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91331081725116334K/2020-8097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0-09-25
- 发布单位:
- 市供电公司
中国电力报头版头条:强产业链条 活市场主体 保能源安全
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不确定性”是今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深化“国内大循环”也是增强自身应对新形势下全球化发展的适应性与灵敏度。那么,关乎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如何更加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
增添新功能 带动整体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期中央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聚焦科技创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启动了“新跨越行动计划”,全面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价值链、资金链,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大国重器”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发力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科技创新与建设,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带动整体产业链协同向好发展。
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涉及产业链长,特高压工程能拉动相关企业企稳增收。譬如,据测算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将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近20个上下游产业链产值110亿元,预计增加就业岗位近2500个。
今年疫情期间,一批电网重大工程率先开复工,也确保了一系列工程、企业顺利复工复产,驱动整体产业链回归正轨,助推经济快速“重启”。
在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中,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成全国首个“多站融合”充电微综合体、241座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具有浙江特色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计划今年投资超过2.5亿元新建充电站。今年以来,充电桩发展保持较快增长态势,7月浙江充换电服务业的电力消费指数已达170.86,电力消费水平远超去年同期。
布局数字经济、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也是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的关键。今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包括电网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大数据应用、5G应用、工业物联网、电力北斗应用等,预计可拉动社会投资约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提振信心。
开展支持网络切片的5G业务数据处理;建设国内首个实用化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基于北斗天眼系统为电力“数字新基建”导航;打造工业物联网体系……在浙江电力,这些行动已提上日程。
除了自身参与新基建发展,电力更在赋能与驱动这项重大举措。从电力数据看,今年1~7月,浙江5G基站运行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累计用电量为6.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8%;在新基建项目建设中,高新园区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也保持着较快增长,7月电力消费指数为112.82,较6月提升8.52个点。数据可见,新基建发展“电力十足”。
强市场主体 激活经济发展每一个“毛细血管”
服务好市场主体,便是激活经济发展每一个“毛细血管”,让整体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在疫情期间,浙江电力落细落实国家电网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5批42项举措,坚决执行国家阶段性优惠电价政策,不打任何折扣,促进经济发展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上半年,浙江电力已累计降低客户用电成本56.8亿元,同时还在“网上国网”平台开发上线了全国首个“转供电费码”应用,通过比对用户输入的电价信息,确定电费减免是否执行到位,转供电加价幅度是否合理,一举打破转供电小微企业以往面临的转供电“信息壁垒”。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经济发展中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十分凸显。为切实替中小微企业纾困,保市场主体,国家电网公司发挥自身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优势,依托“国家主权级信用评级”的优良信用优势,在浙江试点首创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将央企优良信用穿透供应链,让处在供应链末端的中小微企业迅速获得优质融资,为当前我国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不确定性”是今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深化“国内大循环”也是增强自身应对新形势下全球化发展的适应性与灵敏度。那么,关乎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如何更加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
浙江今年还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2020年浙江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提高到2100亿千瓦时,全省市场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提高到43%左右。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
通过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浙江电力更为“获得电力”提速再加码,向时间问质效。8月20日,建德农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施竹生对“电力速度”喜出望外,“昨天才刚刚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平台上作了登记,今天供电公司就主动服务,为我提前规划用电工程。这样一来,5000头猪苗很可能提前一个月出栏,让我提前收回近800万元的回款!”
用能时间成本和投资成本双下降,企业潜能便可得到有效激活。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直接省钱——降费减费,更需要“降量”。坚持这样的思路,浙江电力还大力推广综合能源服务,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全社会综合能效水平。不遗余力地为市场主体发展着想,便是电网企业对“国内大循环”有序运行的自觉贡献,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保能源安全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发展,能源安全问题也再引广泛关注。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对外依存度居高,谋划能源安全新布局极为迫切。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可增强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其中,重塑能源消费方式,不断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便是路径之一。电能是优质高效的二次能源,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3.7%。
当前,浙江电力在电源侧100%消纳新能源,在消费侧推动实施以全领域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等为重要载体的能源消费革命,加快浙江形成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过去两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49.1亿千瓦时。在湖州安吉,通过加快推进电气化改造,促进传统农业示范点生产效率提升40%,推动30余家示范点企业综合能效提升20%,预计每年节约企业用能成本710万元,节省人工成本70%。
助力新发展格局打造“绿色动力”,是补齐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短板,也是锻造绿色新风尚的长板,更是打足能源保障供应的底气。
说到能源安全,“电网弹性”概念也不容忽视。浙江电力遵循“能源互联网”这个方向,开创性提出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从技术、市场、政策、组织、数字等多方赋能探索电网转型发展新路,从更高层次解决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发展、降低用能成本3个能源高质量发展目标不能同时满足的问题。
通过在输电线路等设备上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在线计算电网供电水平,实现电网输送限额动态调整,让电网运行更具弹性;持续推进需求响应“双百万行动”,数以百万计的客户聚合成负荷资源池参与削峰填谷,让尖峰用能更安全,电网正朝着“源网荷储柔性互动”方向发展升级,助力今夏负荷7冲新高的浙江电网平稳度“峰”……预计今年年底,浙江电网将具备全方位向能源互联网演进基础,到2023年,依托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展示窗口”,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广域优化配置能力和社会综合能效水平,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在顺应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大趋势中乘风破浪,不断聚焦自身“补短板”“锻长板”,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驱动经济大动脉保持畅通,助构新发展格局,是电网企业创新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所在。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0年9月11日 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