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岭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
| ||||||||
2020年5月8日在温岭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温岭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向大会报告温岭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 收入预算执行。2019年市本级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地方财政收入)782700万元,完成预算的94.2%,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考虑减税降费影响88600万元的因素,同比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645530万元,完成预算的89.0%,下降3.9%;非税收入137170万元,完成预算的130.3%,增长35.3%。 2019年实现上划中央“六税”收入484238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数相加,实现财政总收入1266938万元,下降3.1%。 2.支出预算执行。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数(即地方财政支出)1285553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3.3%,增长19.2%。主要是增加“两高”联络线项目前期报批和征地拆迁支出,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支出保障较大幅度增长所致。 预算执行中,根据《预算法》规定,调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649万元,调整后预算为1244062万元。其中,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新增一般债券支出预算60000万元,第二十二次、二十三次会议批准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1135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164514万元,用于年度新增预算项目支出。 重点支出科目执行情况:教育支出249540万元,完成预算的99.3%;科学技术支出22124万元,完成预算的101.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7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2833万元,完成预算的96.7%;卫生健康支出9132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节能环保支出22581万元,完成预算的112.5%;农林水支出182238万元,完成预算的112.3%。支出超预算,主要是省补专项资金下达超年初预期,以及预备费追加等所致。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2700万元,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政府性基金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其他资金调入和历年结转结余等,收入合计1738309万元。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5553万元,加上体制结算上解省分成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到期还本支出、建立跨年度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支出合计1738309万元。收支相抵,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最后结果待省县之间年度财政体制结算完成后,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执行数为137201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1.0%,增长51.1%。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比上年较大幅度增长所致。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执行数为12107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2.0%,增长31.7%。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支出比上年较大幅度增长所致。 预算执行中,根据《预算法》规定,调增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21949万元,调整后预算为1316046万元。其中,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新增棚改专项债券支出预算40000万元,第二十二次、二十三次会议批准调增支出预算581949万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土地收储和外购土地指标费等。 统筹考虑基金省补、基金调出和上年结转结余等因素,全口径收支相抵,2019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执行数为3011万元,完成预算的94.4%,下降11.8%。主要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收益减少,上交利润相应减少所致。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执行数为3282万元,完成预算的94.9%,下降4.4%。 统筹考虑上年结转结余因素,全口径收支相抵,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执行数为1063721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0.6%,增长25.5%。收入完成率偏低,主要是被征地人员参保缴费未达年初预期所致。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执行数为96752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4.9%,增长25.1%。支出增幅较大,主要是享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人数增加,养老金支出标准提高,医保基金与医院对账结账速度加快等所致。 预算执行中,根据《预算法》规定,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调减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99335万元,调减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69131万元。 收支相抵,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96193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 2019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54.01亿元,其中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一般债务限额108.13亿元、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专项债务限额45.88亿元,该限额已报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批准,并向社会公开。 截至2019年底,我市纳入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的政府债务余额为153.3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08.08亿元、专项债务45.26亿元,均控制在省定限额内。 (六)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 按照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年预算执行效果总体良好。 一、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支持重大政策项目实施。克服减税降费、中美贸易摩擦等困难,积极组织收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支持稳增长等重大政策和项目落地。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建立地方财税收入协调领导小组,构建跨部门协护税机制,凝聚收入征管合力。依法开展税收征管,加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力度,严格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1.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8.0亿元。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全年清回预算单位结余资金0.6亿元、结转资金4.27亿元。三是确保惠企政策兑现。高质量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税收17.73亿元,落实社保降费6.64亿元,办理出口退税30.14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高效率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4亿元,提升企业发展后劲。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全年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19.63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支持重大政策项目落地。全年投入“两高”联络线、路泽太高架快速路、大麦屿疏港公路等交通路网建设18.2亿元,投入横峰全域整治、太平街道坊下街区块改造等资金12.0亿元,投入教育校网建设1.95亿元,市医疗中心、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建设1.6亿元。继续支持环境革命,全年共投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乡公厕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资金4.46亿元。 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01.8亿元,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用于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推进教育校网建设和改善教学条件等各类教育投入27.26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基本教育现代化市。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民生保障提标扩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5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80元/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至770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720元/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至60元/人,补充社保风险准备金8.46亿元。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落实粮油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0.51亿元,落实耕地保护补偿资金0.28亿元,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落实渔业生产成本补贴、减船转产补助等资金5.76亿元,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和渔区休养生息。落实资金1.22亿元,助推乡村土地整治、农民建房专项行动等工作。落实村主职干部报酬、全科网格建设等资金1.43亿元,推进基层组织治理。四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全年拨付城乡低保资金0.66亿元、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0.55亿元,拨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其他对口支援资金0.75亿元。五是做好民生实事资金保障。全年共落实各级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资金1.34亿元,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工作实施完成。 三、坚持绩效监管导向,推进财政管理各项改革。以重资金绩效、强财政监管为导向,提升财政管理效能,防范财政系统风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和财政资金项目库建设,加大沉淀资金盘活力度,提高财政支出均衡性和有效性。