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2-15 17:51: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12月9日上午,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温岭渔港经济区建设情况作简要介绍。
温岭是海洋渔业大市,现有渔港6座,其中中心渔港1座、一级渔港1座、二级渔港1座、三级以及等级以下渔港3座。温岭渔业产业规模在台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多年来,我市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了中心渔港一期和二期、钓浜一级渔港、城南观岙渔港,渔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渔港服务功能得到了扩充和完善。但渔港建设未能与渔业产业发展同步,大型渔业码头不足等渔港配套设施问题仍然显著,多个主要渔港无法满足渔船全天候装卸渔获物的需求,渔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难以满足支撑渔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高渔民收入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18年,我市渔港经济区被列入《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 年)》台州南部渔港经济区;2019年,浙江省将我市渔港经济区建设单列规划。日前,由该局联合北京大洋碧海渔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温岭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19—2030)》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我市渔港建设、管理开发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记者了解到,渔港经济区是以渔港为依托,集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理区域,是渔港功能拓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根据规划,我市的渔港经济区以礁山渔港及温岭中心渔港为核心,辐射石塘半岛,东至洛屿,南至二蒜岛,西至松门川北,北至东海塘渔港,规划范围面积365.5平方千米,整个投资估算约39亿元。渔港经济区建设将完成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改革、渔业产业布局、渔村振兴示范等四大任务,实现渔港功能布局充分完善、综合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渔民转产转业成效显著、渔区经济健康发展等四大目标。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的总体布局是“两核驱动、两带牵引”。即依托渔业基础深厚的石塘镇和松门镇,打造渔港经济区发展的“两核”——以休闲渔业为主的石塘特色小镇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礁山渔港小镇,南北形成“分工协作、特色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同时,依托我市丰富的海岸线以及渔业资源,构建温岭渔港经济区发展的“两带”——陆上景观走廊“金色海岸景观带”和海上生态走廊“海洋牧场发展带”,串联主要村镇及主要岛屿,结合自然资源特点和渔业文化特色,不断丰富沿海景观内涵,加强核心景点建设,提升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渔旅融合发展。
“温岭市渔业经济产值位于台州第一、全省前列,但是温岭的渔业产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基础配套设施缺乏、文化遗产活化不足、生产空间难以拓展、渔业产业结构失衡等。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是温岭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枚催化剂,通过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将逐步补齐我市渔港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渔业作业条件,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温岭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将借助温岭领跑台州的渔业产业优势,以及全国渔港渔船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渔业改革优势,加快渔业产业融合进程,实现产业集聚,创建全国渔业产业深度融合样板区;协同创新渔港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全国渔港综合改革示范区;夯实温岭渔业特色品牌,打造浙江“重要窗口”渔业生动展示区,着力创建国家级综合型渔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