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研室对我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专题调研

发布日期:2019-11-05 11:32: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字体:[ ]
分享至:




10月30日至31日,省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邬冬星率全省各地级市教研员、学科特级教师到温岭,专题调研我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情况。

调研组首先来到石塘小学,随堂听取蔡云娥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的教学,随后听取学校汇报,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访谈。石塘小学地处海滨渔区,一半以上学生为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年轻教师居多,相比城区学校,师资、生源都没有优势。但学校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确立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认真落实国家课程,为渔区孩子和民工子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历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伴随着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全面使用,学校进一步重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两位校级领导主动承担了六年级法治专册的教学任务。他们结合学生实际,深入解读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多位年轻教师在全市学科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校学科教学工作汇报赢得省市教研员、学科专家的高度赞赏,各地教研员纷纷表示将学习石塘小学的教学管理经验,该校规范、严谨、朴实、扎实的教学让大家“看到了思政课在农村学校有效实施的希望”。

第二天,调研组一行来到方城小学。作为城区名校,方城小学以“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河小学、泽国四小的学生共同展示六年级《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的教学。潘海霞老师是方城小学一名低段语文教师,此次,她利用自己法学专业的教育背景,带着三校学生一起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当前,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条文修订工作正成为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潘老师的课突出“未成年人为什么受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受哪些特殊保护”两个话题,让学生理解国家通过颁布专门法律,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学生要做到懂法、守法、用法。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严峻现实,潘老师利用犯罪类型统计图、犯罪年龄统计图,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范,同时在学生心中树立底线意识,让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之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秋季,《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义务教育段正式启用;2019年秋季,义务教育学校全面使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并在六年级上册设置法治专册教学内容。由此,《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学内容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程序法等,一线教师尤其是小学兼职教师普遍感到自身法律专业知识不足,教学存在困难。对此,邬冬星老师要求任课教师加强法律知识、法律案例的学习和理解,认真研读教材,不拔高、不超纲,要通过通俗而不失专业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尊法守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升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调研组还就加强新时代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基层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小学低、中年级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高年级思政课教师应以专职为主”,要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此,邬冬星老师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比赛和教改教研活动,以赛促优、以研提质,不断提高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要通过建设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树立教学改革标兵,培养小学思政课“种子”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将落实国家课程、建设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对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各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编制配备、岗位设置、职称评聘、专业发展、评奖评优、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