回国。” 

  为对接基金分会分担、国际物流、绿色清关,胡芳和团队成员每天在线18个小时,每人每天至少跟进5个群,人人机不离手。她联系兰溪侨务南非联络站长飞到南非德班验货口罩,联系中国驻南非法使馆,为运输申请特别航线……几经波折,2月6日,载着286万只口罩的飞机终于落地萧山机场,胡芳欣慰地笑了!这批口罩分别被各地政府和基金会用于最急需的地方发挥作用。 

      2月22日,胡芳看到兰溪援鄂医疗队出发了,因为得知当时五位医护人员去武汉只带去兰溪仅有的五个N95口罩,她想要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在了解武汉公益组织防护现状后,她和团队将重心转移到对武汉医疗队员的直接支持上。 

  之后几天,胡芳白天跑厂区采购防护物资,晚上解决市内物流、高速通行、留仓运转等难题。几经周折,2月28日凌晨,载满爱心的80箱物资抵达武汉,定向捐赠给雷神山医院的医疗队。“当我们看到武汉志愿者在群里传回的签收照片时,每个人都哭了。”胡芳回忆道。此时,拿在手里的日记,是给她和团队成员最好的礼物。 

  经过两个阶段的物资筹集,心舞工作室总结出了特有的模式——前方需要什么,就筹集什么,通过EMS,火车货运物流等运输方式,再与武汉当地社会组织“善缘义助”和“武汉是我家”合作打通物资发放最后一公里。目前,胡芳和她的团队通过对接20多个国家的资源,为国内多个基金会及地方政府采购对接物资超过亿元,通过链接各种资源支持湖北等18省133支援鄂医疗队2万多名医护人员21个品类价值六百多万元的物资。 

  逆行支援19个国家 

  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国内疫情渐渐好转,海外疫情日渐严重,胡芳和团队成员又把目标转向海外,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7月12日,国网兰溪市供电公司门口,80箱装着爱心单位捐赠的防护服、防护面罩、口罩、护目镜、无创呼吸机……的物资被搬上三辆卡车。如果顺利的话,这些物资会在30天后飘洋过海抵达叙利亚。

    “疫情面前,人类更是命运共同体。因为需要,所以去做,我们只是浪花中的一朵,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打赢这场战。”驰援叙利亚的仪式结束后,胡芳马不停蹄坐上卡车奔赴义乌仓库。算上叙利亚,心舞工作室支援抗疫的国家已有19个。 

  叙利亚局势不稳,平时经常停航,物流极其不便,用胡芳的话说是“一波N折”。她通过种种渠道,得知物资可以空运到叙利亚,但包机运费高达百万美金,只能放弃。最近,胡芳联系上一位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是兰溪乡贤,得知这么多人驰援叙利亚,不仅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还帮助对接海运物流,将物资送往叙利亚。 

  叙利亚只是胡芳和团队奉献爱心的一个缩影。迄今,他们共支援过了19个国家抗疫,其中包括日本、德国、瑞士、塞浦路斯、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匈牙利、瑞典、塞尔维亚、西班牙、叙利亚等国,帮助方式有对接和捐赠防疫物资、提供物流渠道、交流抗疫经验等。 

  “抗疫路上困难重重,感动也重重。涌现出了这么多爱心人士,大家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都在拼尽全力为抗击疫情共同努力。”胡芳说,这次参与战疫经历将是他们一辈子的纪念。 

  13年公益路不停步 

  “小巨人”传递光明和爱 

  站在胡芳面前,你无法想象,眼前这位看似娇小文弱的女性是一位公益“小巨人”。 

  2006年,胡芳偶然看到《点灯的人》栏目,被一位眼角膜劝捐者的故事感动了。之后,她找到浙江省防盲指导中心,填写角膜捐献登记表格,加入了眼角膜志愿劝捐队伍。从此,她走上充满激情而充实的公益路。 

  事实上,角膜劝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面对困难,胡芳更加坚强。“在金华,有上千人等着角膜做手术。我做这些事,是因为有人需要。”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胡芳坚持着,并努力寻找着突破的途径。 

  2007年8月21日,一位名叫“心舞”的网民,在浙江在线、金华新闻网、T小队、十九楼、天下户外、大金华、兰溪新闻网等空间发表《角膜劝捐员日记》,真实记录了一名角膜劝捐志愿者的真实心路历程,并公布了自己的联系电话。没想到,这一举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网友的跟帖和支持。 

短短的时间里,劝捐日记的点击率达到上百万。许多网民直接打电话给她,对她的义举给予了支持。 

  回忆起这段公益路,胡芳满是感动。“我记得有一位85岁老人委托儿子来问我如何捐献角膜和遗体,我感到不可思议。这位老人的眼角膜使一位19岁患有角膜炎的男孩重见光明,那时,我帮老人完成了心愿,见证了光明传递的全过程。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的生命因此而改变。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 

  至今,胡芳已帮助40例志愿者成功捐献眼角膜,79位患者因此重见光明,而承诺在身后捐献眼角膜的人士已突破200人,更多的人看到角膜劝捐日记因为了解理解而参与。她说,这是一个慢慢看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同时,她还带领心舞工作室开展12年盲童陪护,AED与急救普及,关爱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等公益项目,并在2011年成为金华市人大代表后把公益与代表履职结合,先后推动金华眼库,献血屋建设,推动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出台,抗癌药政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项目落地。现在,她身边的领导、同事都成了志愿者,默默做着许许多多的善事。 

  “爱心,本来就是一项接力赛,我做。不是因为我需要回报,只是因为我希望你能同样的去对待别人。”胡芳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自己的网名“心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名字的背后是对梦想的执着。(曾瑾 包涛 陈芮)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