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分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率先在台州市内实现公立医院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全覆盖,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农业(扶贫)馆,打造“互联网+政府采购+扶贫”新模式。四是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坚决落实省委“一减两严三规范”的债务管控要求,如期完成年度化债目标,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推进公款竞争性存放,加大工程结算现场核查力度。五是完善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对5个街道实行机制相对灵活的部门预算管理体制,对11个镇进一步下放财力,充分激发基层活力。六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1+5+3”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优化存量资产资源配置,出台国企薪酬、用工、考核等管理制度,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实体化经营,提升国企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2019年,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国库库款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受年中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未能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预期目标;财税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保重点、补短板、惠民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支平衡矛盾日益凸现;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够理想,离全面绩效管理要求尚有不少差距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等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收支预算(草案) 2020年,我市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将“财为政服务”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为建设发展更具活力、城市更为美丽、生活更加幸福的新温岭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基于对我市经济形势的研判,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826900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为821800万元,增长5.0%,考虑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因素,同比增长7.0%。在此基础上,拟安排税收收入678700万元,增长5.1%;非税收入143100万元,增长4.3%。 主要科目预期收入情况: 2.支出预算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2020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的税收返还、上级转移支付收入、新增一般债券提前告知、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和上年结转结余,扣除财政体制结算上解后,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可安排财力为1030900万元,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030900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025800万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2.6%。 重点支出科目预算安排情况: 基本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按财政供养对象和经济分类,2020年安排基本支出预算48049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455113万元、政府性基金安排5300万元、财政专户收入安排20078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基本支出455113万元中,机关工资福利支出122317万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41454万元,机关资本性支出296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284446万元(含事业人员工资福利),对事业单位资本性补助3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6561万元。 预备费安排情况: 按照《预算法》规定,2020年设置预算预备费1.06亿元,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增长10.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752300万元,下降45.2%。主要是受土地出让金收入预期比上年较大幅度下降影响所致。 根据政府性基金当年收入预期,考虑基金转移支付收入、新增专项债券提前告知和历年结转结余盘活等因素,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727800万元,下降39.9%。主要是受土地出让金收入预算下降,支出预算相应减少影响所致。 统筹考虑全口径收支因素,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预期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887万元,下降4.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2887万元,下降12.0%。其中安排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97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8万元,转移性支出(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1509万元。 统筹考虑全口径收支因素,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期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0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900270万元,下降15.4%。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阶段性减免企业部分社保缴费等影响所致。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1024185万元,增长5.9%。主要是享受企业退休待遇人数增加,以及基本养老金提标等影响所致。 预期收入和支出相抵,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预计赤字123915万元,拟通过动用社保基金历年结余平衡。 以上关于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9年收支具体执行情况、2020年收支预算具体安排情况(草案)一并书面报告,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 (五)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省财政厅已预下达我市2020年度新增一般债券额度3.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0.6亿元,已编入年初预算。根据上年末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安排了一般债券付息支出3.61亿元,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安排了专项债券付息支出1.58亿元。根据债券到期情况,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债务还本支出9.19亿元,其中拟通过发行再融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9.1亿元;在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债务还本支出4.65亿元,其中拟通过发行再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4.4亿元。 2020年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新增债券额度待省里正式下达后,将分别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议案和新增债券收支预算调整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向社会公开。 三、2020年财政主要政策和任务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是决胜年,又是攻坚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紧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今年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财税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按照“保重点、优结构、延安排、减开支、稳运行”的总要求,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等“六保”任务,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会议培训、宣传活动等一般性支出,严格“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将有限的财力重点用于疫情 防控、企业扶持、重点项目建设等经费保障,通过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的优先位置,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统筹力度,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妥善处理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切实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密切关注社保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健全社保风险准备金制度,确保社保基金平稳运行。持续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围绕指标体系补短板、生态环境补短板、城市能级补短板、改善民生补短板,优化支出结构,助推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温岭。 二是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抢抓“窗口”期和机遇期,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申报政府专项债券,保障补短板项目资金需求。发挥好财税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落脚点建立健全在稳企业的基础上,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好减税降费与强化征管的关系,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充分释放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全面分析和预判疫情对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精准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稳企业实现稳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落实科技、人才、专利等涉企财政奖补资金,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明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重大政策动态评价调整机制,使财政资金投向更精准、使用更有效。建立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健全全市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完善事前绩效评估及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制挂钩、绩效运行监控与预算执行挂钩、预算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推动建立绩效正向激励机制。 各位代表,2020年我市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工作新格局,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发展更具活力、城市更为美丽、生活更加幸福的新温岭作出积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