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学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推广活动在温峤镇中心小学举行

发布日期:2020-06-19 15:05: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字体:[ ]
分享至:



6月10日下午,由市教科规划办、市教育局教科室主办的温岭市小学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推广活动在温峤镇中心小学召开。市教育局教科室瞿梅福、锦园小学校长颜寿春、城西小学校长江瑾琦、箬横小学校长林涛四位专家莅临指导,五所教科优秀成果相关学校的教科主任、教师代表以及温峤镇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推广活动。

温峤镇中心小学张卫兵作《农村小学以棋文化推进“慧雅教育”的探索》成果报告。张卫兵从棋文化的环境建设、课程开发、活动策划及激励评价四方面着手,深化“慧雅教育”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温峤镇中心小学林丽亚作《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果报告。林丽亚分享了该校如何在课内营造学习氛围,在课外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英语语言应用素质。

温峤镇中心小学蒋炳霞作《以棋品塑“慧雅学子”的评价机制研究》成果报告。该研究通过对象棋课程评价机制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象棋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江瑾琦表示,温峤小学重视教育科研,让研究真实发生,成果较为丰厚,有一定的示范性:首先,体现了特色研究的继承性与持久性;其次,体现了特色研究的引领性与普及性。三项成果立足学校特色与学生需求,将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品质提升、教育教学提高的动力。

实验小学陈帅作《童心悦读时空管理的策略研究》成果报告。陈帅科学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特征,总结出了悦读时间、悦读空间、悦读内容选择、悦读方法指导、悦读激励措施五方面有效策略。

方山小学陈美英作《基于“方山文化”的专题式综合课程实践研究》成果报告。陈美英立足于方山资源进行专题式研究,通过多维度体验、多形式实践、多平台展示让实践活动落地生根。

坞根小学叶婉雯作《依托新媒体技术深化本土红色教育传扬的研究》成果报告。叶婉雯介绍了如何将新媒体技术——微信公众号与小学红色教育相结合,实现“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传统教育活动现代化。

颜寿春对三个课题成果进行了点评指导。他肯定了实验小学紧扣教育热点研究学生阅读的做法。对方山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予以肯定,并提议其他学校均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发。对坞根小学用新媒体来传扬红色教育的时尚做法表示欣赏,并为课题落脚点指引方向。

泽国三小林玲作《“精彩蜂呈”拓展课程的开发探索》成果报告。林玲在汇报中介绍了泽国三小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平台,发展其探究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泽国三小徐丽红作《小学第一学段“借蒙学教材,促韵文识字”的实践研究》成果报告。徐丽红在低段识字课堂上应用了传统蒙学识字教材,达到学生学习提兴趣、累字量、活思维的目的。

大溪麻车屿小学卢丽丹作《“大溪乡土资源”线描课的开发研究》成果报告。卢丽丹从“大溪美景”“大溪特产”“节日习俗”“文化古迹”四方面开发线描拓展课,渲染出其浓厚的“家乡气”和“乡土味”。

林涛对泽国三小、大溪麻车屿小学的成果作了点评指导。他表示,三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用心的态度,而且有思考的深度;选题来自生活,源于真实的问题;研究扎实,接地气;成果操作性强,值得推广。同时他也对几个课题的后续再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瞿梅福从区域品牌建设层面,着重谈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与体会:一是深化“学习方式、评价改革、快乐阅读”专题研究。这是教研室发文的三项研究,旨在探索学生“怎么学、效果如何、综合素养”的问题;也是区域联盟学校以协作研究的方式,着力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中区域实际的重点问题;二是推进“劳动教育、学科整合、项目化学习”专题研究。这是当今小学研究的基础性、导向性、方向性话题,着力探讨如何“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的问题;旨在引导价值取向、提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难点问题;三是加强“学科教室、综合实践、研学旅行”专题研究。让学生经历不同载体与平台、不同角度与场景,进行学科探究、促进学科融合、深化活动体验,达成问题解决、责任担当、价值体认,解决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