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758U/2020-6670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0-01-08
- 发布单位:
-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温岭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渔业强、渔区美、渔民富”的目标,突出抓好经济发展、项目攻坚、改革创新、安全管理和队伍建设五方面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厚植发展优势,为护航美丽温岭、活力温岭、幸福温岭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是坚持稳主业挖外潜,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谋划打造渔港经济区,把渔港经济区与现代渔业项目、“美丽渔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补助,重新启动建设松门礁山渔港中心码头,组织开展5个“美丽渔村”特色编制规划和实施计划。大力推介渔船低温冷藏技术,稳步推进拖虾渔船冷藏保鲜工程,启动实施21艘拖虾渔船冷冻冷藏保鲜设备安装,渔船单船产量和产品附加值得到较大提升。大力推进远洋渔业发展,浙江兴邦远洋渔业公司印度洋大洋性远洋渔船项目顺利实施,功率达1500千瓦/艘、总吨1546吨/艘的14艘远洋渔船已于10月底全部下海试航。开通龙门港甬舟线,加快港航口岸业务外拓转型,启用“一船一议”措施,加快“温船回归”工程进度,吸引高端航运要素集聚,促进航运企业降本增效、战略转型。截至目前共新增船舶运力3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0.6%,水路货运输量同比增长34.95%,同比增长23.79%。
二是坚持明重点抓落实,项目攻坚取得新成效。及时调整减船转产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渔民减船转产,实现捕捞渔船报废拆解93艘,完成并突破上级下达的到2020年的减船目标船数。全面落实水产养殖规范管理,通过清理规划外养殖24.68公顷,纳入新规划392.5公顷等途径,实现无违规无争议浅海滩涂养殖证发放率100%。实施尾水排放销号整治,通过三种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围塘尾水处理设施,治理面积411.299公顷,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养殖尾水处理后排放。“两抓”重点工作有力开展,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及航道疏浚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331万立方,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0%,年底前将超过年度疏浚计划量。此外,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码头及配套工程已完成水文测量、地勘、数模、项建、可研编制等工作。
三是坚持强基础优环境,改革创新取得新业绩。研究出台并全面推行渔港“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以分级管理、属地负责为主的“港长制”,推动管理要素向渔港集聚,在4个重点渔港设立渔港管理站,在“港长”的领导下,整合乡镇、渔政、公安等管理力量,实行驻港管理。全面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对不主动报告的渔船实行登船检查,对发现问题的渔船依法依规处罚,目前已实现温岭籍渔船进出港报告率达95%以上。率先开展可追溯标签试点,在中心渔港石塘港区和礁山渔港开展渔获物溯源试点,探索渔获物定港上岸制度,对渔获物实施电子标签溯源管理,全面加强产出源头管控。今年4月份,全国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四是坚持抓整治除隐患,安全管理取得新突破。组织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召开3000人规模的全市渔业安全管理大会,筑牢渔民渔业安全思想防线。加强船东船长、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培训,共开展安全培训39期、应急演练32次,培训7480人次。强化海上渔船动态点验和编组生产核查,实行每日6次点到制度,确保渔船终端在线率达100%。从严从重处罚渔船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共出动船艇78艘次,参检394人次,检查渔船3078艘次,查扣“三无”船舶228艘,移送司法机关4起、11人。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苗种监督“双随机”抽查和风险监测,开展养殖产品和海捕虾“守护舌尖春雷行动2019”专项整治,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分发二氧化硫试纸1000余份,监督抽检8批次,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以港口危货企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开展普通货物、危险货物码头作业、储罐检查等专项监管检查行动,加大危货企业安全约谈和通报力度,注重安全隐患闭环整改,隐患排查并整改到位86起。
五是坚持严纪律提作风,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精心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中央省市重要精神以及身边的典型案例,抓住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等关键少数,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强力开展执法队伍整顿,通过规范执法程序、自由裁量权设限等制度优化,加快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同时通过专家授课、执法交流等方式,提高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深刻剖析当前案件性质和源头,查摆梳理廉政风险点,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整改和防范机制建设,同时组织中层干部到廉政基地参观反思,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进一步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