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10XC/2020-674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0-01-10
- 发布单位:
- 市商务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温岭市商务局
2019年12月19日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市商务局围绕“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职能,紧扣一条主线,坚持三个引领,实施五大提升,打通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渠道,推动商务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一)紧扣主线强指标,把握商务经济发展方向
一是坚持指标就是目标。引领商务系统树立纵向看目标、横向看指标理念,实行工作目标化、目标指标化,明确商务工作定位和方向。1—10月,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7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排名台州市第2;网络零售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16.2%;自营出口285.8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排名台州市第1;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个,增资项目2个,中方投资额905.2万美元,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800万美元,均实现或超过了年初预期目标。
二是建立健全指标信息库。以消费、外贸等指标为工作导向,分行业开展重点企业、项目梯度培育,建立全市343家批发零售样本企业和130家重点外贸企业信息库,落实重点培育商贸企业54家。深入开展个转企、小升规、工业主附分离等工作,不断扩大企业新增入库,已实现新增销售额9.35亿元,直接拉动限上批发业增长3.3个百分点。
三是夯实指标工作基础。深化与阿里巴巴、米奥兰特等电商、会展平台的合作,以大数据分析、专业化服务对接国际终端买家,带动企业多元化开拓市场。通过内外贸监测平台,加强企业、产业、市场的预测分析和联动对接,从强优补短中服务企业,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全员网格化工作机制,按照全市7个区域网格、5条产业主线,条块结合,精准指导,协同推动指标增长。
(二)完善政策强规划,增强商务产业发展保障
一是完善商务经济发展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工作方向调整,对原商务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全面评估、修改和完善,市政府于今年8月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商务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了对开放型经济等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政策杠杆、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和投资水平,促进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推动电子商务提速增效,做大做强会展产业。
二是研究编制商贸领域发展规划。启动商贸流通布局规划编制。委托省规划设计院深入研究全市商贸业态、商业中心和网点布局,协同镇街、新区推进现有商业设施改造升级,加强老城区商圈服务配套,打造环九龙湖商圈,加快建设城市生活中心、岙环商业中心、大溪幸福社区等项目。完善加油站布局规划。围绕全市大交通体系,着手修编成品油零售体系发展规划,拟新增规划布点13座达146座,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编制完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建设年分拣能力245万吨总用地规模490亩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交易中心。
三是加快建设电商生态服务体系。稳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与阿里巴巴签订农村淘宝战略合作协议,5家电商服务站进入运营阶段,累计实现销售额超300万元。加大电商产业数据支撑。建立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名录,将52家入库电商企业纳入统计监测平台,分析重点电商企业销售及运营情况,指导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培育电商新业态。加大对专业功能独特、成长性好、创新竞争力强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的扶持力度,浙江瑞人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台州万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新零售示范企业,台州石塘小鱼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重点培育电商平台企业。
四是全力打造展销平台。做大做强本地展会平台。坚持产业展、民生展、合作展协同发力,举办泵与电机、工量刃具、汽车用品等各类展会14场次,首次移师重庆异地举办泵与电机展,助力企业不断深挖市场,全年参展企业累计2568家,分别达成现场成交额、意向成交额18.34亿元、38.36亿元。实行区域品牌整体推广计划。发挥出口基地规模效应,组织企业抱团参加意大利中国鞋类及配饰品牌展、南非国际五金及建材展、印度泵与电机展览会,以特装形象整体宣传温岭鞋帽、泵与电机、工量刃具区域原产地品牌。首次在广交会现场统一标识“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LOGO,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精准营销引流国际买家,集中打响“温岭制造”品牌。完善政府支持展会名录。坚持开放列展,突出优势产业发展、一带一路市场拓展、进出口商会基地重建三大导向,调整完善167个政府支持展会目录,超台州市支持国际性展会项目47个。今年已组织713家次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1—10月我市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分别增长46.6%、30.3%。
(三)聚焦活力强改革,激发商务经济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批零改造提升。围绕商品市场转型、零售模式创新、特色商圈改造和商贸品牌提升,深入开展省级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两年争取省补资金800万元,浙江东南汽车广场等18个项目顺利推进,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县市。加强商贸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开展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评选,瑞人堂医药连锁和三和连锁超市列入上市培育,30家企业列为重点扶持。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制定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政策,组织开展温岭老字号评选,加大老字号品牌推广和宣传,方同仁药店、舜浦工艺美术品、方山云雾茶等6家企业获评浙江老字号,省级老字号家数居台州第二。
二是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出口主体培育。坚持保大、育小、引外,培育壮大出口主体,1—10月实现出口实绩企业91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9家,力争全年自营出口企业超千家;自营出口2000万元以上企业24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0家。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制定出口品牌梯度培育计划并组织实施,今年2家企业新获浙江出口名牌,温岭进出口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我市首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泵与电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继鞋帽基地后成功获评,推动鞋业、水泵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10月分别同比增长13.9%、21.1%。加强防风险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订单+清单”监测预警响应机制,721家外贸企业上线,71家预警企业开展“一对一”调研帮扶。开展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提示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国外贸易集散地建设营销网络,设立海外仓和体验中心,不断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是稳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商务系统国有企业改制,拟将华阳、燃料等2家公司列入首批改制名单,改制方案已初步拟定。推进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全面实施企业目标项目化、清单化、指标化管理。制定国有企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引导企业建立“定责、定岗、定人”三定方案,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四)保障民生强安全,提升商务发展基础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深化巩固省级放心粮油示范县创建成果,对1家示范企业和17家示范店开展动态监管,促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健康发展。推进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41座C级仓库完成加固改造,桥下粮库获评三星级粮库,粮食储备中心完成选址并明确多点布局、改扩建并举的建设方案。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成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调整落实应急供应网点41家、应急加工企业4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继在海宁、海盐实施粮食代储基础上,首次与吉林柳河开展粮食代储省外合作。完成早稻收购33677.3吨,占台州市的43.6%;完成储备轮换任务29629吨,均达到国标三等质量标准。
