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要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市打出“组合拳”

发布日期:2018-03-08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号:[ ]


 

  2017年,市教育局围绕“队伍建设年”活动,结合教育系统队伍建设实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激情教育,促进了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师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不断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显著提升。

 

  创新举措,为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从办学到办好学,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质量。质量是办好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之一。2017年,我市教育系统在延揽人才方面,积极做好市政府参谋,出台了系列政策,在导向和理念引领方面,吸引了优秀人才实质性回归。

  

  教师跨县市流动,吸引优秀人才回温

  

  2017年,我市创新举措,出台了《教师跨市流动及跨系统流动的规定》,在人才外流的条件上设定了门槛,数量上作了规定。这一规定,不仅减少了我市人才外流,还吸引了温岭籍在外任教的人才回乡任教,解决了部分教师家庭两地分居难题。去年,我市共吸引了20多名温岭籍在外教师前来面试,最终调入10名。

  

  温岭中学的朱海波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前年暑假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决定回乡参加面试。“我觉得温岭对于人才引进还是非常重视的。”朱海波说,“以前在外地工作,最多也就是寒暑假回来见见父母,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回到家乡任教,既能为家乡教育做贡献,也能更好地照顾父母。”

  

  简化提前批招聘程序,防止优质师资外流

  

  除了吸引温岭籍在外人才回乡任教,市教育局在提前批招聘新教师时,简化了程序。相比前一年,2017年的提前批教师招聘程序中取消了笔试环节,对于学业综合成绩排名在前二分之一的考生,只要通过面试程序,就可以直接签约。在报考条件上,2017年提前批教师的招聘对象不局限于应届毕业生,2014年至2018年硕士及以上研究生也可报考。2018年提前批招聘时,报考人数达127人,最后通过36人,当场喜签合约,是2016年招聘数的3倍。

  

  在此次提前批教师招聘中,有两名新教师考入市二中,他们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今年的提前批招聘程序有利于争取到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这也是一种‘抢’人才的措施,可以防止优质师资的外流。”市二中校长方向东说。本学期开学后,这两位新录用的教师到市二中跟班学习。

  

  来自椒江的浙师大应届本科生周静涵现已与温中签约,只要通过体检和政审,就可以正式走上教师岗位。去年,临近毕业的她一直关注着台州范围内的教师招聘,看到温岭的提前批教师招聘文件,便马上报名了,从现场审核到面试到得知结果,只经过了短短两天。“相比社会招聘,提前批教师招聘更能展示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学校也能招聘到更适合岗位的教师,这对于应聘学生和招聘单位来说,是一种双赢。”周静涵说。

  

  “4+1”培训模式,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提前批和社会教师招聘结束之后,招录的新教师并不是直接转正,他们还要面临新的挑战,即参加“4+1”模式的新教师培训。所谓“4+1”模式,分为实践安排“4+1”和培训环节“4+1”。实践安排“4+1”是指新教师每周有4天的时间在学校进行校本培训,还有1天到进修学校进行市级强化培训。培训环节“4+1”是指开展教育调控先行、指导教研介入、教学实践跟进、考核评价推动和充实反思催化五个环节,专门为教师配备两个导师,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岗位。

  

  “新教师培训‘4+1’模式是我市独创的教师培训方式,高效率地解决了新教师的上岗问题,让他们站稳讲台,对教师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廖云法说。除了培训,进修学校还对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和评优工作,其结果与新教师的转正定级挂钩。

  

  以点带面,有序推进“领军”工程

  

  社会环境不断变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从新教师到老教师,每位教师都在训练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2017年,我市多方施策,对骨干教师、名师等进行培训,培养“领军”人才,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搭建全方位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旨在打造教育领域人才高地,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完善骨干教师评选方式,考核更严谨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改革,骨干教师评选方式逐渐形成完整的一套体系。从2014年起,我市每3年进行一次骨干教师的评选。2017年12月,我市发布了《关于开展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对条件设置、评选方式作了相关调整,再次完善了骨干教师的评选方式。

  

  不同于往年,文件在评定对象的年龄上有所放宽,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皆可参加评选。虽然放宽了年龄条件,但骨干教师的评选对一线教师要求更高,参加考核的教师,其评定学科、任教学科和职称专业须一致。

  

  另一方面,评审认定环节更加严谨,分为资格审查、理论考试与培训、教学实践考核、综合考核与评审和认定五个环节,比之前新增了理论考试与培训和教学实践考核。也就是说,符合资格审查的对象要先参加为期两天的教学教育基础理论培训后,再进行理论考试,根据理论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进入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理论考试入围者参加模拟上课培训后,再参加模拟上课考核。最后根据参评对象的业绩、理论考试和模拟上课的成绩,形成综合考核意见,提交市骨干教师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名优教师培训,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为培养特级教师,2017年3月,我市与浙师大充分协商,达成了开设名优教师高端培训班的合作意向。由浙师大邀请全国范围内的资深特级教师对我市遴选的28位台州市名师开展培训。

  

  此次培训针对性强,以论文撰写、书的出版、课题研究等方面为内容展开培训,这些内容与特级教师的评选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科目的教师,分专业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除了授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参与培训的教师还需要在温岭范围内带徒弟,在一定时间内帮助徒弟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我市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提升工程,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很不错的收获,它不仅作用于我们28名参训教师,而且像带徒弟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带动温岭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九龙学校校长杨卓武在参加了两期培训后,深有体会。

  

  同时,市教育局还与东南大学合作,在中职学校遴选名优骨干力量,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中职数控机电专业高端培训。比起以往,此次培训通过介绍国内高端机械如六轴的加工中心等,以及上机操作等方式,拓宽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数控专业技能水平,同时结合数控大赛赛题,使受训教师掌握手工编程、CAM编程基本方法,并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抓人才建设,培养未来领军人才

  

  另外,2017年,我市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校级领导后备干部选拔工作,通过对年度考核结果、工作表现、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确定了49名中小学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并与浙师大合作,开展正职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目前,第一期培训已经结束,多位后备干部表示,培训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通过培训,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培训中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对我管理能力的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市二中副校长马驹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之前,他主管学校内的教学线,对后勤、德育等方面只是懂些皮毛。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副校长应灵波也表示,在培训中,他重新审视了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重新认识和思考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和职业意识,他将把所学带回到学校的办学实践中。

  

  建设名师工作室,打造育人新平台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我市还建立了22个本地名师工作室和2个外来名师工作室,其中有8个入选市委组织部命名的名师名家工作室。以林贤领衔的名师工作室自2014年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不仅在作品创作上有质的突破,而且在教学上发挥了骨干作用。“根据每位学员的特长,我们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林贤说,“第一年多以积累素材为主,确定个人发展方向;第二年打基础形成个人风格;第三年让学员打出成绩。”在这期间,工作室采取主题讲座、集中创作、外出采风、个别辅导、微信交流等方式,以团队形式,让成员一起备课、磨课、评课,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破难”前行,力补教育发展短板

  

  在过去的一年里,教师队伍建设“破难”前行,除了在教学和教师管理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外,还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格证首次注册、教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整治在职教师带生方面出实招,有实效。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一直为我市所重视,2017年,我市共派遣了3位校长、3名全职支教教师、13名兼职支教教师,分别赴星光小学、飞呈小学、世贸学校等3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对民办民工子弟学校通过支管、支教的方式进行帮扶,旨在提高他们的办学质量。

  

  飞呈小学作为其中一所帮扶对象,经过一个学期的改造,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上,来自泽国四中和泽国三小的音乐、信息等科目的教师走教,弥补了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技能型教师的空缺;硬件上,飞呈小学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投入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建设了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多功能室,完善了学校的配置。龚华丰是泽国三小派遣到飞呈小学支管的校长,见证了这一变化的他深有感触,“看着飞呈小学一天天成长,我也渐渐对这所学校有了感情。工作中,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也是我的成长。”

  

 

                            飞呈小学改造前。              飞呈小学改造后。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2017年,星光小学、飞呈小学、世贸学校通过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验收,实现了我市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上“零”的突破。

  

  教师资格证告别终身制,首次初审工作完成

  

  2017年,我省启动了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我市积极响应,完成了全市8630名申报者的资格证书初审工作。首次注册的流程规范,先由教师个人在网上进行注册,通过注册点初审后,再统一由学校报送县级进行初审。

  

  本次县级初审工作繁杂,工作人员要对教师们递交的6类材料和资格证书逐一对照审核。8630名申报者,几万份材料,还需审核部分材料真伪,十几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了半个月,才完成了这项初审工作。最后,通过县级初审的有8568人,62人因教师资格类别与任教岗位不相适用、未达到注册条件等原因暂缓注册,暂缓注册者在暂缓时限内达到相关要求,可申请重新注册。同年秋季,我市还对民办学校非在编教师进行了首次注册。教师资格证的注册,对教师群体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促进作用。

  

  教职工纳入门诊统筹,与其他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对于教职工来说,门诊医疗费报销一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多年来,中小学教师医药费一年只能报销一次,且要到第二年3月份审计后才能按比例报销。因此,广大教师尤其是退休教师,迫切地希望能跟其他事业单位人员一样,享受门诊医疗费统筹。在市财政局、市社保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去年12月份,教职工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统筹工作顺利启动实施。退休教师活动中心负责人叶福友为这项惠及教师的工作点赞:“以前报销还要填表格,有些教师行动不方便,报销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现在在规定医院刷卡就诊就可以了,真的方便了很多年老的退休教师。”

  

  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中小学补课班一直为人所诟病,我市教育部门一直在严厉查处。去年10月,市教育局开展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还于今年1月联合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在教育资格培训机构中的在职教师代课行为。截至2018年1月底,市教育局共查处案件14件,查实9件,1人解除聘用合同、3人被警告处分、1人被全市通报批评、2名代课教师被辞退、2人被免去学校中层及以上职务、1人被取消名师及骨干教师等荣誉、3人诫勉约谈、3人警示约谈,2名校长警示约谈。

  

  在职教师从事违规补课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造成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2018年,市教育局将继续从有举必查、明察暗访、增强处罚力度三方面入手,继续加大对违规补课的查处力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