二是完善市场运行监测管理。建立物资储备体系。研究制定物资储备联动工作机制,按照政府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相结合、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逐步形成全市物资储备网络体系,确保调得出、用得上。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开展生猪、药物、粮油储备日常监管,完善市场供应监测点应急报告制度,调整完善储备办法,制订应急预案,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加强流通行业管理。探索开展商务领域行业红黑名单管理,组织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评估,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凭证专项整治,不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推进商务平安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形成全员负责、条块结合、常态检查、两级联动、三色管理的安全工作运行机制,实施安全生产例会、报告、常态化检查、问题清单、联席会议等五项制度。组织制定商贸行业消防安全治理标准和等级划分细则,开展淘宝电商专项整治,组织加油站和大型商超反恐、历史遗留问题信访化解等工作,确保商务系统平安稳定。加强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完成62家加油站双层油罐改造,全面拆除16家混凝土非法搅拌站,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场地反弹得到有力整治。
四是完善机关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系统建立健全机关考核、议事、内控、管理制度,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党旗飘进广交会”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聚焦“急难愁”去服务,向着“国字号”去攻坚》获评台州市“两抓”年党员先锋行动十佳案例榜首。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力求在细处、实处、深处下功夫,确保问题改得快、成果用得好。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市商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高站位,拉高标杆,强化三个导向,推进三项改革,守住三条底线,推动全市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三个导向
一是强化指标导向。实施商贸行业企业引领和支持两张清单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梯度培育库,夯实商务指标增长基础。2020年计划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排名台州市前4;网络零售额190亿元,同比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360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排名台州市前5;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1500万美元,力争进入全省境外投资十强。
二是强化规划导向。编制商务、电子商务、成品油零售体系、散装水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科学合理指导商贸业态、加油站、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等布局布点,促进商贸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绩效导向。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项目清单协同推进机制,实施“一张单子、一笔款子、一套班子”三子联动工作法,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提升工作绩效。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粮食储备中心、民爆仓库迁建工程等项目建设,跟踪落实汽车流通、特色街区、会展中心等商贸重点行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二)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深化省级批零改造试点工程,坚持数字化、品牌化、平台化发展引领,丰富和扩大试点项目、类型、业态,积极打造全省标杆样板。推进温岭“老字号”评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评选,培育5家以上10亿元能级商贸流通企业,提升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实施消费升级扩容工程,推动发展夜间经济、假日消费、社区商业、智慧零售等新模式。依托泵与电机、工量刃具两大国家级展会,挖掘培育鞋革鞋材、汽车用品、水产等可持续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展、民生展、消费展,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实施乡村商贸振兴工程,深化农村淘宝战略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深化电商帮扶,推进东西扶贫、山海协作和南北协作的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加强小鱼村等电商平台的资源对接,引导市内流通企业打造覆盖对口帮扶地区的农产品现代供应链。
二是推进外经贸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工作,积极主动落实各级服企惠企政策,深化“订单+清单”预警响应工作机制,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一对一精准帮扶。充分发挥泵与电机、鞋帽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外贸主体三年培育行动计划、百场展会拓市场计划、区域品牌推广计划、出口名牌梯度培育计划,调整优化境内外国际性展会支持目录,实现外贸市场保传统、拓多元、强新兴目标。积极探索外贸新业态、营销新模式,整合阿里巴巴、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支持引导企业发展跨境电商、设立境外仓库、构建境外营销网络,推动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资源融合,拓展外贸领域。着力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外流出口企业回归工程,稳定出口份额。深度融入浙江自贸区台州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综合开放平台。加大双向投资促进力度,鼓励外资企业扩大再投资,强化外资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收购境外先进技术、品牌、营销渠道,实现研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的全球整合。
三是推进国企改革管理。围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准确把握改制、划转方向,积极稳妥实施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加快启动改制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制定改制方案,组织开展国有产权整体转让、在职人员分流安置、临时人员解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按照整合重组一盘棋、定编定岗一揽子、工资总额一本账、决策机制一体化,协同加强划转企业监管机制、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企业目标项目化、清单化、指标化管理和绩效考核,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守住三条底线
一是守住民生底线。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扩大数据来源渠道,完善样本企业结构,提高市场异常波动预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生猪活体、冷冻肉、药品、粮油储备和散装水泥、石油等重要物资供应的日常监管,完善储备制度和应急预案,增强供应链,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建立健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物资集中储备库建设,配套跟进社会化储备和分散储备,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落实统计、调拨、使用等制度,实现储备管理规范化。推进商贸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兴商氛围。
二是守住安全底线。深化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动、网格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出台行业治理标准,搭建有效工作载体,确保监管责任到边到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企业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顽疾重点行业、新兴业态行业专项排查整治,开展加油站、大型商超、二手车市场反恐行动,培育推广行业示范点,确保商务系统平安稳定。
三是守住政治底线。牢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严格党委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从严从实加强巡察整改。坚持党建引领,增强意识形态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支部党建巡察。深化机关议事、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全面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为核心的三服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实干导向的绩效考核办法,推动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锻造商务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